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逆之交丨曹毅环老师主讲建构句型
曹毅环老师主讲建构句型
记录整理:莫逆之交
在我们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达语言,用得最多的是叙述句,叙述句即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
有的很通俗,但从写作的表达语而言,并不贴切。如“很久很久以前”,缺乏的是形象,写作要关注形象,否则写的东西很空。北京有一首歌叫《前门
情思大碗茶》:“我爷爷小的时候 常在这里玩耍……“看到它,我们能马上想到爷爷,因此叙述句要有形象感。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用的是形象:他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在热爱小小说的读者中,汪曾祺的《陈小手》是被奉为经典圭臬的,它挺立起小小说文体的脊梁,陈小手这个人物形象,在小小说人物画廊中光彩夺目。
陈小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接生,当团长的老婆和孩子平安无事了,却引来杀身之祸。“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呢?”这句话如神来之笔,使情节陡转,人物形象瞬间鲜活无比。团长的阳奉阴违、出尔反尔的阴暗心理,刻画得异常逼真。作品巧妙完成了它的讽喻功能,让人一番审丑后,掩卷不忘。
作品的语言显得别具一格,文化味儿浓郁,句子长短搭配,错落有致,韵律感极强,读来朗朗上口,虽不注重跌宕起伏、大开大合,但通篇写来,仍是从容不迫,不显得干巴、局促。
形象是本质的反映否则缺乏思辨。如写开学,每人角度不同,我们要表达的是自己独特的形象,故要从自己着眼。一滴水可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反映出社会的现象,才能使人物更具典型化。
你写人物时,可综合各种形象,以浓缩整个社会,以真实折射社会形态。折射是一个物理性的词,社会是由物理和化学构成的。现世界的难题是黑洞,黑洞是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极其强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故而,“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每个人也是宇宙,摔断了骨头是物理的,而神经问题是化学的,表示有没有接受。接受是人的一种认同类行为,是据为已有,是一个主动去占有的行为。像我们拍照,要拍自己的东西,不能人云亦云否则不是自己的东西。如小朋友认为太阳像糖油粑粑,又大又圆,一天吃不完。
叙述语言要有自己的东西。我们在外旅游,见到一口井,倒掉手中的矿泉水,从井里打水。有人说,我刚看到有人在水里洗脚。很多东西我们可融进自己的感受,应按自己的东西去叙述。大家叫开饭了,而有人说老子饿了,后者可能是作家。
《沙家浜》中说,“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写这种文字的人就是写《陈小手》的汪曾棋,他说来源于青楼。
要有简约感。人一老,话就多。写一把椅子从古代写起。我们要从最直接的开始。很多事情要打破固有模式,如拍照要找到虚实感,而不是用傻瓜相机。
什么叫形象,什么叫叙述?看一篇文章。
有位同学在表达一种复杂的形象,他讲了一种宿命,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像树上的白花一样,一切来不及告别,瞬间被掩埋……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感概,有别叙述的方式。我们所有的语言都要树立一种形象,雨打落了树上的花,前面有客观叙述,后面却反复论证主观的表达,似有不妥。
中央领导人给我们的形象,都不是我们平面化叙述的重点,应描写他们在地震帐篷吃盒饭等这些细节,而不是用争分夺秒之类的口号。情感是在细节形象中表达的。写文章最重要的是开口要小。讲了这么多,要用身边的人说话。应该表达水珠的东西。如一个小孩被挖出来,还向营救者行礼。这种水珠折射出的东西才开口小、有细节、重情感。
我们写东西要统一,要有取舍,要写最有感受的东西。不能说是亲眼看见的东西都写。写东西要斟酌、提炼。
除叙述外,很重要的一条是描写。描写是对事物深切的感受,要接地气。如前所述:人一走,茶就凉,非常形象。描写是铺陈的,是一种方式,如写人民大会堂,宏伟、庄重,与描写农家小院不同。又如写一个人,既写正面又写背面或侧面、或他的语言细节。这样人物才能活起来。
《阿Q正传》不是写某一个人。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描写也要形象,要有借代,如描写人物外貌:她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文/莫逆之交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莫逆之交,本名杨振球,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教师、校长,有专业著作和获奖论文发表。退休后,任某高职院系主任,喜爱写作。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沙老干部大学写作班学员。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