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秦岭之唐翠微宫遗址
时值谷雨,山外花到荼蘼,已是绿肥红瘦了,山里树木才刚刚长出新叶,山顶的白鹃梅开得正盛。 进秦岭沣峪口,过沣德寺,净业寺,从壕沟开始登山,山顶开阔处便是唐代翠微宫遗址所在地。唐代的翠微宫,如今是黄峪寺村,村在群山怀抱中,四周的山上开满了白色的白娟梅,装点得青山如同雪山。
村子非常幽静,有很多古树,大部分村民已搬迁到山下,老宅荒芜,只留下几户人家开着农家乐。
看完白娟梅,回村里吃饭午休,在两树之间绑上吊床,悠悠地躺着,晒太阳,闻花香,竟有些微醺的感觉,迷迷糊糊的时候就想这里是唐代翠微宫的所在地,睡着了会不会梦回大唐,飘逸行走在唐代翠微宫的廊庑间呢?
据宋代《长安志》记载,唐初武德8年(公元625年)唐高祖李渊在此处建造了太和宫。 贞观21年(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建筑家闫立德修葺太和宫,又扩充了新的宫殿群,改名翠微宫,决定夏天来此避暑。翠微宫建成后,谷口内的大片山麓被封闭成为皇家宫苑,宫内有翠微殿,含风殿,安善殿,太子宫等。李世民于次年4月住进翠微宫。坐在翠微宫上,晴天可望到长安城郭,与长安宫苑有连脉接气之感,炎夏,山风徐来,清凉如水,李世民也就不想回长安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几乎都在这里办公,公元649年,年仅50岁的李世民在翠微宫含风殿驾崩。
李世民死后,皇族因翠微宫是先皇下世之处,不愿前来居住,就改为翠微寺,征集了一些和尚看管,后来又改为黄峪寺。再后来,寺里的和尚也陆续下山了,翠微寺也荒废了。
中唐时期,诗人骊山游人来游翠微寺,留下了《过翠微寺》一诗:翠微寺本翠微宫,亭台楼阁几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棵松“。可见中唐时期这里已是一片荒野。
明朝第八代秦王朱诚泳也曾寻访翠微宫,留下了《吊翠微宫》的诗篇:翠微深处翠微宫,避暑当年说太宗,吊古不须增感慨,凭高聊复得从容,前章古木苍烟合,数尺残碑碧藓封,独喜满怀吟兴好,参天花朵玉芙蓉”。说明到了明代这里还有残碑和玉兰花。
如今连残碑和玉兰花也没有了,暮春时节,是漫山遍野的白娟梅。不过在半山上倒是看到了一尊石佛,从石佛的风格看应该是唐代的。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在翠微宫的时候,还召见高僧玄奘前来谈论佛法,正是在翠微宫,玄奘翻译了著名的佛教经典《心经》。
小睡了一回儿,竟然无梦。醒来,白云悠悠,树影摇曳,青山依旧,阳光依旧。
刚刚下完一场雨,雨洗后的春山清新苍翠,沿着弯弯的山路,不断拔高,山势也渐渐开阔明朗,远山在山岚的氤氲里飘渺如梦,又像用淡淡的水墨画就的图画。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春色来天地,浮云变古今。
漫山遍野白鹃梅。
通往村里的路,地上是斑驳的树影,有月亮的晚上,走在这样的路上,应该更有感觉。
住在翠微宫遗址上的农户。
据说这是唐代的遗物。
半山腰上的石佛。
很有大唐的气象吧!
这石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副淡然入定,八风不动的模样。
似我等这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深于海的人来说,恐怕是永远都无法成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