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伟丨挥不去的乡愁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每每读到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我的乡愁立刻就像故乡的炊烟弥漫在心灵的天空,思乡的情绪便会油然而生。
其实,从离开家乡那一天起,心中一直有一种蠢蠢欲动的东西,在时刻的纠缠着自己,那种欲言又止,欲罢不能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内心。此刻想来,那就是自己对故乡的一种最淳朴的情愫。
远离故土,总把那片土地称作故乡,是因为在我心中,她就和生养我的父母一样,给我最深切的记忆,也留给我太多太多的感慨。
离家别乡当兵到了部队以后,在训练间隙,和战友们谈论最多的也是各自的家乡。想家的时候,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地诵读着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离乡之愁。
记得在参军的第三个年头,因为外公病逝,才第一次匆匆忙忙请假回乡探亲。那时,交通发展还是特别滞后,人多车次少一直是困扰着出行的最大难题。当时,从郑州站好不容易挤上末班火车后,差不多一直站着到了滁州站。经历一夜的旅程,饥渴、困倦折磨着似箭的归心。但是,当在过嘉山站(现在的明光站)以后,听到一个男子操着浓重的全椒乡音说了句:“滁县个快要到了。”感觉仿佛打了一针兴奋剂,所有的困倦立刻烟消云散。这也是我从六个月的新兵连集训结束以后,与战友老乡分别两年多来,第一次听到最纯正的乡音。待到了滁州站,走出出站口,天色刚刚透白。卖早餐和茶水的小贩的叫卖声,充斥于耳。虽然他们的口音和我全椒乡下老家的口音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却足以让我感到亲切。我没有顾得上吃早饭,甚至喝一口水。又匆忙地登上返回全椒县城的客车。沿途景色让我如沐春风,简直感觉眼睛明显不够用。透过车窗,两旁的一草一木无不让我心潮澎湃。在内心与她们对话,诉说着归乡游子的情思。后经过县城转车回到乡下。当我背着背包从客车上跳下来,踏踏实实地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时,眼里涌动着泪花,心里说:我终于回到家了。很有一种想跪下来,亲吻脚下土地的冲动。
那时候,落后的乡村,远不如我已经生活了几年的驻地小县城热闹繁华。城乡的巨大差别,让我一心想跳出农门。可是,当那低矮的房舍闯入眼帘,就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让我实实在在感觉到了家的温馨。也让我瞬间读懂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的真正的内涵。也许别人无法理解深埋我内心的情感,也无法读懂我的内心。然而,故乡的情节却深深的镌刻在自己的心上。
当我恋恋不舍地走过五年的军旅生涯,回到家乡的县城以后,因为工作的缘故,还是离父母远一些,还是有很长的一段山路横亘在自己和那片魂牵梦萦的故土之间。所以,对父母和那片土地的情感一直还是我最大的牵挂。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现在。每次回到乡下。都会努力去回忆,回忆曾经遗留在那里的时光。不论是甘甜,还是清苦。那山、那水、那人,都是我最美好的记忆。
和妻子恋爱的时候,也经常回乡下探望父母,还会不厌其烦的向她叙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和发生在家乡的一些故事。差不多每次往返,我们都会选择走村口的山间小路。那是我上学时必经的一条路。每走一趟,都感觉捡拾到了许许多多散落在路旁的童年的欢乐和故乡的记忆。
有一次,女儿才六七岁,大约是初夏的一个休息天。我们一家三口回乡下看望父母。我特意选择走了一趟上学时经过的村庄和田间小路。那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老家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使用着近乎原始的刀耕火种的乡亲,已经逐渐摆脱了贫困,进行小型农机化生产耕作,最古老的步行交通,也逐渐被自行车和摩托车所替代。少了行人,田间地头的小路已经不能称其为路。杂草和荆棘淹没了全部路面。我在前面走,妻子拉着女儿紧紧的跟着。我们的鞋子、裤脚尽湿,沾满了花粉露水。那些多情的藤蔓也会时不时的扯住裤脚。每逢此刻,女儿总是咯咯地笑着喊着:“爸爸快来,我又走不了了。”我就会折回身去小心翼翼的帮她把荆棘一点一点的拿开。女儿手上摘了很多野花、野草,坎坷的路途却丝毫没有削减母女两个的兴致。都陶醉在大自然的如画风景里。但是,她们不会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我的思绪不是停留在那些让她们兴趣盎然的野花、野草上。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初中时代那个冬季。几乎每天早晨都是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足一米。那时,父亲在外省采购木材。家庭生活的重担就落在母亲肩上。母亲每天早早起床,做好早饭,一边忙着家务,一边喊我起床吃早饭。等我吃完,就挑着担子陪我一起走三四里的山路,再经过脚下的这条小路送我上学。等把我送到了街道边,确认我十分安全,又不在害怕了,母亲才匆匆转身回去,顺道到地里做农活了。每次看着浓雾淹没了母亲的身影,我的眼睛都是湿润的。此刻想来,依然鼻子一酸。
现在,父母的年岁已经大了,仍然在曾经的乡下生活。他们也从没有放弃过劳作。种田种菜不辞劳苦。每次回去,看到父母满脸的皱纹和结着厚厚茧子的双手,都很心疼。母亲的耳朵现在很聋了,和她说话比较吃力,和父亲交流相对多一些。每次我们回去,或者他们来,都会捎带一些亲手种植的菜蔬和自家水库里的鱼虾之类。每次回去吃饭,总会让我们多吃一些饭菜,并一再说,这都是自家种的,纯天然,你们平时很难吃到的。每次回去吃饭,不管什么饭菜,我都吃的特别香。每当我们回去,带一些东西,父母总会说,家里都有,什么也不缺。每次要是丢一些钱给他们,也总是说他们自己有,够用了。还一再对我们说:“只要你们自己生活过好了,我们就放心了。”
一直以来,也许是受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作为我们家庭的长子,我对父母有义不容辞的担当。父母留在了乡下,我的心也就留在了乡下;我的情也留在了乡下。无论走多远,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是年迈的父母,就像父母始终放不下他这些儿女一样。心中都保存着对故土的那一份实实在在的牵挂。就像笼罩在我内心的一缕乡愁,挥之不去。
作 者 简 介
孙伟,业余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笔端,有新闻、散文、诗歌、小小说等分别散见于报刊和《江山文学》《齐鲁文学》等网络公众号。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