《吕梁英雄传》的原型“晋绥八分区”,在日军眼皮底下送走刘少奇
01
危险的任务
由于晋绥边区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八路军在华北华东地区的政要首脑,要去延安开会必经此地,所以1942年八路军总部派遣罗贵波担任晋绥八分区的司令员兼政委,晋绥八分区正式成立。
要说晋绥八分区成立后,执行过最危险的一次任务,那就要数护送刘少奇去延安了。
1942年11月,刘少奇同志从华东回延安经过晋绥边区,当时晋绥边区的敌军数量众多,且经常发动大扫荡。据《山西抗战史》中记载:“吕梁、太原、平遥地区的日军,在公路沿线修建了1000多个碉堡据点,巡逻装甲车、骑兵队、巡逻兵,整日在沿线扫荡巡逻。”晋绥八分区要护送刘少奇同志回到延安,就必须穿过敌人的重重火线,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危险的任务。
11月7日,刘少奇同志在八分区的接待下来到了敌占区平遥县。由于天色已晚,刘少奇只能选择留宿一晚,但就在那天晚上,敌人的宪兵来查户口。据《晋绥八分区》中记载:“当晚,日军宪兵来到刘少奇所住宿的地方时,民兵把他藏到秸秆堆里,又拿出3块银元贿赂了伪军汉奸,最终才躲过一劫。”
第二日凌晨4时,刘少奇和八分区的战士们动了身,在日军的碉堡封锁线下,成功护送刘少奇离开平遥,几经转折后到达延安。
02
中流砥柱
晋绥八分区开辟的交通线,在抗战时期被主席称之为“钢铁走廊”。在这条交通线上,晋绥八分区的战士们护送过3000多位党政军要员,罗荣桓、聂荣臻、陈赓、程子华等领导同志先后都被护送过。
不光是护送要员,据《山西抗战史》中记载:“晋绥八分区的交通线上,还运输过3万多吨的国际援助物资”。这么重要的一条交通线,其背后是无数军民在默默奉献。
1943年初,日军发现了这条交通线,于是派重兵“清缴”了晋绥八分区根据地。八分区损失惨重,据事后统计,晋绥八分区在1943年初,根据地范围缩小了85%,大量政工人员被迫遣散。八分区的民兵组织散落在文水、交城、平遥等地。个别老百姓为了掩护八路军的撤离被日本人抓获,并残忍杀害,据《山西抗战史》中记载:“古交县的一户平民人家,为了掩护八路军,在家里挖了密室被日本人抓获,日军当场用枪托把一家人全部殴打致死。这户人家到死都没说出八路军的去处。”
1943年7月,毛主席在延安指示晋绥八分区:“不惜一切代价,展开游击战争,将敌人赶出交通线。”原晋绥八分区的各个民兵组织又陆续联系起来。据《晋绥八分区》中记载:“7月开始,民兵组织就开始在敌后展开游击战。他们断路炸桥,偷袭日军据点,暗杀汉奸,在2个月时间里就把敌人逼回了县城。”晋绥八分区又建立起了交通线。
03
抗战前线
1944年日军开始走下坡路,出城扫荡的次数从每月3次变成了2月一次。敌人窝在县城不出来,给了边区政府发展的机会。1944年5月,晋绥八分区派出特派员前往附近村镇,来争取更多人加入边区政府。
八分区的特派员办事十分刚毅果断,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吸纳了40多个村镇,晋绥八分区的面积扩大了20%。据《吕梁抗战》中记载:“特派员每到一个村镇,就向老百姓积极宣传抗日政策,以及分析当下的抗日形势。”特派员不光争取平民百姓,还对汉奸成分的人员也积极地劝说改造。他们发明出“红黑账”,来计算汉奸们的功和过,在铲除一部分汉奸的同时,还改造了一批有良知的人。这些改造的“汉奸们”为八路军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日军情报。
1944年9月,陈毅同志要穿过敌占区时,就是在一个敌军翻译人员的掩护下通过的。据《晋绥八分区》中记载:“当时陈毅化妆成一个农民,躺在一辆牛车上,日军来盘查时,翻译人员对日军说:这个人患上了疟疾,要拉去城外隔离。于是敌人就打开哨卡,放走了陈毅。”
陈毅也因此作诗《过汾河平原》:“饮马汾河蜀客忙,悠悠河水诉兴亡......”来赞美晋绥八分区的战士们。
后来晋绥八分区的势力越来越大,到了1945年八分区已经发展到了3万人,后和八路军主力的配合下成功解放了3个县城。
2005年晋绥八分区的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吕梁英雄传》,2015年,晋绥八分区旧址被山西省政府收录在“红色革命遗迹中”后经过修缮,成为了“爱国主义红色旅游地”。
作者
启兴,文史哲学爱好者,喜欢研究中国史、世界史。愿与你翱翔在历史的天空,游荡于历史的长河。
微信号|百年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