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粤剧衍生出来的盏鬼粤语谚语、俚语、歇后语
粤剧以“红船”借代,可追溯至十八、十九世纪。当时戏班以船为交通工具,巡迴于两广河道间演出。戏班船只,船身多髹成红色,故得“红船”之名。红船不单是运载戏班成员以及戏箱行李,更是戏班成员的食宿之所,故此类戏班皆称“红船戏班”。红船船舱卧铺分配及工人职责皆有规定,成为日后戏班之基础。
粤剧戏台语言,对民间影响甚大,如“首本名戏(拿手好戏)”、“打真军(在台上用真刀真枪表演武戏”、“爆肚(即兴讲嘅台词”、“戏棚官话---唔咸唔淡(歇后语)”、戏台跑马---走人(歇后语)等大量俗语、隐语、歇后语等等,至今仍流行于粤港澳各地,以下就举例部分由粤剧衍生出来的粤语谚语、俚语、歇后语:
顶栊、爆棚
旧时,做大戏嘅固定戏院以“趟栊”做门。入场时,戏院员工拉开趟栊,守住入口查戏飞(查票)。当坐位飞卖完,就卖企位飞,若然齣大戏受欢迎,企位都满,逼人逼到去戏院入口,观众背脊顶住趟栊。故此以“顶栊”形容“满座、去到尽”咁解。
“顶栊”嘅老友系“爆棚”。戏班週时去唔同地方演出,冇固定戏院嘅地方,要临时搭棚。若果入场观众多,就好似逼爆戏棚咁,相当形象。
撞板
粤曲演唱有“叮”有“板”,演唱时不合叮板,俗称“撞板”,若果演出时“撞板”,就如今日歌星唱歌甩嘴、甩beat兼走音,非常棹忌。相传“万能老倌”薛觉先向来以发音跌宕、板路稳健著称。有一次,某粤剧大老倌与薛觉先同演《穆桂英》,返到后台,老倌请教薛觉先:“揸叔,我今晚做得点啊?”薛觉先话:“你扫扫埋埋,返去可以间一间房喇。”众人不解,老倌更不解。薛老揸解释道:“你今晚嗰段中板完全唔啱板,跌到成台都系板,扫扫埋埋地下啲板返去咪够间一间房囉。”
煞科
相传始于元杂剧,传至粤剧。剧中最后一首曲叫煞尾,尾二、尾三嘅分别叫一煞﹑二煞。而“科”则系剧中角色之动作表情,引申为情节。加埋一齐,“煞科”即系最后一段,亦即“完结”。
棚尾拉箱
演员刚退场就急住装箱,未等谢幕就从戏棚后面(棚尾)匆忙离去。通常形容因临时有事而中止活动并紧急撤离。
二花面颈
指脾气、 性格急躁暴烈之人。因二花面多演张飞、李逵此类性格火爆人物。颈,有“脾气”之意。
二皮老倌
二皮老倌,即二线演员,做唔到主角。引申为生活中不能当家,冇决定权(唔做得主)。
七姐翻宫装
《仙姬送子》戏中,众仙姬所穿着戏服能当场翻转变成另一种颜色。寓意某人好多花招,花样诸多。
八仙贺寿
《八仙贺寿》乃往时戏班日场献演嘅一齣折例戏。比喻循例搬演旧故事,冇嚟新意,又指表演简单、重复。
大板凳
即“位位坐得”,指能演多种行当,但通常冇特别精通一门技艺嘅演员。
粤语同大戏,浑然一体,密不可分,若违逆常理,以其他语言灌入广东大戏,则如诗所云:强将北话唱南戏,从此难知粤韵美。千年积淀成瑰宝,相煎非要连根起?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