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的最后一场疯狂,湘西大山发出一声怒吼,五千鬼子十不存一

(非常抱歉,本以此系列文纪念九一八事变九十周年,以史鉴今,与众友一起重温历史,牢记国耻,以此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图强。怎奈家中突发变故,本人也病倒入院,导致停更一月有余。如今重拾笔墨,陆续更新替上,望众友见谅)

湘西会战,中国抗战的最后一战

1944年8月底,30万日寇沿湘桂线南下,击穿第九战区在湖南的布防,打通所谓的“大陆交通线”。但日寇却发现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威胁,那就是逐步苏醒过来的中美联合空军。

在作战半径上,从芷江起飞的战斗机能够很从容地掩护轰炸机对这条交通线的破坏。后来的资料表明,日寇中国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当时就有从地面上摧毁芷江基地的设想,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了。

8个月后的1945年4月,在湘中一带集结起来的八万日寇终于按捺不住,分三路气势汹汹发动了“芷江作战计划”。

他们不会知道,在那个山势险要、只能靠走的大山深处,将会是百万日寇在中华大地上的最后一场疯狂。

湘西会战参战的中国军队

用我一湘壮河山·篇十六:英雄山下


在芷江的东面,雪峰山脉的中段大山之中,有一个名叫龙潭的小镇,在镇子的东边约5公里处有一座“鹰形山”。

七十五年前,当地人给它改了个名字:“英雄山”。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一场战斗,一场以此山作结、奇迹般转败为胜的战斗。

英雄山

鹰形山下,有一个小黄村,村子不大,百十户人家,偶尔会有些贩山货的货郎担经过这里。

1945年4月18日清晨,小村的宁静被一声刺耳的枪响,彻底打破了。

青山界

张传成老人现年已经92岁了,仍筋骨健硕,攀爬起来宛如壮年。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湘西溆浦县龙潭人。

他的左手缺了一截小指,那是在战场上被一块弹片击飞的。

张传成老人的族亲张定扬,如果还在世,应是102岁了。生前,张定扬清晰地记得,1945年4月18日清晨听到第一声枪响的情景。

“一家人正在吃早饭,突然听到一声枪响,嘎嘣,母亲的饭碗掉到了地上,被吓到了。”

张定扬生前回忆说,“老百姓都去帮忙揭手榴弹盖子,当时烟雾弥漫,打成了一团,打了一天都没退……”

自从1944年,听说湘中宝庆一带丢了之后,龙潭人心里是清楚的,战线已经推进到了雪峰山一带。只是真要打到龙潭,东边还挡着个“一夫当关”的天险:青山界。

中路日军进攻路线图

严格说来,龙潭这里已经属于战场的内线了。谁也没有想到,一夜间敌人竟然就爬到了头顶的鹰形山上。

一声枪响,鬼子来了,村里炸了锅,跑是跑不掉了。村里的男人站了出来,说那就跟他们干吧。

张传成想起75年前的那一幕,依然咬牙切齿,“听人讲,日本人把宝庆占领了,鬼子到处杀人放火,强奸妇女,我们中国要亡国了。鬼子打来了,我们横竖都是死,我们只有向前冲,不然还能跑到哪里去?农村人没文化,但我们有血性,鬼子来了我们就干,死了也要拖个鬼子垫背!”

百十条汉子报了名,他们定了个旗号,叫“抗日军民合作队”。这时候,国军一支叫文成海连的部队终于赶到了。

鹰形山战斗亲历者张传成回忆,“军队就来了,只看到人冲上去,朝这个山上打,打的时候,这个号就是嗷嗷地吹,这个炮接着打,手榴弹直个叫,只见烟火冲,打了一个白天,但是他们攻不上去,打不上去,我们这边人死也死得多。”

缴获的日军武器

十七岁的张传成第一次见识了弹雨纷飞的战场。文成海连进驻小黄村,村里像他这般年纪的人,都被号召了起来,运弹药食物、抢挖战壕、运下伤员。

“我在柴门里玩,国军士兵看见我了,就讲,小鬼,和我们一起去吧,挖洞子,挖战壕,担饭送饭,这边没子弹了就到龙潭担起来……”

由于人机灵,张传成得到了一个上火线的任务,给机枪手配合送子弹。

炮击日军阵地

张传成趴在战壕的机枪手身边,配合着给机枪手递子弹上子弹。日本人的一发炮弹飞来,在战壕前爆炸,飞出来的弹片切断了张传成的手指。机枪手看见小鬼的手上鲜血直冒,就要张传成躲到战壕里休息。谁知张传成竟然没喊一声痛,继续不停地一边给机枪手上子弹,一边嚷着,不要紧,赶紧打鬼子。

“当时早已经被吓蒙了,哪里还知道疼啊?只晓得拼命地递子弹上子弹打鬼子,你不打死他,他就要打死你。怕死也没用,怕死鬼子也要杀你。只有坚定地跟他们干!干到底!”

