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霍乱

【原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参、甘草、 白术 、干姜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一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揭衣被。

病人霍乱吐利不止时,出现头痛、发热、身体疼痛,这就是太阳表证。病家多热又欲饮水者,给予五苓散。如果是寒多而不饮水者,表示里寒湿重,此时给予理中丸服。

五苓散:热多欲饮水,小便不利。水入口即吐。

五苓散常用于小儿吐奶和小儿全身性水肿,也可退热退烧。

五苓散:泽泻,桂枝,茯苓,猪苓,白术

泽泻→利全身的水,茯苓→利中焦的水,猪苓→利下焦的水,桂枝→强心,解肌,白术→祛湿,白术合茯苓→健脾

脾藏意,肾藏志,肝藏魂,心藏神,肺藏魄

健脾的目的不但是胃口开,还可以集中注意力。

伤寒治则是当有表症时,必先解表,而今有伤寒症但兼具吐利时, 就不可解表。五苓散之功在能将表之寒水引回体内,再自小便排出, 使得新水能取代旧水,故能止渴。

正常脉:一息四至(吸气两至,吐气两至)

寒:一息两至(吸气一至,吐气一至),速度变慢,寒则凝。

心脏的力度不够,所以恶寒,用桂附

理中丸能去里寒湿同时补足肠胃的津液,是治疗肠胃寒湿之主要处方。

丸剂→药缓力专,汤剂→药快力强,散剂→药快量少

理中丸: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

干姜与生姜的差异:干姜温胃(胃寒),生姜发表散寒(胃中水饮)

白术去湿,人参补肠胃津液,甘草温中调和

临床上遇到轻症的时候,可用党参取代人参,党参的剂量就要稍大一些。救逆的时候还是要用人参,不要用党参。

条文里对里中丸做了一个说明,就是把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做成粉末,再用蜂蜜来拌成象鸡蛋黄那么大的一个丸子,在服用药丸的时候把药丸打碎,再用温开水送服。白天服用三四次,晚上服用一次,一直服到肚子发热。如果肚子不发热可以增加三四丸。

也可以用理中汤,把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这四味药用八碗水煮成三碗水,每次温服一碗,每天服三次。如果肚脐以有动悸,那是肾气在动,去白术加桂枝。如果是有呕吐去白术加生姜。如果是下利太多了,还是用白术。

白术为什么会止下利呢?白术祛湿,能把肠胃里的湿收集起来,从膀胱里排出,所以,津液亏损的人不能用白术,还有便秘的人不能用白术。

下利太多,用白术下利就会停下来。在伤寒论里有介绍,在止利的时候止不住,最好的办法就是利尿,把水从小便导出来,利就止了。

肚脐以下动悸加茯苓,肚脐以下怎么会动悸呢,那是因为有水在里面,肾水下行不畅而停留在肚脐以下产生了动悸,这时候加茯苓去水。“渴欲得水者”,仍属寒多,寒多则水气不能蒸化,无以上承上焦,所以造成了口渴,这时加白术。

《伤寒论》六经辨治口渴:霍乱吐利,具头痛发热身痛之表证,如脾胃阳衰,霍乱吐利,具头痛发热身痛之表证,如脾胃阳衰,脾不散津,津不上布,出现渴欲得,,当用理中丸温中散寒,重用白术健脾气,助运化以行津液。

如果有腹中痛加人参,这个痛不是便秘引起的痛,而是津液不够而引起的痛,霍乱的病人下利不止,造成了津液亏损,从而导致腹痛,加人参来补充津液。如果有寒,加重干姜。

如果有腹满,去掉白术加附子。本身肚子里很寒,在寒得很严重的时候,寒湿累积太多的时候就会出现腹满,白术只能去湿,干姜只能去胃里的寒,加泡附子的原因就是把下焦的寒去掉。

上面讲的这些都是霍乱病症不同症状的一些用药加减,吃完汤药以后,再喝点稀饭让胃气慢慢恢复,用被子盖起,流一点点汗从表出来,寒湿就会排掉。

这就是我们在临床上用理中丸或者理中汤的时候,运用的一些加减。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我们只要知道用药的精神,药性功能,就知道该如何来加减了。

(0)

相关推荐

  • 《证治准绳·幼科》吐泻

    [曾]小儿吐泻并作,即名霍乱,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泻者,莫不由中焦而作.上焦主纳而不出,中焦主腐化水谷而生荣卫,灌溉百骸,下焦分别水谷,主出而不纳,脾居中州,胃为水谷之海,乳哺入胃,脾能克化,然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霍乱

    在正式进入之前,倪海厦老师是把伤寒霍乱篇放在金匮来讲,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六经辨证很清楚,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后面就多了一个金匮,因为当初的伤寒和金匮,还有伤寒杂病论,这是一本书,后来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霍乱

    夏天很热,湿热很盛,流汗多,为了解暑热,坐在冷风下,吃冷凉东西,由于湿热炽很盛,影响了肠胃的蠕动,这样造成了肠胃的负担,不消化,食物在肠胃里发酵,而引起了上吐下泻,这样也是引起霍乱. [原文]伤寒,其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霍乱

    原文:下利后,当便鞭,鞭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利止,恶寒脉微,而复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大便必硬.如果大便硬而胃口好,这是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五)霍乱

    [原文]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这里是说里症之吐利好了以后,如果病家还有身痛等表症时,我们就该帮他解表,解表用桂枝汤就可以了. 病人有身痛,有以下几种情形: 痛在皮肤→麻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六)霍乱

    [原文]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大者一枚, 生去皮,破八片,猪胆汁半合,上四味,以水三升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十四)望诊

    [原文]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不治. 我们平时吃的食物,进入到胃里,有八分会从胃进入到小肠,有两分留在胃的下方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四)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之总结

    [原文]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舆猪苓汤,余皆仿此. 这个条辨就是<金匮>第一篇终结的地方,这个条辨读下来,是什么意思? 用猪苓汤来举例说明: 我们把汤剂用图来说: 当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零)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湿家麻杏薏甘汤

    [原文]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薏苡半两.甘草一两,炙.上锉麻豆大,每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二)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湿家桂枝加白术汤

    [原文]伤寒八九日,风湿搏相,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生姜三两,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