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河畔的费县时光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命脉,以水润城,水润则城兴。
千年古县费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有“百库万塘”之称,106条大小河流、82座大小水库浸润着这座城市,赋予她天然的灵气。
▲青山绿水是费县人民眼中的常态。图/张作伟
01
觅水寻源
费县境内最长的河流,叫温凉河,由南至北穿城而过,在费县境内长53.8公里(总长61.3公里),河水冬暖夏凉,水质清纯,被费县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温凉河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大禹治水任务完成后,为民工烧茶做饭的娥皇和女英(舜的两个妃子)把锅里没用完的温水倒在地上,倒水的地方突然出现一眼清泉,冒着温气顺势而下,与梁邱境内的地表水汇合,左边凉,右边温,人们便称作温凉河。
温凉河一半凉一半温的现象存在于梁邱镇一直到上游两三公里的河面上。
这自然不是娥皇、女英倒茶水的结果,实际原因与河水源头有关,缘由是两股不同的水交汇,在一定距离内,没有完全融合的水自然会有半温半凉的现象。
祊河是沂河的第一大支流,《水经注》称为“洛水”,因流经古祊邑(今费县东南)而得名。祊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北支名“浚河”,南支叫“温凉河”。浚河、温凉河相汇后下游河道就是祊河,在临沂城东北角入沂河。
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驻跸费县万松山行宫,曾作诗:“郑宛归鲁泰山祊,因以名河出大筐。清浚合流波益浩,万松如在水中央。”明确地指出了祊河名称来历和发源地。
不仅有祊河、温凉河、涑河、吴坦河4条市级河流“护航”,而且北有上冶、薛庄、柳青诸河,南有东、西迦河和滦河,西有浚河……大小106条、总长度836.25公里的河流在费县境内奔流不息,阅尽千载繁华。
▲湖光山色的费县宛若一幅画。图/何延海
02
依河而生
河水是丰富与包容的,乱蹦的鱼虾、慵懒的泥螺、聒噪的青蛙、浮游的小虫、飘摇的水草,热热闹闹的生命点缀着费县的大小河流,赋予这里万千生机。
费县人自古以来逐水而居,大小河流培育出“笃圣”闵子骞、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明代光禄寺卿王雅量、大学士张四知等名人贤士,这里不仅留存着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古遗址,还有春秋战国、宋朝时期的文化遗存点缀着河畔两岸。
以温凉河畔为例,两岸自古就有亲族相聚的村落,但是后来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居住在河边的人开始由河道两侧向外不断扩展,开垦贫瘠荒芜的土地。
明清以来,尤其是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动荡,温凉河两岸的很多村庄为了防御外来侵略势力的袭扰,纷纷在村庄外建起了围墙,设有大门、炮楼,很多小村庄也便逐渐聚集,更加集中。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机耕运输工具迅速增加,原始的温凉河古村落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村庄模样早已不见了踪影。
但是,依河而居的村民们,生活习惯却得以一代代延续下来。
每当春水初生之时,大小河流河岔沟溪之处,常常围聚着捕虾捉鱼的村民,鲫鱼、鲤鱼既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为临河而居的人家带去经济收益。
一年四时,自春到冬,河光粼粼,缓缓流淌,见证了万家喜乐,也为费县带来了无限活力。
▲许家崖水库生态化旅游风光带。
03
绿水惠民
盛夏夜晚漫步费县河畔与水边,清风裹挟着水的凉意拂面而来,耳边只闻潺潺的流水声,心情无比舒畅与惬意。
如今的费县,除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还依托河流、水库建设了文化公园、主题广场、滨水步道、生态湿地,打造出集休闲、度假、娱乐、游览、观光、美食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园,既可以充分发挥和保护现有水资源优势,也可促进费县的经济发展。目前,费县有省级水利风景区2处、市级水利风景区1处、市级水利风情镇1处、市级水利风情园1处。
位于费县城南13公里处的许家崖水库水利风景区,是费县饮用水水源地、临沂市第二水源地、省级水利风景区。
2018年,费县投资2.94亿元,启动许家崖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沿岸实施植绿护绿、风景林定向培育及封山造林,不断加大对山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的保护,水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和水文化元素,形成水情教育、文化休闲、绿色健身、民俗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化旅游风光带。
自2017年起,费县以建设水利风景区为依托,全面推进河长制,创新河湖水面物业化保洁“以水养水”新模式,将水面使用权对外承包,由物业公司负责水面日常保洁、巡逻、清理垃圾和漂浮物,适量投放鱼苗,利用水面资源开展生态净水养殖,打造自然放养生态型渔场。
至此,“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鱼游、鸟栖”的风景长廊成为费县人眼中的常景,人们既可在湖光山色、移步皆景的许家崖水库闲庭漫步,也可在风景如画的温凉河湿地公园走走停停,尽情感受灵山秀水的浓郁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