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永玲&陈美鹿老师讲述:关于《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这套书的前世今生

本文为人文启蒙6次课的第四次课,沙永玲老师和陈美鹿老师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文字版,由浅心译整理。

沙永玲老师:《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的前世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我是小鲁文化的沙永玲。今天海马台风在南海蠢蠢欲动,那我们台北已经开始风呼呼大作了。在这种天气里跟大家聊《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呢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话怎么说呢?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家庭也有自己的故事。而事实上呢,每套书也有自己的故事。那《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这套书特别的坎坷。如果现在有人采访问我说“如果回到二十年前,你要不要再做这一套书?”的话,我觉得我都没有办法很肯定的说,我要做这套书,因为真的没有想到困难是这么多啊!

《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这套书的缘由

在1995年的时候,我们公司花了五年的时间努力的做的有一套书叫做《写给儿童的人文小百科》终于完成了,而且得到了两项金鼎奖。因为这套书真的也是做的非常的辛苦,所以我们就在说再也不要做大套书了这样子。可是社长却说不行。我们是台湾仅有的会做套书的事情,必须还有。想想看我们心里想的还没有完成的是什么?那么很自然的就是想到我们应该做中国地理。

因为那个时候1988年、89年的时候两岸开通了,我们每年都会陪父母亲回去探亲。也走了大江南北。我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北京,陈卫平也回到了他的老家南京扬州。那看到大好江山也是很感慨,回想起了我们的父母。从小父亲给我们讲的大好河山是怎么回事?感觉那片土地对我们来讲是既亲切又陌生。大家也知道台湾从88年、89年以后开始戒严了,整个政治的气氛也开始改变。

我们小时候觉得理所当然的一些事情也慢慢的、逐渐的在流失。陈卫平陈先生他就觉得说:我们应该还是要做些事情,除了中国历史之外我们必须要让台湾的小孩子也能够了解中国大陆的地理是什么风貌。到底那块土地和我们有什么样的关系。那事实上我跟陈先生我们从小成长的环境虽然是在台湾,可是其实我们对中国地理是非常的熟悉的。

那种熟悉其实是一方面是从我们的父辈的嘴中,他们因为思念故乡,他们每天会讲大陆是怎么回事?在抗日的时候他们到处逃难也好打仗也好,他们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到哪些省份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我们老师也跟我们这么说。但事实上呢,我们在学校里面从小学的时候呢,也就开始读中国地理。

所以其实中国地理对我来讲并不是遥远而陌生的。其实包括我们在台湾很多重要的城市,比如台北、台中,我们都是以大陆的整个的版图、各省来订地名定的,比如说台北市有迪化街啦,有永康街啦,有伊犁路啦。用这样的地名来定方位,让我们大家都牢牢记住说,这个地理位置是在那块版图是在哪里。让我们不要忘记那里是我们的家园,也是我们的国家的一部分。

事实上在我们学校读的课本其实也不断的要让我们知道说,有哪些铁路?哪里山东有产莱阳梨?哪里有什么样的物产?东北有三宝,是哪三宝?不管是经过考试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还是可以牢牢的记住这些事情。可是呢,自从88年89年之后呢,因为政治的改变,学校里面也不再教中国地理了。社会的氛围上也觉得慢慢的对中国有一种隔阂跟排斥。

这套书其实是由陈卫平企划。他非常重视的一点就是知识性的阅读。小孩子都怕读知识的东西,就像小的时候读史地课往往都是要靠背的,其实是都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沉积了中国历史的这样一个写作的笔法呢陈先生就说,我们无论如何要把中国地理要处理的生动有趣,让孩子都能喜欢,大人跟着一起读的时候也能够像是神游神州大地一样,感觉到有兴趣去探索。那所有的知识面毕竟我们隔的比较远了,所以我们还是找了大陆的朋友提供了很多的资料。

开始的时候请大陆的朋友写了初稿,同时我们也希望找到各种图片。资料跟写稿这个部份就处理了大概一年半到两年。因为稿件来了以后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不是有些太教条了就是太制式化了,我们不断地去沟通。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站在一个台湾的小朋友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的话,因为省份都不一样了。我们读的还是东北九省,现在已经是东三省了。区域的划分也不一样了。所以去了解那些行政的划分那些知识面的东西对台湾的孩子意义并不大。

