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识人:不可用的人,往往有2种表现,希望你一个也没有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他的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徐图自强,隐忍自立,取得了颇多成就。在满人当权执政的清廷中,身为汉人的他,书生带兵,投笔从戎,官至一品,为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集军政于一身;获得武英殿大学士的荣典,以文人身份被封为一等毅勇侯的武侯。

曾国藩学问文章兼收并蓄,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之所以成功有很多因素,但能正确识人用人,选贤任能,可以说是其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他久经官场的磨练,洞察人性,发现不可用之人,往往有这两种表现。

一、夸夸其谈之人不可用

如果一个人总是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处处争强逞能,与众人交往,总是夸夸其谈,不给别人以表现和施展的机会,那么别人很快就会对他产生反感,一起合作共事的时候就难以齐心。

而不少人却认为夸夸其谈是口才好。曾国藩说:一个思想修养好的人,其语言简洁,不会对事情乱发议论;而一个性情浮躁的人,说话未免总是滔滔不绝,言之无物。这样的人只要稍微有些才能,就想要表现出来,以显示与别人的不同。争强好胜的人这样,追逐名誉的人更是这样。

我们仔细看看周围的人,就会发现夸夸其谈的人,不仅仅是使一个人不喜欢,而是几乎他身边的人都不喜欢与他共事。

二、轻薄之人不可用

曾国藩对轻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说:大凡品德寡薄,大约有三端最容易触犯:

幸灾乐祸是薄德的第一端。轻薄之人听到别人有恶德败行,就会不知疲倦地听。这种人妒忌别人的功业和名声,庆幸别人有灾,高兴别人有祸。

无自知之明乃薄德的第二端。曾国藩说一个人的出身是有定数的,但有些人却不能接受命运的安排,身居卑位而想尊贵,总是想着表现自己,将自己置在高明的地方,妄自尊大,没有隐忍之志。

喜欢评头论足是薄德第三端。有些人总喜欢分黑白,遇事激动张扬。这些人不体察,动不动就区别善恶、品评高下,使人无立足之地。

人最忌轻薄肤浅,没有内涵。若成为了轻薄之人,几番接触后就会使人感觉俗不可耐,或令人生厌。大凡有一定学识或修养的人,都能够沉着稳重,谦谨坦荡。

因此,曾国藩最反对幸灾乐祸、狂傲自大、妄断是非、自以为是的那些人,而他自身就是自修严谨、更多地看到别人长处的人。

三、结语

既然看到了夸夸其谈和轻薄的不好之处,我们就要经常检点自己,杜绝沦为这样的不可用之人,处处显得沉稳,给他人、公司老板留下值得信赖的好印象,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