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栋丨退步原来是向前

前几天在朋友圈发了一篇自己的文章《我生活中所遇见的狗狗》。其实,自己对这篇文章很不满意,原因是最近心情不好,内心的情感如一汪潭水,难以涌动。感觉对不住朋友们的关心与期待,所以在文章前面特意留言“神伤之人,提笔难书,拙作既出,权当闲谈”。

很快有朋友问我“呵呵,咋回事呢?谁惹你神伤了?”

我回复到“一点家务事,已经过去了,请放心,谢谢。”

既为伤神之事,那就在此说叨说叨,也算是一吐为快吧。

九年前,有一至亲家的老人(注:至亲一词,形容彼此血缘关系之近、至诚情感之切。为了尊重,特隐名用“至亲”一词代指。)承包了一片河滩,栽了一些杨树。如今这片树林已荫翳如盖,苍翠挺拔,差不多进入采伐期了。前段时间,她与附近的一位树贩子发生了采伐纠纷,一直悬而未决,个中缘由就不在此赘述了。

受至亲委托,也为了抚慰老人,我回老家跟本村的几位叔叔一起去找树贩子沟通协调。诚到,理到,人情到,经协商,终成共识。大家对协调结果都挺满意

可是,当我跟至亲反馈时,她哭得很伤心,对我颇有怨言,觉得我没尽力也没诚心帮忙,觉得我不仅不同情遭遇而且还帮树贩子说话,觉得我处世太软弱温和,觉得我只偏信树贩子的话,甚至说她家病中的老人经不起(我的)这么折腾……

当我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顿时懵了,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至亲对我持这么大的意见。

恰巧这时,她家碎步蹒跚、颤颤巍巍的老人突然晕倒了,住院打针。

为此,我自责给老人添乱了,没想到事与愿违,帮了倒忙。一直神伤难宁。

写到此,您可能会觉得我这个四十多岁的人啥事都该看开了,没必要为了这点事而纠结神伤。

说神伤,因为感情至诚,因为至亲一家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很高,也因为这突然冷却的亲情令我迷茫不解,令我感到猝不及防。

在老家,连姑带叔我们共四大家子,一直以来,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彼此间都秉持至诚亲切、正直孝善的家风,心手相助,和乐融融,令乡亲们赞羡不已。

至亲从小就是个活泼懂事爽快正直的女孩子,我们从没红过脸,情同亲兄妹。记得在我媳妇生女儿那年,她主动来我家伺候月子,炒菜做饭,洗刷擦扫,很勤快。后来,我每次回老家,她总是送给我一些桃啊苹果啊或者土豆地瓜之类的。前年,她老公还特意挪忙来临沂帮我装修房子,前前后后四五天的时间,尽心尽责,令我们非常感动。在我父亲病重期间,她们隔三差五就带上鸡鱼肉蛋来看望父亲,跑前跑后帮我母亲干了许许多多的农活。

这些,我都一直记在心里。

至亲家的老人也一直很疼爱我。小时候,老人曾经从集市上给我买了一个绿色的塑料小喇叭,就是这个小小的玩具,成了我孩提时代最美丽最动听的影记。那时候,我和弟弟经常去至亲家玩,每次去,老人总是做最好的饭菜招待我们。对年少的我们来说,虽然受宠若惊,但感觉异常温馨。

一九九七年,在我开出租车创业的时候,入不敷出,付不起车款,跑回老家找至亲家的老人,不善言谈的老人不假思索地就去邻居家为我借了三千块钱,还温和地问我‘够不够呢?不够的话,我再找地方给你借点。’

老人的满面微笑如同寒夜里的炉火一般,温暖而又明亮。每每想起,心中总是感动连连,亦总是感觉自己愧对老人。

我的信仰是亲情。亲情是大爱之心的源泉。通过亲情的细节,我们能清晰地看见一个人内在的本真。

我从不妥协于生活中所经历的坎坷,从不消沉于工作中所遇到的烦恼,也从不拘囿于金钱与利益的反向诱惑。但是,我一直最在乎的却是至诚亲情的守望。我觉得,荣华富贵那都是靠努力加运气得来的、看似必然却又有很大偶然性的生存表相,芸芸过客大都如华丽而又隐秘的浮云,纵然相熟也少有相知。而亲情却不同,它如水一般伴随着我们生命的始终,带给我们最温和最善意的温馨,带给我们生机、快乐、希望、意义,启蒙并润泽着我们的大爱灵魂,让我们拥有劳行千里依然能笑对风雨的心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静默深思,我突然有所顿悟。

不可否认的是,在亲情的考量面前,至亲是至诚至善的,她哭泣、躲避、埋怨、愤怒,也都是因孝顺老人而表现出来的。不过,那股持久偏执的瞋怒却遮蔽了她的诚孝之心,令她无法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无法审时度势,致使结果大大偏离了她自己的期望。真可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啊。如果能收起内心的那股瞋怨就好了,那样的话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与弯路。

低头便见水中天,退步原来是向前。

事的差别,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一想到此,无奈又上心头,为迷中至亲,为病中老人,为远去的亲情。而我,却只能袖手旁观,只能袖手旁观,只能袖手旁观啊……

唉,一声长长的叹息。

举头问秋月,却见雨霏霏。这就是人生吗?