张氏宗祠

小黄村村头,至今还保存着一座比较完整的建筑,这里是张氏宗祠。当年这个地方被临时当作战时后勤处。已经去世的张桂生老人,曾是这里的抗日军民合作队负责人之一。

老人生前提前那段硝烟纷飞的日子,也是热血沸腾,“老百姓都是自愿把家里的菜拿出来,只要能把日本人打退了,家里的猪啊鸡啊都拿出来杀了,萝卜白菜之类的,就由我送到山上去。”

小黄村注定要刻骨铭心地记住那血腥残酷的28天。

龙潭抗日阵亡烈士陵园

战斗还在继续,只是小黄村的人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鬼子会突然出现在他们这里。东边30多公里的那个天险青山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湘西会战,后来也叫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战场上最后一次抗战的大会战。这场战役开始前,鬼子的策划是很成功的,鹰形山上的枪声,差点让这场战争跳出了国军能够控制的范围。

在这场战役打响的前两天,4月16日,鬼子通过种种手段释放的信息,导致国军出现了误判,将当时驻守龙潭,作为预备队使用的51师调向了桥江机场方向。

而在三天前,4月15日,本应死守在青山界天险的19师两个连队,竟然被两个汉奸成功地骗去了温水和小沙江方向。

结果,从4月16日开始,鬼子先遣队近五千人没费一枪一弹,控制住了青山界,并向西最远渗透到了鹰形山。眼看着“中心开花”、直逼芷江的格局几乎就要形成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布局,最后却反而成了这支先遣队的坟墓呢?

日军三路进攻路线图

湘西会战最后之所以会演变成一个“瓮中捉鳖”的格局,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

现在判断,一方面是鬼子在中线集中的主力部队未能及时跟进,一方面是渗透进来的先遣联队过早暴露了意图。前者或多或少与雪峰山地形复杂、阻碍了重火力跟进和机械化推进速度有关。

后者则是因为一系列的意外。

青山界,海拔1450米,号称“雪峰天险”的第二制高点。整个界口似“凹”字形,一条古石板路穿山而过,是古时通往贵州的烟道与茶道,天生险隘雄关,兵家必争之地。

半山腰上,鲜有人迹的地方,还存有一座坟冢。七十五年前,五百多位抗日英烈的枯骨掩埋于此。

青山界

当时负责雪峰山防线的主力,是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在青山界安排了19师的两个连队驻防。15日晚,驻军忽然接到通知,小沙江和温水发现日军,两个连队连夜出发支援。

1945年时还只有六岁的韩赛君,退休后一直在研究这段历史。每每讲到这一段,他都觉得不可思议。

“实际上,这是敌人的调虎离山,不声不响就把这两个重要山头占领了,而且一直等到几天以后人们才发现,山上的不是中国军队,而是日本军队。他们为了不被发现,让汉奸按时给当地的老百姓付伙食钱。”

界口上的居民黄恒顺,这几天接到山上“19师驻军”的通知,要求给驻扎青山界的“连队”提供米饭。

18日这天,饭还在煮着,家里又来了一个排的士兵。看到黄家门口的两口大锅,士兵们问起了原因。黄恒顺指着山头说,“这是山上你们的部队要的啊”。

士兵们就让黄恒顺带他们去山上的碉堡里去。黄恒顺刚刚带士兵们走到碉堡下,汉奸出来了,说,“我们正在开军事会议,你们不能进来,赶紧走开”。

士兵们觉得很奇怪,刚准备硬挤进去,碉堡里开枪了,一名士兵被打死了。

修建在青山界两侧的碉堡

枪声一响,黄恒顺吓得朝山下跑去。这时大家才意识到,这几天跟村民们打交道的,根本不是中国军队。

实际上,这是成功“调虎离山”后,日寇正在往龙潭急进的中路116师团“泷寺联队”加上炮兵、特种部队,一支约4500人的队伍,他们从隆回小沙江抄小路渗透了进来。

青山界上有鬼子。这个消息震惊了整条战线。意识到错误,19师疯了般赶了回来。

第一场激烈的战斗,在青山界打响了。

在青山界上,两面山头各有一座碉堡,对界口的隘道形成夹击之势,只要两挺机枪,就能封死整个道路。

经过几天的苦战,付出了巨大的伤亡,19师的先头部队依然没能拿下这两个碉堡。

就在这时,一个名叫王勋华的当地人站了出来。

烈士王勋华同郭亮柳直荀1924年3月在长沙合影

王勋华,1902年出生于龙潭一个普通的农家,与黄克诚和郭亮同学,1923年入党,曾任中共长沙市第四区区委书记,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1931年经组织安排,王勋华回到家乡龙潭做地下工作。日军发动湘西会战后,王勋华组织了一个“农民抗日队”,负责宣传发动群众,给军队挑运弹药,并配合正规部队作战。

