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西汉名将一生只打一仗,换来300年无人敢犯,一句名言千古流传

古往今来,中原大地英雄辈出,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他们是立下赫赫战功,保家卫国的大将,例如霍去病、岳飞、戚继光、张自忠、郑成功、文天祥、卫青等等。而在西汉,也有这样一位大将,名为陈汤,他仅仅参战一次,就给大汉王朝换来整整三百年的和平。

第一、陈汤何许人也?

陈汤,字子公,西汉时期的山阳郡瑕丘县人,为现今的山东兖州人士。陈汤的出身,并不显贵,反而非常贫穷,即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之下,陈汤从小就勤奋好学,以至于学识渊博。

因为家里贫穷,一度以乞讨为生,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没有节操,为此,陈汤只身来到长安,需求一官半职。在长安,陈汤结识了当时的富平侯张勃,张勃慧眼识英才,觉得陈汤此人并不简单,于是向朝廷举荐了陈汤。

眼看陈汤就要等待分配职位,正是步入仕途,去施展自己的满腔热血和一身抱负,只可惜,事与愿违,厄运降临到陈汤身上,他此前所有努力皆泡汤。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料到,陈汤在老家的父亲,突然身患重疾,暴毙而亡。按照古代的世俗礼仪,陈汤应该回家悼念父亲,为其父亲守孝,然而,一向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陈汤并没有这么做。

最终,纸终究是保不住火,陈汤没有为其父亲守孝的事情,还是被人给检举了。而当初举荐陈汤的富平侯张勃,也受到了牵连,张勃直接被削除食邑二百户,从此,张勃心中闷闷不乐,最终郁郁而终。

张勃死后,陈汤也被投入监狱。待陈汤再次出狱时,他发现此生的抱负,无法实现,心灰意冷。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陈汤的才能再次被人发现,受到再次举荐,入朝为官。

第二,出使西域,假传圣旨

当时让西汉朝廷最为恼火的事情,是西汉匈奴的屡次入侵。非常之棘手,按照当时的国力,并不能与匈奴决一死战,于是,只能派使者前去讲和。派谁去呢?这是个关键问题,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汤自告奋勇,屡次上书要出使西域。

陈汤的才能,是大伙有目共睹的,于是,不计前嫌,果然让陈汤任副校尉,随同甘延寿一起,向匈奴谈和。

陈汤素有谋略,同时学识渊博,胆识过人,他这次出使西域,哪是本着向匈奴低头谈和而来的,他在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才能彻底解决匈奴这一祸害。

为此,陈汤来到西域后,直接奔城头,上前线,考察周围的地形,以求做到胸中有数,为接下来的战斗暗中策划,提前做足准备。

为了孤注一掷,背水一战,陈汤想到了一个常人不敢想的方法——假传圣旨

怎么假传圣旨呢?原来,陈汤以“汉使”的身份,跑遍了西域周围的大小诸侯国,假传皇帝的圣旨,而这些藩属国,都是向汉王朝表示臣服的,作为“汉使”的陈汤,在这里有着很大的权威,这些藩属国们都信以为真,纷纷派遣士兵。

第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陈汤占据了优势。首先,无论是对汉朝边境,还是西域周围的大小藩属国,匈奴都非常蛮狠,因此早有“人人得而诛之”之心,其次,陈汤这次的假传圣旨,同时也绑架了甘延寿等人,因为假传圣旨,回去谁都得死,除非立有大功,将功赎过,为此,大伙都与陈汤在同一条船上,同生共死,背水一战。

而且,陈汤已经提前做足了决战的准备,他的毕生所学,也将在接下来的战事中,一一得到应用。总而言之,万事俱备,就只欠东风。

东风是什么呢?是一个师出有名的契机,这个契机又从何寻觅呢?别忘了,这次陈汤出使西域的主要任务,是与匈奴和解,是一场谈判,而这场谈判,正是契机。

陈汤不是来和解的,在谈判桌上,他劝说匈奴的首领郅支单于归顺大汉,以享受荣华富贵,而郅支单于只是一味地推脱,表现得很轻蔑。陈汤怒火中烧,指责郅支单于小觑大汉,细数郅支单于之前犯下的累累罪行,并且喊出了那句震煞三军的口号——“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第四、一战成名,万古流芳

战事一触即发,陈汤的军事谋略,在战场上得到了检验,西汉大军屡屡获胜,而匈奴被打得苟延残喘,几场重要的战争下来,匈奴已经元气大伤,而陈汤的大军,丝毫不敢懈怠,乘胜追击,最终,匈奴溃不成军,而当初在谈判桌上趾高气扬的郅支单于,觉得无法扭转局面,决定在围城之际暗中逃跑。

陈汤的战前准备,是做得何其的精细,以至于郅支单于的逃跑路线,他都了然于胸。早已设下埋伏,最终生擒郅支单于,将郅支单于枭首示众。

剩下的匈奴残兵败将,见到郅支单于也已被杀,早已经军心涣散,很快被各个击破。

总结:

虽然,陈汤一生,就只打了这场战争,但是这场大战,给了敌人以强大的心理震慑力,以至于三百年内,无人再敢挑衅大汉。除此之外,陈汤留下的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更是千古流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