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美学与日本侘寂美学
日本美学里,绕不开一个词——侘寂。它仿佛是日式审美的总纲,亦是理解日本文化、艺术和日常的关键词。
侘——在阴暗处照亮美
寂——从破灭中寻找真
「侘」起源于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侘茶之道:黯然枯寂,岁月洗练后的古雅、简朴、收敛与粗糙。
「寂」见于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妙趣作品:吟咏-苍古,带着「余裕」的态度,自由游走于日常生活间。
侘寂,正是从茶道至俳句,从艺术理念到生命意识的独特日本美学。
想了解更多与艺术、时尚相关的主题,欢迎关注「 公主号:海上的以琳 」
在生活里,我想亚麻是最接近「侘寂」的材质。外在质朴,内在谦和。亚麻材料本身有着非常令人舒适的功用性,吸湿、透气、冬暖夏凉。
一部分法国人还沿袭着过去的传统,将祖传的上等亚麻制品,流传给晚辈作为嫁妆。可见亚麻在当地人心中的喜爱程度。
看起来并没有十分耀眼的华丽感,却透出纯粹而自然的高贵。这是亚麻的本质,也是侘寂所传递出的意象。
在崇尚侘寂美学的日本,我们会发现日本顶级的抹茶碗的形状,并不规整完美。
在制碗过程里,日本工匠会有意保留碗面上的手捏痕迹。或在施釉时,刻意存留釉料流淌不均的自然肌理。
晦涩的手感和晦暗的光泽,正体现了「侘寂」中那种清高枯寂、质朴古拙的最高境界。
这正暗合了中国的古语:「大巧若拙」。也和中国古代的宋瓷有异曲同工之处。
宋瓷,充分体现出宋人的高雅审美趣味,以及「减」的人生智慧。
减去浓墨重彩,留下情绪克制的中性色;减去繁复的雕琢,留下纯粹自然的痕迹——冰裂纹。
「冰裂纹」原是在烧瓷过程里的一抹「败笔」,它意味着瓷器被烧坏,所以留下了残次的纹理。可是宋人发现这样的一种不完美的痕迹,居然有着独特的美感,于是索性将其作为瓷器上的天然纹饰。
大概宋朝美学,即是侘寂美学的祖师爷。
把残缺变成美。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它甚至胜过了俗意上的「完美」。
在 ins 上,我们会发现许多网红博主的家,尽管整体风格并非日式,但也十分的「侘寂」。
比如旧宅的墙面,由于年久而产生的斑驳痕迹。屋主并没有刻意地去粉饰,而是顺其自然地保留这份格调。颇有光阴的味道。
这并非是一种时尚之举,而是意识的回归。
视觉的美,不难抵达。自然之真,却很难。
又美、又真,才异常难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