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8152-15张老照片看懂清日双方的火力对比,日本能打赢真是史上一大怪事

清军火炮。德国制75毫米重野炮,清朝陆军主战火炮,射程五千米,有炮架可以运载,备弹药24发。可根据作战坏境,或采取马拉式,或采取人力式。

清军火炮。1862年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发明的加特林机关炮,可通过手柄驱动枪管轴心旋转发炮。1881年,此种武器由金陵机器局仿造成功,并开始列装清朝陆军部队以及水师战舰。

清军火炮。美国加特林发明的三脚架式加特林机关炮。与车载式机关炮类似,也是通过手柄摇动发炮。此武器同样被清朝仿造成功。曾在平壤战役中投入战斗,并给日军极大创伤。

清军火炮。英制300毫米阿姆斯特朗加农炮,但是它的实际口径却是305毫米。此为清军拥有的最强级别的海防巨炮,主要列装在要塞炮台内的坚固工事内,其射程达到惊人的10公里,且破甲能力超强。日军击败清军后,随即入侵澎湖岛要塞,于工事内缴获6门同类型的巨炮。后被日军运回日本,安装在东京湾炮台。

清军火炮。英制150毫米阿姆斯特朗海防加农炮,也是清朝海防要塞主要装备之一,同样被清朝江南制造局仿制成功。

清军火炮。德国150毫米加农炮,属于清军海防主力炮种之一。实际口径149毫米,炮管长522厘米,重达9.93吨,火炮发弹初速度530米/秒,射程11000米,所需炮弹重102斤。

清军火炮。德制120毫米加农炮,清军海防炮种之一,属于对舰火炮,炮架下配置了四只铁轮,可在轨道上环形移动,可以在360度内任意调整射击角度。

清军火炮。德制150毫米臼炮,弹道轨迹类似迫击炮,可呈抛物线状发射,可以越过障碍物攻击隐蔽在其后的敌军。

清军火炮。德制80毫米穹窖炮,穹窖意为弓形藏穴,可依靠海岸工事极好地隐蔽炮身。甲午战争中,清军曾在大连、旅顺以及刘公岛工事内大量布置此种火炮。

以上为清军火炮配置,可以看出清军自洋务运动以来的成果,也可看出清朝对海防的重视程度。虽然清朝列装的雄厚火力足以称雄东亚,但是却并无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如此雄厚的海防实力也为北洋舰队龟缩威海卫埋下伏笔。因为清朝不仅海防能力强,也为各个要塞存储了大量粮草,其中单单旅顺口储存的粮草就足用三年。

日军火炮。1884年由日本大阪炮兵兵工厂仿造的意大利280毫米榴弹炮,在1887年量式生产。此炮主要部署在海岸,用于对舰射击,故而在甲午战争没有参战

日军火炮。1884年由日本研制的190厘米海防炮,最大射程7000米,主要装备于日本国内海岸要塞。

日军火炮。日本于1886年研制成功的240毫米加农炮,主要用于海防,最大射程9000米。此炮前轮可以微调轴心,主要是后轮做360度任意调整。此外,日本人还为之装备了吊臂填弹装置,可轻松将巨型炮弹填入炮膛。虽然此火炮设置先进,但是因为甲午战争中日军占尽优势,故而未能参加实战。

日军火炮。日本于1883年研制成功并量产的120毫米加农炮,最大射程7000米。1887年开始大规模列装日本国内各海岸要塞。

日本火炮。日本自制70厘米火炮,炮身材质为青铜与钢材,炮身长178厘米,重272公斤,配备的炮车重达690公斤。此火炮是日军火力最强的机动用炮,火炮射界最高达19度,最低至负7度,最大射程5000米,射速每分钟7发炮弹。

日军火炮。日本自制70毫米山炮,炮身材质为青铜,重量为256公斤。此火炮实用性能极强,可以根据作战需要或分解、或重组,十分适合多山地的朝鲜以及东北山区地带。火炮射界最高可到21度,最低至负10度,最大射程3000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