关于这套书里面的插画、图片

我们最后决定以自然地理为一个基本的主轴。就是看你记住整个大的自然地理的块面,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是最重要的。我们把握了这个核心以后,就开始去处理去微细的部分。这样子修修改改填补资料大概又做了一年多。接下来的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图片啊!可是又很怕很多的图片太老旧了!事实上那个时候也没有办法找到很多很精彩的图片。

所以几乎爱摄影的朋友都被我们找遍了。只要有人到中国大陆去旅行我们一定去拜托别人说你去哪里玩的时候一定要拍照给我们。然后呢我们就这样的从每个人回来的照片中的慢慢的去筛选、去找。可是后来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啊!中国大陆因为经济发展变化的实在太快了!你好像永远都赶不到。你拍的照片今年觉得还是挺新的,可是第二年看起来就觉得好像就变了啊!这就是中国地理特别难做的一个地方,因为地理是随着人的状况而改变的。中国大陆的二十年来的改变在人类史上我觉得是一个最剧烈的变化。

在实际操作上的难度确实是很困难的,不光找图片的部分。除了这块之外呢,还要解决的是市场。我们台湾的市场也发生变化了,刚开始我们要做中国地理的时候,我们的经销商通路都非常的开心,因为中国历史在台湾卖的很好,他们觉得这两个搭配是非常合适,也是台湾长市场里长久以来少掉的一块。可是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变,大家觉得只要跟中国沾上边的东西其实都变得非常的不好卖,也不大为人所接受。可是越是这样子我们觉得好像就越应该做。

那个时候还是手工完稿,在第一次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快完成的时候,大概就是2000年的时候了。可是台湾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陈水扁当选了台湾的总统了。这件事发生了以后政治的情势显得更加的险峻。因为去中国化开始的更剧烈了,而且慢慢地又有两国论各个方面。几乎通路都叫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说,这个书不能出啊,发不出去,而且也没有什么人会买。最重要的是学校的市场跟图书馆的市场恐怕也不会接受。

那碰到这样的状况呢陈先生就说那就我们就决定忍痛搁置好了。那我们现在开始自己去推广阅读,自己到学校举办班级读书会。我们也不能够靠直销的通路,也不能够靠书上。如果我们要发挥影响力的话要靠我们自己。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把这套书给停了,然后开始去学校办理班级读书会,希望看看我们自己能够怎么样走出一条自己的通路。虽然这套书我们暂缓了,还是决定要不断的去寻找图片。这段期间包括我记得我们的好朋友彭艺很爱拍照,去青海啊西藏拍的照我们都跟他去要。

这样的状况一直到了2008年的时候,马英九当选的时候,我们才看到了好像有一丝曙光产生。那一套书的出版真的是我们好像自己的使命没有完成一样,而且我们的个性是觉得绝对是不留残稿,就是说要做的事还是要把它做完。在这段时间我们有机会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编辑,就是陈雨岚,也就是我们现在小鲁文化的总编辑。我们觉得她是台湾唯一一位会做地理的编辑。

她在台湾曾经编过,那也是台湾唯一一套把台湾地理,整个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做的最完整的一套书。我们请她来说看把我们这一套书能够完成。

陈雨岚小姐接受了这个挑战。她来公司两年,什么事都不管,只认真埋头做这套书。她几乎是全部重做,把前面的全部推翻了。因为前面的经过那么多年也确实是有一些老旧了。她重新发彩色插图,重新做地形图,加入最新的地理学的概念,而且还增加了很多的小专栏的设计,强调知识性和科学性。然后尽量强调以台湾怎么样去看大陆的这个观点来看,看试着可不可以把它能够做出来。

经过了两年,到了2010年才终于做出来了。做出来了以后其实销售上以我们小鲁在台湾的实力跟影响力的话其实是还可以的。只是我一直觉得很遗憾的是在评奖上确实仍然受到了一些人的悲歌跟打击。当然据我自己的了解呢在很多重要的评奖中有些评审甚至讥讽说,小鲁就专门出偏中的读物,所以有些重要的年度奖我们没有办法获得。这是我一直很耿耿于怀的地方。

