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第一隧”将给济南带来什么?凤凰网山东

9月29日,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通车,这是黄河流域首条公轨合建的交通隧道,也是世界上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第一次穿越地上悬河,开创了黄河天堑由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的时代。那么,“万里黄河第一隧”究竟能给济南带来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揭秘。

为其他跨黄通道建设起到标杆示范作用

“济泺路隧道既然能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隧’,那么可想而知它建设的起点和标准是非常高的,下一步一定能引起示范效应,也就是说,下一步我们济南将要建设建成的这些跨黄通道,都要高标准、高起点。” 通车首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吴学军接受爱济南客户端记者采访,他认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通车将进一步推动济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建设,为接下来跨黄通道的建设起到标杆示范作用。

吴学军说,建设跨黄通道和黄河战略分不开,济泺路隧道不仅仅只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隧道的通车突破了济南发展的空间障碍,便于市内黄河南北两岸的生产要素进行流通集聚,便于济南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表面上只是一座穿黄隧道通车,但实际上,一座座跨黄通道的打通,也将影响我们整个城市的产业布局,比如说从前因为交通等原因无法集聚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的地方,现在具备了发展的条件,能够引进更多高科技平台、企业,整个城市的产业布局都可能发生变化。”

为济南经济发展大开方便之门

“交通与整个人类的文明是相伴而生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交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史。”经济日报高级记者、管理学博士、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管斌认为,在很多时候,我们要面临解决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难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解决交通问题。“我们可以想想,是不是很多比较贫困的地方,往往都是交通比较闭塞的地方,而发达的地方往往交通也都是非常发达的。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那么我们势必也要成为一个交通大国,交通的发展能为经济的发展大开方便之门,路'通’,经济才能'通’。”

管斌说,为什么过去济南黄河以北不够繁华,原因很复杂,其中一项不可否认的原因就是交通不够便利。“现在不同了,一条条跨黄通道修通,人们跨过黄河去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拓展事业也好,都非常便利,古语说'变则通,通则久’,其实反之亦然,通了才能有变化。”管斌认为,有时候城市发展遭遇瓶颈的原因就是“不通”,这个“不通”有很多种,有思想的“不通”,精神的“不通”,观念的“不通”,不通则不变。反观济南,近年来正在发生着有目共睹的变化,断头路越来越少,道路串联成网、闭合成环,如今又将“万里黄河第一隧”打通,开车最快五分钟就能跨越黄河。济南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相信每一个济南人都能切实感觉到城市交通之便利。

为“未来希望之城”提供坚强交通支撑

在引领城市发展,完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体系方面,济泺路隧道也有着重要意义,从前,每当泺口浮桥遇到黄河洪峰、冰凌需要拆除,过往车辆便要绕行建邦黄河大桥、济南黄河大桥,而济泺路隧道通车后,人们再也不用浪费时间绕行。

作为黄河沿岸重要的省会城市,如何与黄河共生发展,关乎整个济南的发展格局。到2035年,济南将实现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远景目标。在“十四五”基本建成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的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初步建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使黄河两岸都成为中心城区,同时使中心城区的人流、物流等实现无障碍的流动,这就需要打造立体式交通,以“万里黄河第一隧”为代表的大量跨黄通道的建设,正是打造立体式交通的具体实践。

目前,济南市现有过黄通道13处,在建和拟建13处。“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形成26处过黄通道布局,届时市区过黄通道数量将实现翻番目标。济南主城区过黄通道平均间距仅3公里,在所有黄河沿线城市中位居首位。

(爱济南 记者:梁汝潇 摄影:陈长礼 张一 吕传泉 郭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