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孤高自持从不轻易作画,得他的作品比登天还难,明代画竹第一人

即使你是中国画家,有可能对这个人却不甚了解,有的人可能听也没听过,现在的画家少有研究中国绘画史的人的更别说听到他的名字了,他就是明代著名画家王绂,还明初大画家,其实好多人还真没听过这么一个画家,再者明朝初年那是什么样的状态,戴进那些院体派画家是比较受到宫廷欢迎的,今天我们讲的这位可能名气还不怎么响亮,但是也有地位。

他擅长山水画,特别是精通枯木竹石,这行题材可是老一辈的画家经常酷爱的东西,不但如此,他还喜欢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当时的人们看到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墨竹,都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每一个人总会有他独特之处,这不虽然戴进等人山水特别受春宠,但是他的墨竹却得到世人认可,永乐元年他被选定为重要人物,干什么呢,就是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这是一份光荣而伟大的事业。

这个人他就是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别号九龙山人。生在江南地带的无锡人,大抵我们古人都会赞美一个人有成就,都会说他幼年怎么聪明怎么聪敏好学,究竟如何呢?或许在我们当代的人身上就能看到,根据史料记载他10岁就能作诗,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古人对孩子教育比较看中,如果出生比较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自然比较看中,而古代教育模式和现在不一样,能培养出很多大师来,而今天却不能,他15岁游学邑庠为弟子员。对绘画特别喜爱,曾经师法吴镇、王蒙、倪瓒等画坛大家,而这些都是元代四大家中比较优秀的一些画家。

由于他出色的表现,得到皇帝的认可,1378年被征召进京,但是不久他便回乡隐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或许他明白了什么,开悟了。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初年,好多画家被砍头,当然这其中大多画家是没有真本事的,也就属于滥竽充数的一类,或者他们自身比较刚直,不够圆润,得罪了权贵,总之政治上是没有那么容易的,他自然看在眼中,才有了归隐的心,以保全其中。

但是在洪武23年(1390年)后,又因为朝廷追究左相胡惟庸逆党事被累,他被发放到山西大同充当戌卒10余年。建文二年(1400年)回乡,隐居九龙山(即惠山),赋诗作画,教授弟子,从这以后他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

是金子总是会发亮的,在1403年,王绂因为善书被举荐进京,供事文渊阁,参与编纂《永乐大典》,这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但同样也是思想文化的一个重新整理,这其中自然销毁了很多有用的书籍,而且不利于统治的书籍都不会被编辑在里面,可以说这样的书籍借鉴价值其实并不是很多,因为好多都是断章取义。

曲解了原著的本意,只能零散的知道原著的句子,永乐十年他被拜为中书舍人,掉到北京去任职,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这个时期主要是明成祖朱棣时代,新的朝代,新的气象,自然语言一批具有新思想的人。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他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这个期间著作也很多,比如这个期间他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就比较典型。

​他的绘画当中山水画比较擅长,他的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这对于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他画的竹子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还有他的山水画作品《山亭文会图》更多地参合了王蒙的笔意。用笔较干,山石的解索皴由淡至深多次皴、擦、染,墨色苍润厚重,而焦墨的点、擦,更增其苍莽沉郁。这正是王蒙独特之处。

他这幅画的设色有他独特的特色,山石染墨赭色,使山体益增其凝重,而在双勾的树叶及楼阁的窗棱上染朱砂色,虽明艳,但并不破坏墨和色的融洽,历经六百多年依然让我们感受到画面墨气的浓郁。

他的性格是这样的,孤高自持,一般不轻易作画,画非为知己者不作,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因为画的少,传世作品自然很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