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亦需借日光|海伦堡天樾庭

一轮明月的构想

月崇拜存在于整个亚洲大陆,约瑟夫·坎贝尔在《东方神话》(1968年)中写道:“太阳的日夜轮回,月亮的阴晴圆缺…光与暗在以宇宙为舞台的光影游戏世界里共舞…是从漫长岁月中迈向现代世界的景象。”

甲方说
甲方爸爸:日月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月的阴晴圆缺,满月是短暂的完美,正如同我们人类的短暂的一生。月只是庭园所寄托的一个视觉意象。甲方给出的案名却深厚而高远,并且希望让庭园充满诗意,神秘和深奥的文化形式,集几何之纯粹,抽象之含蓄,诗性之朦胧于一体。
1.这是一个非常有共鸣性的设计亮点,很多人能一下就想到有相似的记忆; 2.一个富有东方韵味的项目,清新脱俗且又空灵。有了这些明确的意向,设计思路也变得清晰明了了,设计团队渐渐有了信心。
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示范区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且是个狭长型、现场地面不平整、样板房动线需调整等等。。基于以上的不利因素,方案不断的改。。再改。。接着改。。。。
乙方说
落实到图纸上,创作的核心理念是将尺度与内容模糊,并拒绝一切单薄的解读。设计师希望让游人进入空间、景物和含义的变换之中,给予庭园神秘的诗般特质。庭院能够颠覆游人的认知,说服游人相信砂石非砂,而是汪洋大海。它所蕴含的不仅是简单的花草岩石布局,更是一个与心灵深刻对话的隐喻世界…

▲总平面

步入花园,游人便是进入另一个世界,那儿的时间流淌的缓慢,就连人的心脏跳动的间隙也被拉长。曲折的景墙和步径不仅让我们失去了方向感,更令游人的记忆一片混乱,几分钟内,人们仿佛已经忘记了庭院外的世界,那个我们生活着的世界”。借景——将庭院外的风景融入到庭园之中——这是东方园林的支柱。借景与小说创作技巧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利用时间、环境与氛围,作者可以创造一个空间,而读者将自己记忆中的“景”借给这个空间的人物,让他们更具有真实感。

明月亦需借日光。我们是否知晓“借景”其实构成了我们人类存在中的几大部分。庭园向土地、天空和周围的一切借景,而人们则是向时间。循路渐入庭园深处,每幅景色都逐渐开阔,场景逐渐发展,层层递进,远景时显时隐。记忆中已见的场景与对未见景色的期待产生了有趣的协同效应。游览体验的核心便在于时间、身体、运动与自我之间的微妙联系;与此同时,一系列相互重叠关联的景色也建立了多层次的记忆与体验。园林的布局便是建立在这种多维度的框架内,建立于人的内在体验,建立于游人与庭园私密、深入的对话中。在这个庭院体系内,‘向、连续性与步径的设置都拒绝一成不变’。”东方园林显示出的“空间模式的转变”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体验一系列精心雕琢的远景,即所谓的移步换景”。这种在一系列景色中游览的概念框架,令游人对庭园拥有更具深度与广度的认知,获得完整,鲜活的游览体验。

▲手绘稿

▲手绘稿

▲效果图

我们所想表达的,是在游人心中建立起处于人造与自然空间,有为与无为之间的有意识对话,作为设计师以园路引导,提示与屏障点缀,令游人获得特定的领悟。通过这些设计元素增强游人的感知,让游人了解自己的行为能够对周围的空间产生何种影响。通过体会游人与自身所处环境的关系,能够同庭园建立一种共存的关系,一种创造出自我与他物、他人之间和谐关系的“一体性”。

▲手绘稿

▲效果图

设计难点

由于该项目的条件十分苛刻,示范区面积仅不到2000平方米、且地形狭长,为了使入口不那么局促,并且不会有一眼望到头的感觉。设计团队经过多次修改及推敲,最终通过流动型的外墙将动线拉长,达到了一个拉伸的效果。

▲动线分析图

▲景墙施工演变

另外关于主景圆洞门的推敲过程,选择材料、实景现场搭模型推敲尺度,电脑模拟效果,一轮轮的精确控制,才有了最终呈现的效果。

私藏院境
写在最后的话

每个项目的设计过程都会有许多反复与修改,可能过程是艰辛的,但往往也是通过甲乙双方不同的想法碰撞,最终呈现出一个有生命的作品。景观项目因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而拥有其独特的味道。

感谢项目过程中参与的每一位。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海伦堡天樾庭

项目地址:江苏宜兴

设计面积:1950平方米

开发商:海伦堡地产华东区域

开发商团队:华东区域设计管理中心

景观设计:YPS|印派森园林

图文系印派森园林原创供稿
感谢原作者辛苦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