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刍议:阅读与考试关系
近期,部分省份暂缓新高考改革的消息引起热议(点击进入)。
由于湖北省的新高考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公开,新教材也还没有进入课堂,《收心斋》的很多订阅用户就特别关心“湖北省是不是暂缓”,甚至还有人开始担忧“湖北湖南仍然是小白鼠”。其实,无论暂缓与否,改革势在必行,与其消极地抱怨、猜测,不如积极地研究、应对。
新高考背景下,虽然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英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但是须要明白,新一轮高考改革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思想指导下,涉及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改革,对每一个学科、每一位老师来说,都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就语文而言,新高考改革早就已经悄悄地开始了。
第一,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量在增加。根据高考试卷word版统计得知,2016年全国卷1总字数是9361字,其中,第三(11)、四(12)两大题只需选择其中任一大题作答即可,那么,如果减去第三(11)大题不做的话,那么考生实际阅读字数是7089个字,而2017年全国卷1总字数是8036个字——学生做题之前全部需要阅读,到了2018年,试卷总字数则增加到了8828个字。并且,据专家透露,“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新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显然意味着全国卷对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书少,阅读慢的人,高考时会觉得时间不够用,甚至会出现部分同学做不完题目。现在看来,网传“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的专家估计并非危言耸听。
第二,高考语文试题的取材范围在拓宽。今年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阿成的《赵一曼女士》,属于革命文学题材,“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等阅读材料,属于科技文化题材,作文材料中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更是涉及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
由此可见,新高考、新课标精神已经在语文试卷的取材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据查,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就提到了修订内容的变化,“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很显然,新高考语文试卷的广泛取材意在引导中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面,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湖北卷开篇就是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而自从2016年的湖北高考回归全国卷之后,第一题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而且,2017年进一步改革,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不再是选考题,而成了所有考生都必须去做的必考题。一般而言,学生认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比实用类文本阅读更难得分,所以,没有阅读能力的提升,就没有语文考试的高分,而阅读力的训练必须在平时用工。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学习,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就是,很多学生长期以来都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生一直很忙,忙于刷题,忙于考试,忙于改错,唯独缺乏忙里偷闲去读书的时间。当然,也有同学说自己天天都在读书,可是除了几本教材之外,同学们究竟完整地读过几本真正的书呢?
读书太少,阅读速度提不上去,高考做题时间可能不够,读书太少,阅读能力提不上去,做题的准确率可能不高,所以,语文阅读不能再因见效慢而变得可有可无,不能再给其他科目(甚至也包括语文)刷题让步,甚至也不能在新高考的学考面前让步,因为从眼前的语文高考而言,学生阅读面的广狭、阅读速度的快慢以及阅读能力的强弱将会直接影响自己的高考分数(不只是语文),而从长远来看,人的成长更离不开阅读带来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成人,阅读可以助力精神境界的提升。
不得不承认,无论新高考改革暂缓与否,语文高考的改革早已开始。我想,若是老师、家长、学生都能认真研究,努力探索,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拥抱新高考,那么高考改革也未尝不是一种福音。正如一位收心斋粉丝所言,“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尝试,探索的过程,参与改革的人并不是所谓的改革的试验品,而是改革的先行者,之所以要改革,也是目前教育存在弊端,并且矛盾日渐突出,社会在进步,在发展,未来需要更专业,更有自主选择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