2017.09.30夜

作 者 简 介

冯子栋,山东蒙阴人,现在临沂市农商银行工作。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感悟人生。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别对至亲太好”,天道丁元英的做法,多半能让你看懂亲情

    人这一辈子,活着到底是图个啥?有人说,亲情,友情和事业. 但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好心待人,却遭到恶意的报复,都出现了老人不敢扶的现象. 陌生人当是如此,更别说亲人之间了,因为钱不知破碎了多少亲情. 虽说 ...

  • 63岁阿姨到儿子家帮忙,遭嫌弃,儿媳:好吃懒做,孙女:啥也不懂

    在当下生活,作为父母一方帮儿女带孩子已经是当下十分普遍的事情,毕竟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太大,父母总会想着自己的的儿女能够过得舒坦一些,所以,不管父母愿不愿意,还是想推脱此事,对于中国父母来说,养育后代子孙 ...

  • 【老鹰专栏】情浓金秋(散文)

    _ 今日诗语: 今天,我来了,抛弃昨天的烦恼,迎接璀璨的阳光. 情浓金秋(散文) 秋天是金色.成熟.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桂花飘香,中秋,国庆两大节日靠得很近,秋天也是奔放和欢聚的日子,充满温馨,快乐 ...

  • 冯晖:【大美在人间】(小说)

    大美在人间 ◎冯晖 [作者简介]:冯晖,系陕西省旬邑县原底中学退休教师.祖籍陕西省彬县香庙乡冯家村.自幼喜欢文学,由于工作.家庭而搁浅.退休后旧笔重提,歌颂生活.塑造的人物贴近生活,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

  • 那些不靠子女养老的晚年如何?78岁老人:有钱却失去了至亲感情

    原创华贵禅心  2021-03-09 12:21:05 养儿防老是我们的传统,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已经意识到了,若想晚年真正依靠子女来给自己养老,真的就是一种奢望,可望不可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 ...

  • 冯 萍 | 一位中国式贤妻良母之楷模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卷一|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 ...

  • 夜擒盐贩子||黄成明

    夜擒盐贩子 文/黄成明 编辑/落英小桥      一九八三年冬月,我初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寿光西北偏远的一个叫卧铺乡的地方.这地方与东营素有乞讨风俗的广饶县搭界,是寿光有名的穷乡僻壤和荒蛮之地,那时放眼 ...

  • 冯子栋丨留住欢喜(散文)

    我这人平时没其他爱好,就是喜欢书.这不,昨天下午在鸿儒图书市场发现了一套好书--<儿童文学光荣榜>,书中名家荟萃,选编的都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儿童文学的精品佳作.毋庸置疑,这是孩子们的&q ...

  • 冯子栋丨我的言传身教(散文)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指的是一个人的脾性.品德从幼年时期就已基本形成,从而也说明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未来的活水之源,对孩子的一生有根本性的深远影响. 作为孩子的一面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常留意通 ...

  • 冯子栋丨父亲的书箱,儿时的画册(散文)

    前不久,市新华书店给我发了个奖,叫"卓越会员奖".不瞒您说,这个奖是花钱"买"来的. 我喜欢书店舒缓安静的气息,喜欢书店清新雅逸的书香.她那里有精神的高山.大海 ...

  • 冯子栋丨中山寺,阅尽千年沧桑(行走散文)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蒙阴县坦埠镇,地处沂蒙山区腹地.这儿的山不算高,约三五百米,山如民风,谦和平缓,山坡上的层层梯田如风吹湖水荡起的圈圈涟漪,向山下缓缓地扩散.村子都依山而建,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山脚.沟旁. ...

  • 冯子栋丨儿童节的礼物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浩然: ...

  • 冯子栋丨登小山记

    我这次出差,住的宾馆地处城市南外环,南面一路之隔是座小山,不高,估计有二百来米.满山的青葱翠绿,令我心向往之. 吃过早饭,只身独往. 马路上车来车往,刷刷刷刷,如潮汐般激荡出股股凉风.我足足等了五分钟 ...

  • 冯子栋丨老宅里的回忆

    在老家有一座老宅,是我们和爷爷奶奶共同居住过的地方.院子方方正正,三间堂屋,三间东屋.爷爷奶奶住堂屋,我们住两间东屋,南面隔壁是锅屋.一九八四年,我和弟弟随父母从这儿搬到了村东头的新宅子.自奶奶爷爷相 ...

  • 冯子栋丨萍水相逢

    周六晌午,开车带上五岁的儿子回老家. 到了半路,孩子开始哼哼唧唧,一会儿说恶心想吐,一会儿说肚子饿了,一会儿说要撒尿. 正好,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个设施农业气象试验站.院子里有一幢城垛式的小楼,楼中间有一 ...

  • 冯子栋丨文章结集有感

    今天我收到了北京张栓固老师寄来的四十五本<行参菩提--2017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二强>,该书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由中国著名作家贾国勇先生主编并亲自作序,书中收录了包括我在内的二十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