这套书终于可以出版了

其实跟大家说这么多也就是让大家了解,其实一套书到最后能够终于出版了,也是要看一些机缘。在08年以后,马英九上台以后,政治上包括图书馆跟学校也没有那么的排斥有关于中国读物的这个题材。在市场上其实也已经在改变了。可是我们还是坚持把它做出来了。那我们觉得感觉上就好像身为一个编辑,在台湾失去了读者,就好像一个将军失去了战场。其实这14年来我们换了至少四、五位的编辑,也不知道改了多少次。可是我们觉得该做的事,还是要去做。

到了2014年的时候,《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在中国大陆出版,获得了大家的喜欢。那步印的郑利强总编辑,他本来就是对地理非常感兴趣。他发现了这套书以后非常的喜欢,就希望我们这套书授权。其实我们原来是不想授权的,因为觉得这个过程真的是太坎坷了!然后呢,我其实后来都很怕去看到跟触碰到这套书。因为觉得中间的那个心路历程,总觉得很多事情的发展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的,觉得还是太曲折了!

可是郑总编辑还是蛮坚持的。他一直在提说还是让我们授权,我们就说,做地理书真的不容易呀!当你拿到了这个版权的时候也许图片有些问题,然后台湾的地形图你们在那可以过吗?这些你要想清楚啊,能够接受得了这种考验才行。我想他们当初也是不知道这些事情有多困难吧!他们就觉得一股热劲还是希望获得授权。那我们也就觉得乐观其成,因为后来我们的想法就是,毕竟是花了14年的时间做出来的,然后如果到今年出版的话,其实就已经是将近20年了。

20年的一套书,改了那么多次,花了那么多的心血。我们在台湾找了那么多的教授,想尽办法用最好的观念呈现出来。这个书如果就让它默默的消失了,好像对这套书来讲也是有点对不起它,所以我们就说,好啊!步印愿意接手来做,就来做吧!

接下来我们也可以去听听看步印的编辑陈美鹿小姐,陈老师编这一套书她自己的感受是怎么样?她从里面看到了什么?能够明白。我觉得今天晚上很有意思的是也是两位编辑在空中能够互相交汇一下。

其实我最后要说的是,儿童的阅读其实不只是文学的阅读,知识的阅读其实非常的重要。所以父母亲带孩子在看这套书的时候,有的时候去阅读图书,你带孩子去看图说,去看一些编辑上的设计,其实这样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训练。这也是我们小鲁在台湾非常独树一帜的地方就是,其实很少人愿意做知识性读物的原创,因为太困难而且规模太大了!而且那个时候真的是因为年轻不怕困难。而且就觉得说舍我其谁,自己该做就去做。可是我觉得以现在来讲,恐怕也没有什么团队能够花这么大的精神去做这样的书。

这套书在最后的这一版,我们陈雨岚小姐,陈总编她编的这一版中有三个很重要的特色,我跟大家在这边介绍一下。她就希望说,我们的读者能够从岛屿的观点改为大陆的视野。能够用大的眼光去看待那片土地。这个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也是这一套书的核心。核心架构就是我们是先自然、后人类。就是说我们希望小朋友先去了解自然的结构,然后再去了解在那样土地上生活的人他们的状况改变了以后,他们的状况是怎么样的,所以也就是人文地理。

第三我们就希望说是有关系的深度。那我想我就简单的介绍在这边。接下来呢,我们就由陈美鹿小姐来讲。她接手以后,她怎么编这一套书。

陈美鹿老师:《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的今生

手机前的群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讲师陈美鹿。我在步印做了很多年的编辑,一直和我喜欢的书打交道,我也是一个妈妈,跟大家一样,我会用零星的时间充电,需要跟着孩子拼命成长。

首先感谢青青莲子姐姐,然后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跟孩子聊聊地理书,学地理的那些事儿。然后要感谢《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这套书。因为它,我有幸能跟台湾小鲁出版社的总执行长,也是这套书的策划人沙永玲老师一起,共同讲这堂微课。

我特别喜欢沙老师的这个开篇。

沙老师讲的这些细节我是第一次听到。很感慨,也特别感动。我刚才还看到沙老师的微信里写到这套书。她说这套书做了14年。从李登辉时代、陈水扁时代,到马英九时代。几次放弃,但最后仍把它完成。看了这个特别感动。

《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做下来真是不容易。沙老师讲了它的前世,我就说它的今生吧!我们先来聊聊孩子们为什么需要了解一点中国地理?然后一套好的地理书会怎么滋养我们的孩子?我们该怎么用它?

孩子们为什么需要了解地理呢?

