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一把石壶/张天林
去年,我也加入了北漂的行列,很多亲朋好友都劝阻我,有的说再有几年就该退休了,还要不远千里地走那么远,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去打工,不知道心里是怎么想的,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一片反对声中,我登上了北去的列车,也是第一次坐高铁,真是又快又稳,享受到了现代交通飞速发展的成果,以前的坐火车需要十二个多小时才能到的路程,现在只有三、四个小时就到了。就凭这么快的行程感觉,一扫之前的旅途劳顿之感,轻松而又愉悦,我感觉到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这不就是说就走的旅行吗?
到了北京,找到了朋友介绍的公司,见到老板后,很快被安排了下来,刚在住室里用热水壶烧开一壶开水,突然,领班的通知说又来了两个人,暂时不需要我这个有点年龄大的人了,我当时有点沮丧,心想,北京这么大,我只需要一个岗位,不信找不到工作,既然来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走人。在我将要离开住室时,回头看了一下那个还散发着热气的热水壶,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好在老板也是出于恻隐之心,和另一家公司老板联系过了,说可以到那里去先工作一段时间,如果这里再需要时,还可以回来,一番客气之后,把我送出了办公室的门。很快,我找到了老板介绍的另外一家公司,新老板说,最近正缺人员,要我再给他介绍一个人来公司,只要年龄不超过六十岁就行,因为超过六十岁的员工不能上工伤保险了。在和新老板聊天时,他说,在北京只要人不懒,都会有活干的,这时,我才真正体悟到:只有亲身经历,没有感同身受。不像其他人说的那样,年龄大了找不到工作。记得老家的老人常说,凡事不能听野(晕)鸡叫唤。意思是说野鸡打鸣是不可靠的,听别人的话,坏了自己的事,做事要有主见,否则,干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
在公司干了两个月,通过东北的一个刚认识的同行介绍,我又跳槽到了另一家更正规的集团分公司,在这家公司里,结识了不少北京当地的大人物,其中有一位老年人刚退休,他看我爱看书,还在空闲时间写一些文章,又爱顺便给他帮点小忙,好像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有一天,我正在值班,他特意送给我一个精制的红色包装盒,打开一看,是一个造型圆润细腻的石壶,老人说用它泡出的茶,能保持原味,你爱看书写文章,用它伴随你再合适不过了,也算是我们俩的缘分。
体验了一把北京打工生活之后,因为单位工作需要,我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这把饱含缘分的石壶,一直陪伴着我。每次在用石壶倒茶时,我都会想起在北京体验打工的点点滴滴。人与人之间日久生情,人与物日久也会生情。在生活中,我爱不释手地把玩这把石壶,简直当成了一件艺术品,从壶盖与壶身的完美对接,到光洁的壶肚,壶盖上的手柄正是一个苹果叶把的造型,那么形象逼真,而石壶放在手掌上,好像放在手中的一只红富士苹果一样,让人赏心悦目,心平气和。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艺术大师们一样,用心雕琢生活,生活该多么的美好呀!
我见过不同材质的壶,有玉壶、铜壶、银壶、磁壶、紫砂壶,唯独对这把石头做的壶情有独钟,宠爱有加,如获至宝。更感谢那位赠壶给我的老人,那么善良、朴实、友爱、真情,也正如人们常说的,爱出者爱返,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生活中,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人就像壶一样,不论材质贵贱,关键是盛什么样的水,有的人像一片冰心在玉壶,晶莹剔透,清冽甘甜,纯净自然,从里到外,通透着高雅与尊贵。
后来,听说那位赠我石壶的老人是位副国级退休干部,他那与人为善、平易近人、为人谦和、豁达大度的性格,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他赠给我的不是一把普通的石壶,而是传递给我一种正能量,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 者 简 介
张天林,男,1963年出生,大专文化,河南省淮阳区人,中共党员,科普作家,系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各类媒体发表散文等数千篇,散文《鸟趣》,获河南科技报有奖征文三等奖,《小镇风采》、《小麦赋》、《谢谢你,人民商场售货员》、《难忘农行人》、《受灾后的思考》分别获有奖征文一等奖。著有散文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