4月26日,攻击青山界已经打了八天了。这天晚上,王勋华带上李大庆等四个身手不错的猎户,悄悄向青山界上的碉堡摸去。

他们从山的背后爬了上去,悄无声息地把碉堡下的哨兵捂住嘴巴抹了脖子。四个人分工合作搭起人梯,李大庆揭开两个手榴弹的盖子,丢进碉堡,成功端掉了一个碉堡。

碉堡被端掉了一个,但是鬼子仍然抵抗得很激烈。

两天后的拂晓,山上起了大雾。第19师55团组织两百余人的敢死队,在晨雾掩护下再次发起强攻。敢死队一拥而上,冲上山顶与日军肉搏。

失去了碉堡掩护的日寇,很快就被两百多名敢死队员冲垮,混乱之中,鬼子扔下了上百具尸体溃散了。

这一次从战场上还缴获了一个包袱,里面有日本人的军旗和一只日本人断了的胳膊。

烈士王勋华之墓

几乎在青山界战斗打响的同时,鹰形山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原来,4月16日,在龙潭境内传出消息,说是有几个民众自卫队的民兵在路上遇到了鬼子,当时这个自卫队的队长名叫谌元章,他警惕性很高,马上把这个情况报告了上去。被调往桥江机场方向的51师收到消息后,原地回头往龙潭急赶。

4月18日凌晨首先赶到鹰形山下的,是153团的文成海连队。在并不清楚敌情的情况下,这个连队刚一接敌就发起了进攻。

文成海擅长搞突袭,因为已经非常接近敌人,听到敌人的讲话声了,文成海直接发起了突然袭击,另外还有祠堂后面安排了十几挺轻机枪,做火力支援,一下就把日本人打乱了。

可日本人终究还是训练有素,也快速镇定了下来,一场突袭战演变成了拉锯战,文成海连伤亡非常惨重,当营长蒋永奇带领后续部队赶上去的时候,文成海他们部队只剩下七个人能够战斗,而且文成海自己的头部也受了伤。

虽然攻击不力,但由于在内线作战,补给充沛,援军源源不断,51师是越战越勇。反观鬼子的突击部队,时间拖得越久越难熬。

日本鬼子打到后来怕没子弹,枪越打越少,只有瞄准了才敢射击。而且,没有了后勤支援的日军,到最后只能靠山泉和老鼠、蛇来充饥。

坚守阵地的中国军队

最终,日军被迫从英雄山的山顶退到了后面的山脊上。

两个阵地之间只隔着不到一百米,相持了二十几天,此时,困守山上的日军,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战斗打到第二十一天的时候,鬼子终于等来了空投,不过这次空投反而让他们更失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背靠芷江基地的中国军队,这一次从头至尾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日本空军来给鬼子空投的运输机,最终只剩一架小型运输机飞到了日军战场上空,丢下了一些木箱子,就被中国战机击落。

日本军人非常高兴,以为口粮和弹药到了,结果打开木箱子一看,大部分都是砖头。这是日军表演给中国军队看的一场戏。

撬开木箱子的那一刻,不少日本军人都哭了起来,鬼子已经全面崩溃。

准备战斗的中美航空队

5月15日,英雄山战斗已经持续了28天,弹尽粮绝的泷寺联队终于得到了师团长菱田元四郎发布的撤退命令。然而,孤军深入的日军想要原路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们不敢再尝试天险青山界,选定了另外一条路。一条沿桃林到蒲板溪入山门的羊肠小路。

在路上,他们抛下了近五百具尸体。

歼灭于青山界的日寇

鬼子这支冒进的先遣队奉命撤退的时候接近有两千人,与此同时还有133联队的一千多人前来接应,只是等待他们的终将是毁灭的命运。

湘西大山终究要向他们喷出愤怒的火焰。

这场战斗结束之后,因为方言的原因,51师的战士们把“鹰形山”误读成“英雄山”,这个名字却意外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以至成为了今天的地名。

龙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一年后的1946年,当时的国学大师钱基博,特地来龙潭给阵亡将士陵园写了个碑文,他说“彼狡者寇,堕我百城。百城可危,众志不倾!……。敛骸巍塚,化魄长庚。千秋万岁,仰慕与京!”

湘西会战,鬼子挺进龙潭的有四千多人,救援部队有一千多人,最后逃出去的只有不到五百人,十不存一。

纵观这场战斗,构思巧妙,大胆穿插的鬼子,到底败在哪里呢?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其实最让他们恐怖的,是这支队伍在逃亡过程中的遭遇。

追击日军的中国军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