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哲丨圆明园殇
诗人秦晓宇赠我一本他的著作《七零诗话》。作品集开篇便是《圆明园》。这篇小品文里,一首关于圆明园的诗,令我印象深刻:
啊!东方美妇人
啊!体现丝绸与翡翠的华贵之王
在你白蜡烛般燃烧的肉体上,圆明园,迷人荒凉
并有一件火焰般的旗袍高叉在大理石柱的腿上
——黑大春《东方美妇人》
把圆明园比作“东方美妇人”,对我而言,实在有些不可理喻,不知黑大春描写的是毁灭之前的圆明园,还是在描绘如今圆明园遗址的“残缺美”、“废墟美”。曾多次看到历史画册里圆明园遗址的照片,面对那些散落在树丛、花堤中满目疮痍的柱、砖、梁、瓦,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如今的圆明园和“华贵”、“迷人”一类的词联系起来,因为浓重的历史悲凉感,早已将心灵包裹。
清明,一个值得祭奠很多东西的日子。我终于和圆明园“零距离”。
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凄冷,相反,京城炽热的阳光将我的每一寸肌肤浸润得有些闷热。新建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在旖旎春光中,生气盎然。湖边一排排春柳早已吐翠,嫩绿葱茏的柳条轻抚水面,荡起粼粼涟漪;柳絮纷飞,让我很自然地想到又一有关清明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遗憾的是,寒食节的习俗已渐渐从我们的脑海中淡去。百花齐放,争芳斗妍,迎春花、羊蹄甲、榆叶梅热情的笑靥,浸润在秀丽的春色里。园子里很是热闹:喷泉忙碌,游客忙碌——或窃窃私语,或驻足拍照,或在纪念品商店里挑挑拣拣,生意人更忙碌——卖游艇票的,吹糖人的,吆喝着卖冷饮卖烤肠的……不胜枚举。这个时候,我的感想和秦晓宇达到了神奇的一致:“此前一直认为她(指圆明园)仅仅是诗人、酒鬼和幽灵的乐园,没想到竟然热闹得像个集市。什么迷人荒凉,诗人(指黑大春)可真是目中无人啊!”(《七零诗话·圆明园》)。但是,这也是无奈的事情!当旅游成为一种产业,作为一种不错的经济效益,要想剥去附丽于其身上的世俗外衣,谈何容易!
本以为一进公园大门,就能开门见山地看见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但我大错特错了。循着路标上的箭头,绕了好多弯路,我终于来到了遗址区。那布满被蹂躏的伤痕的石群,还依稀可见烈火焚烧过的痕迹,断裂处的阴影,与灰暗的石色融为一体。面对这一片废墟,我不敢也不忍去想象一个半世纪前,圆明园是怎样的富丽堂皇。我注意到每根石椽,每片瓦砾上都有墨笔标注的文物编号,便不禁想起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鼠首兔首事件”——多少本该属于华夏文明本该属于圆明园的无价之宝还下落不明啊!无语。神伤。仿佛2001年得知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炸毁一样,痛彻心扉。
午后阳光依旧绚烂。而我感觉阳光被树梢划伤,晶亮的血液滴落一地斑驳。游人越来越多,他们中大多目光茫然地望着这一片废墟,然后不顾一切地按下手中的快门。他们一个个踩到断裂的石板上,坐到倒了的石狮上,不知疲倦地摆出各种各样自以为潇洒的姿势,在照相机前“大显身手”。看到这一切,我不知道圆明园废墟是否会伤心地掩面而泣。难道这些历史的残垣断壁仅仅沦为“到此一游”的背景或摆设?游客中,不乏金发碧眼的外国游者,他们深情肃穆地凝望眼前的一切:中国人在废墟间嬉戏拍照,残垣断壁间布满人们踩踏的脚印。我听见有几个中年人高谈阔论:“老外还有脸来这里?他们俄罗斯不也洗劫过圆明园?”我不禁哑然。洗劫圆明园的明明是英法联军,什么时候成了八国联军呢?难道中国人连这段屈辱历史的史实都不知道吗?还谈什么“爱国主义”!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观水法——圆明园遗址公园里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一群群戴着小黄帽的小学生竖着耳朵,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解历史。讲解完毕之后,老师问孩子们这次春游的感想,天真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大声说:“牢记历史,热爱祖国!”充满稚气的童音,久久在周围回荡。蓦然忆起我的小学时代,一样的纯真,一样拥有最朴素最美好的爱国情感,会痛骂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会为中国男足在世界杯上的惨败泪流满面。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中的很多人,对很多事情开始淡漠,曾经美好的情愫,也在时间的冲刷下,被散淡成时光碎片,遗落在爬满青苔的角落里。这群可爱的孩子,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铭记历史吗?还会记得在圆明园里大声说过的话吗?我希望,他们能永远地记住,不再让美好的记忆褪色。
将要告别圆明园的时候,我注意到了那些值得敬畏的生命,野草,紫花,蜂蝶。石群抱残守缺,静默无语,横亘着,交错着,睥睨着,顽强得如同从断裂处破土而出的野草,在风中摇曳,却始终不肯弯曲纤弱而坚强的脊梁。紫色的无名小花,在石群下的土地静静绽放,恬静而美丽,陪伴着纷飞的蜂蝶——这片沧桑的废墟,饱经一个半世纪的风霜雪雨之后,孕育出更为盎然的生机。
想起余秋雨《文化苦旅》中那些赞美废墟的篇章。而诗人西川说过:“赞美废墟等于赞美暴行,漠视废墟等于承认我们缺乏感受力”,于是我就这样一步一回头,任圆明园废墟的轮廓渐渐在我视野之中模糊,把沉重的历史责任感深深沉淀进心底。
作 者 简 介
林哲,女,1989年生,天津大学文学硕士,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办公室副主任科员。自2000年起在《办公室业务》《名作欣赏》《天津大学学报》《福建日报》《天津日报》等核心CN刊物上发表作品200多篇60多万字,获得中外散文邀请赛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教育部“推广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等国内外文学大奖30多个,参与编纂《鼓楼年鉴》《中国共产党福州市鼓楼历史》等正式出版书籍。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