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赏花 | 辽道宗开北京赏菊之先河
市花市树30周年系列文章(十二)
漫谈北京菊花历史
——辽道宗开北京赏菊之先河
作者:付 丽
主播:晓 丽
编辑:付 丽
在上一期《漫谈北京菊花历史:宋辽时期的菊花酒和鹿舌酱》中,我们聊了受到中原宋人的影响,又与契丹文化相融合,北京(幽州)形成了重阳节“饮菊花酒,食生兔肝和鹿舌酱”的特色习俗。
那么,作为全国菊花文化中心之一的北京,是从何时开始赏菊的呢?且听今日分解。
公元1004年秋,也就是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的萧太后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国境内。
在宰相寇准的苦苦劝荐下,宋真宗亲自到澶州督战,两军相峙数月。终于在十二月,宋辽订立了合约,结为兄弟之国,史称“澶渊之盟”。
自此以后百余年间,宋辽之间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争,而且经常有使臣往来。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都是非常有利的,也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就是在这个时期,大量宋人栽培的精美的观赏菊花由开封来到北京。
宋代是中国菊花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菊花专著——刘蒙的《菊谱》,里面记述了35个菊花品种,包括黄、白、紫、粉和复色等花色。
此外,还有范成大的《范村菊谱》、沈竞的《菊名篇》等8部菊花专著,各谱中记载的菊花品种已经累计达到200余个,有金铃菊、喜容菊、桃花菊、龙脑菊等等。
同时,菊花的栽培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出现了大立菊,这是一种特殊的栽培形式,每株菊花开花数百多乃至数千朵,整齐排布、同时而开,场面富丽,气势雄伟。大立菊也是菊花栽培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种。
宋人还用菊花裱扎成菊花塔、菊花障子、菊楼等造型,可见喜爱之深,技艺之高。
辽国的第八位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就是在《天龙八部》中与萧峰结拜,封了萧峰南院大王的辽国皇帝,对汉文化极其钟爱,更是偏爱菊花。
据说,他曾多次派使臣到宋朝的都城开封去寻访名菊,移植到北京(当时叫南京城),并广泛种植。
每到重阳节的时候,北京城南面的丹凤门、开阳门和北面的通天门、拱辰门内都会摆放上百株的各色菊花。
重阳当日,这位爱菊的皇帝就会邀请群臣和文人墨客到宫城内观赏菊花,并赏赐菊花酒。
据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的记载,辽国丞相李俨知道这位辽道宗喜爱菊花,就在赏菊后即兴做了一首《黄菊赋》先给皇帝,皇帝看后非常喜欢,并兴致勃勃的赐批了《题李俨黄菊赋》一首。
李俨的《黄菊赋》虽无从可考,但道宗的诗却流传了下来:
这首诗既是赞《黄菊赋》,更是赞扬菊花。
它把赏菊佳句比作缤纷的菊花,余香袅袅,风吹不散,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袖中犹觉有余香”一句写得极有韵味,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异曲同工。
而结尾“冷落西风吹不去”,既点出了菊花开放的时节,又表现了菊花独立寒秋的气节,表达了这位皇帝爱慕高洁的志趣和审美。
在诗歌史中,这首诗被列为辽诗中的上乘之作。
这样一位热爱菊花、仰慕汉文化的辽国皇帝,开创了北京赏菊文化的先河。在他在位的46年间,北京赏菊之风日渐兴盛,到了辽代末期,重阳节赏菊花已经成为北京的雅俗。
因此,北京的菊花史也以此为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