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飞音乐的“AI打法”

2004年上映的电影《我,机器人》中,威尔·史密斯问道:机器人能写交响乐吗?如今,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从写歌、编曲到MV制作,AI正在音符间开疆拓土,越来越受到从业者的欢迎。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AI正在肉眼可见地驱动着音乐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甚至会影响这个时代的音乐志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音乐公司、科技公司纷纷下场,力求在AI+音乐的时代占得一席之地。
9月26日,讯飞音乐在北京举办了以“音AI而声”为主题的发布会,首次正式向行业发声。从会场气质、品牌logo到产品布局,讯飞音乐都传递出一个信号:这次,音乐行业来了位不容小觑的硬核玩家。
音乐行业来了位硬核玩家
早在上世纪70年,著名摇滚歌手大卫·鲍伊就曾使用AI程序来创作歌词。他对生成的结果十分满意,认为“动词和名词都在碰撞”,创造出了“万花筒般的意义和话题”。
只要对近几年智能音乐的发展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大卫·鲍伊的话正在得到验证。
一方面,AI成为音乐家的“灵感缪斯”,参与到音乐的创作、制作、演唱等环节中,例如2017年音乐人Taryn Southern采用的Amper Music应用制作个人专辑《I Am AI》,2018年音乐人Skygge使用Flow Machines录制发行《Hello World》。AI音乐创作平台Boomy已经帮助音乐人制作了200万首歌曲。
另一方面,AI也成为音乐公司的“事业伙伴”,例如AI项目Robots+Humans就在协助索尼音乐进行A&R工作,艺术家管理平台Immensity则在帮助音乐家对流媒体数据整合和分析。同时,国内外各大音乐流媒体服务都在通过AI算法形成用户专属歌单,实现音乐的个性化推荐,
在人工智能向音乐产业链全方位渗透的背景之下,音乐公司都越来越重视技术的融入。而科大讯飞作为一家靠智能语音起家的企业,为何会选择在智能音乐的蓝海中千帆竞技呢?
事实上,早在2013年科大讯飞便与音乐结缘,那时就推出了一款搭载声音合成技术的铃声剪辑与设置APP:“个性手机铃声”;后来,随着用户对内容质量和编辑便捷需求的提升,科大讯飞又推出了以内容推荐为主的“酷音铃声”,进一步加强了音乐内容的供给。自此,科大讯飞不再局限于声音的录制和编辑,而是邀请各类原创资源强势入驻,戏曲、翻唱、配音都能在酷音铃声的平台上畅听。
工具类产品和内容性产品是AI面向大众的一扇窗。透过“个性手机铃声”和“酷音铃声”,科大讯飞也看到了用户对于个性化音乐的需求,也加紧了音乐版权布局,直至2019年7月,讯飞音乐应运而生。
十几年的铃声业务,不仅为讯飞音乐累积了内容分发的渠道资源,还让它洞察到了用户的喜好和需求的变革。如今,讯飞音乐已经成长为集音乐品牌营销、艺人经纪服务、媒体运营及文化产品于一身的音乐厂牌,且始终重视音乐内容的储备。
在音乐人跃升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后版权时代,讯飞音乐发起“飞乐计划”,以扶持会创作、有想法的青年音乐人。此前,讯飞音乐还曾推出“励合计划”,旨在向有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提供扶持,来深耕讯飞音乐在各垂直领域内的产品集群生态。
目前,讯飞音乐已经签约了游鸿明、简弘亦和姚六一三位优秀音乐人,也通过“飞乐计划”“励合计划”等新人招募计划去发掘优秀的“新声资源”、词曲作者。在帮助签约艺人建立了完整的运营体系外,讯飞音乐也签约打造了包括黄洋、伍乐城、陈沁扬、田昊、喜子等在内的音乐制作人体系,全程为优质作品保驾护航。
另外,讯飞音乐组建了独家的AI赋能的推广团队——“噼里啪啦工作室”,遴选最高效的渠道,采用新型宣发组合打法,让更多优秀的作品和音乐人被听到、看到。
专业成熟的团队和高效的宣发玩法,也给讯飞音乐带来了不俗的成绩。比如,签约艺人姚六一的《雾里》获得了酷狗TOP500的榜首,抖音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超40亿次;小田音乐社、傲七爷的《枕边童话》在讯飞音乐的助力下,抖音上的相关视频播放量高达15亿次。
截至目前,讯飞音乐出品的歌曲总播放量突破200亿次,播放过亿歌曲30余首,QQ音乐、酷狗音乐及网易云音乐热歌榜上榜歌曲已达数百首。
讯飞音乐的“AI打法”
纵观国内的流媒体音乐市场,腾讯音乐娱乐、网易云音乐等音乐平台上有琳琅满目的AI定制歌单,阿里巴巴、小米、百度的智能音像业务跻身世界前五名,微软的人工智能小冰经历了七代革新,将音乐制作变得高效且低廉。
据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数字娱乐事业部总经理、讯飞音乐主理人郭嘉透露,现在的核心团队有一半是技术人才。作为一个技术色彩浓厚的音乐厂牌,讯飞音乐如何在巨头林立的音乐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又将如何基于自身科技优势,为音乐产业链的各环节赋能?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最终都还是要回到技术这点,落地到业务中,就是讯飞音乐的“AI打法”。
在启动初期,讯飞音乐就以大数据的思维模式采集了整个行业的歌手、词曲作者、榜单等信息,随后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摸排。在大量数据的“投喂”下,讯飞音乐构建起一套厂牌自有的AI评估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校验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从采买率对比分析数据来看,AI挑歌的采买率已高过人工平均采买率,大大提升了筛选demo的效率。而在歌曲进行推广时,还可以通过AI预测歌曲上升空间和发展态势,以音乐鉴赏、判断歌曲是否抄袭等环节。
此外,讯飞音乐还利用AI技术,也切实地解决着从业者在传播、运营上的刚需,结合业务实际应用场景,孵化了一套成熟的产品体系,包括大数据后台管理系统、音乐运营助手和推广助手。
此前,讯飞音乐已经正式上线了词曲创作交易平台“词曲家”,通过将AI辅助创作、作品版权保护、作品交易等都纳入了产品操作链条,打通了音乐人和音乐机构直接交易链路,并保证流程的透明化,保障作者的相关权益。
发布会当天上午,讯飞音乐首先完成了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的战略合作签署,合作建立“音乐工程系·讯飞音乐联合研发中心”,探索AI+音乐在辅助音乐创作与教育方面的应用。
由此可见,在讯飞音乐破茧而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技术赋能”的思路,将AI技术融入到创作、宣发推广、词曲交易、教育等产业环境,为行业输送了一大批好作品,助力了“人红歌红”;另一方面,更大大提升了产业效率,加速了行业透明化,保证音乐人的权益,盘活了从艺人挖掘到作品变现的整个产业链。
结语
与以往的音乐厂牌不同,讯飞音乐的此次入局,更多是依托于AI技术去重新构建内容生产、艺人运营、音乐宣发等产业环节,让科技为内容服务。
可以看到,在讯飞音乐的业务布局中,AI技术不过是优质音乐内容产出的技术支撑,核心是针对行业痛点,打造一个艺人IP与歌曲打造并重的优质厂牌,为行业输出更多新生力量。
相比其他的头部玩家,讯飞音乐以技术优势切入,撕开了现有格局的一个口子,让我们看到了音乐产业的另一种可能性。

先声话题

话题内容:如何看待科大讯飞入局音乐行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