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诗,被韩愈推崇,却又因才高八斗得罪元稹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李贺少年天才却以27岁寿命抱憾诗坛,他的这首《苦昼短》似乎是早就看透自己命不久长一般,“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令人读之神伤。说起来,李贺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大放光彩的,他不但是中唐时期最具有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大唐的诗坛注定了有他的一席之地。

据《唐才子传》记载,当时的文坛领袖韩愈与好友皇甫湜偶然读到了李贺的诗大为惊艳,知道是居住在京城里的郑王之孙李贺所写后,说道:'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二人相约一起去见见这位神童,等到了李贺家中,只见李贺还是总角小儿模样出来见客,韩愈命他赋诗,李贺不慌不忙思索片刻便写出一首诗来,题为《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在这首诗的题目下面有一行小序: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此诗一出来立刻惊绝一时,韩愈对这位神童愈发喜欢,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

这次见面成了大唐诗坛上的一段佳话,韩愈以文坛领袖之尊对总角神童李贺的爱护和推崇也由此始,李贺的才名为之一振。

李贺画像

李贺成年以后也曾去拜访过韩愈,此事也被人记载了下来,因为这样的传奇故事最是文人豪客乐意听闻,王谠《唐语林》录:李贺以歌诗谒韩愈,愈时为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有篇《雁门太守》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却缓带,命迎之。

韩愈在李贺幼年为其束发,这次又极困解带后读完他的诗,束衣相见,可证其一片惺惺相惜爱此后生之意。

我们来看看这首让韩愈再度惊艳的《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句气势汹汹语不惊人死不休,见其才力纵横不绝俗出尘而不为,至末二句,雄浑尤不减初、盛风格。周敬曰:萃精求异,刻画点缀,真好气骨,好才思。

李贺与韩愈的关系正如这首诗的结句所说“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自是感人肺腑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如此惊艳绝才的少年却因为得罪了另一位诗人,而终身未能科举入仕,只做过三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落得个一生愁苦,病骨伤幽素,年仅二十岁便因病而亡。

说起这位被他得罪的诗人,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他便是新乐府运动的领导人物“元白”中的元稹。

元稹画像

此事要从元稹听闻李贺才名想要拜访结识开始,当时的李贺才高气傲见了元稹递上来的名刺却说了一句:'明经及第,何事来见李贺?'

在当时,明经科及第是不如进士及第有含金量的,类似于今天的高考,大家都是大学生,但普通本科不如985一样。

李贺并不知道他的这样一句话令元稹惭愧而去,却也怀怨在心。

晚唐文人康骈的《剧谈录·李贺传序》记载了这件事:“元稹以明经中第,愿与贺交。贺见刺曰:'明经及第,何事来见李贺?’稹惭而退。”

他还写道:“(元稹)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晋’),不合应进士举。贺亦以轻薄,时辈所排,遂成轗轲。文公惜其才,为着《讳辨录》明之。”

后来李贺因为被小人中伤,说他的父亲中名字有“晋”谐音同“进”,不应该参加科举考进士,这段记载直接指出是元稹所为。后人考据当时元稹是监察御史,并非书中记载的礼部郎中,但也有人指出此事是晚唐人记载虽有偏颇,亦可证明元稹固非礼部郎中,亦参与排挤李贺了。

韩愈知道后十分生气,写了《讳辨录》,首段直接指出是与李贺争名者毁之,故意为之: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当时文坛能与李贺争名者无非那几位诗人,而其中擅长钻营举报者就属元稹了,难怪晚唐人写书就先提到是他参与了此事。

韩愈在这篇文章中为李贺辩驳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句句在理,可惜李贺的命运并没有为之扭转。

不过,韩愈的这篇文章却被选进了《古文观止》,后人千百年后仍然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李贺的不幸,以及韩愈的爱才之心。

而李贺死后,杜牧为其诗集写序:

……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李商隐为其作小传。

如此可见,凡大才者必有更多人喜欢赏识为之传诵下去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