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心地上?
读佛教典籍,常面临的问题,是不懂那些概念和术语,更不用说去体悟。这甚至让我觉得有点小生气,感觉被一小撮人排除在一个巨大的秘密之外。
《Why Budhism is True 》这本书,中文名《洞见》,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作者以进化论和现代心理学的视角来讲佛教,更清晰明了。300页的书,才看了三分之一,已经感觉收获很大。
一、正定、正念
第三、四章,可以照着书中说的去体会“正定”、“正念”,看起来没那么复杂难懂。当然要长久实践,则需要耐心了。
正定:专注于呼吸,然后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尝试强化和深化这种专注,是自己越来越沉浸到呼吸中,然后这样坚持下去,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好。这就是所谓“正念冥想concentration menditation",专注的对象不一定是呼吸。
”正念冥想是很好的训练。在冥想垫上用心体察自己的感觉,有助于你更用心的体察每日的生活,也就意味着负面感觉对你的控制会变弱。”
二、无我
关于“无我”,也不少论述。作者引用佛陀的论断:五蕴不受你的控制;五蕴之于你,不似率土之滨之于国王。
作者认为,人的自我其实是由不同”模块“组成的,模块之中还有模块。使用”模块“这个词,并不算很准确,一个模块的组成部分和另外一个模块,并不是完全隔离的。
我觉得人有点像公司,作者也做过这个类比。这个公司的CEO可能认为他/她能代表公司,但不能说CEO就是公司自己。公司里面有不同的业务单元,单元之下还有单元,如果一个人要和这个公司打交道,这个公司随着时间推移的表现并不会完全一致,公司的不同部分,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质。
作者举例,人在性忌妒的时候,似乎完全变了个人,攻击性加强,这有利于基因的传递。可以说忌妒的感觉激发了大脑的不同模式,或者说不同模块。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不存在奔驰公司这回事,其实异曲同工。如果奔驰公司不存在,作为人而存在的你,也不存在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
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一堆内部冲突的功能的组合,根本不存在一个恒常的自我。
“王居心地上”,只是个幻想而已。
这是作者的结论:在普通人的人类生活中并没有掌控局势的唯一的自我,也没有意识的CEO,有的似乎是一系列自我,它们轮番上场,掌控者局势。如果它们是通过感觉掌控局势的,我们就有理由认为,改变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就可以改变局势。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正念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