孩子们生活在这边土地上,他们每天去上学,周末去郊游,假期去旅行。其实随时随地都在接触地理。只是他们有时候没有意识到地理特别实用。怎么辨认东西南北?怎么看路标和地图?怎么算时差?这些地理常识和地理思维的东西会让孩子们受益一辈子。上节微课里步印掌门人郑利强老师提到过《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那本书就是聚焦这个问题的。

要是孩子们想知道更多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他们就需要读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了。

这套书会给孩子们什么呢?一方面我觉得会给他们以后学地理课打下很好的基础。大陆这边孩子们要到初中才上地理课,然后我看了一下现在是初中二年级接触中国地理。然后地理课上的内容呢会比较侧重知识和逻辑。要是没有直观的积累,这些内容孩子们会觉得特别遥远。然后我还找了一个初中二年级地理教材的目录。

大体是这个样子的。要是没有感性的积累,这些抽象出来的地理概况大概没有几个人会特别喜欢。相反要是孩子们在初中二年级以前就已经接触过具象的、感性的中国地理,我相信这些东西他们会有自己的理解,就不再是硬的知识。

我发的这个是《天府之国》的小目录,是《写给儿童的地理》的第一本。这里头讲了大盆子、狗吠太阳、峨眉天下秀、乐山大佛、大熊猫、石海、山洞、竹海等等。就是具象的、感性的地理。孩子们如果最初接触的是这样的地理,他们会不会更喜欢呢?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觉得地理会开阔孩子的眼界。

让他们理解这个世界的多元性,感知大地的山山山水水、名胜古迹、还有风土人情的美。教孩子们享受真正的旅行。现在孩子每年好像都有很多机会去陌生的城市或者国家去玩儿。会直观的感觉到不同土地上有特别不一样的自然景观,有特别不一样的人文景观,还有人们的住宅样式和生活方式,都跟他们的不一样,孩子们其实需要一点引导,把这些直观的印象变成地理的经验。

这是应县木塔。去山西旅行的人很少会特意跑到这个景点看。如果去衡山看悬空寺的话,有些人会顺路看看这个地方。跟平遥古城、云冈石窟,还有壶口瀑布那些比起来,它没有什么名气。但是读过《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以后孩子们就知道,这座67米高的木塔已经快一千岁了。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

一千年来风霜雨雪侵蚀,再加上雷击、地震,这座塔都没有损坏,古人的建筑技术真是太厉害了!它跟河北省的赵县赵州桥、沧州铁狮子、正定县隆兴寺的菩萨并称为华北四宝。我把这些贴在下面。

现在孩子们常常有机会到处旅行,其实可以鼓励他们在手账里记自己的旅行日记。他们可以贴上自己拍的照片,或者当地收集的邮票、明信片都可以贴上。比如看了应县木塔,他们肯定会有自己的发现。木塔第一层有一个6米高的大佛,他们看了之后应该会有一些感触,因为它会有一种书上写不出来、照片也拍不出来的震撼。还有塔里飞进飞出的鸽子和雨燕,已经把木塔当成自己的家。时不时就会有一两只飞过去,它们有什么故事呢?静静的听一听塔铃,它们有一些还见过辽代的皇后和明朝的皇帝。总之,有了人文背景的积累,孩子们的旅行会更加丰富。如果他们有一本自己的旅行日记,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思考,这样的资料特别珍贵。

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就是徐霞客的旅行日记,我们可以去读读看看他是怎么旅行?怎么记日记的?

这张图片大家肯定特别熟悉吧!没错,这是86版《西游记》片尾的一幕。中国大地上的美景真是很多。这幕就是从四川九寨沟取的景,这个瀑布叫诺日朗瀑布。《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就有提到这个瀑布。

看了这段,孩子们会不会很渴望去看看这道300多米宽的大水帘,然后看看它怎么像“男神”呢?从一套地理书出发,孩子们其实可以欢呼雀跃的想要去很远的地方。

这套中国地理有什么亮点?

沙老师刚才已经讲到这点,就是在内容上这套地理书有什么亮点?我觉得是因为它有《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作者主持策划、编写。策划者的文化积累特别深厚,这套地理书也有很温暖的人文关照。

大家还记得小王子里是怎么讲地理书的吗?我给大家读一段:

“我还有朵花”,“我们不收录花的”,地理学家说,“为什么?这个花是最漂亮的”?“因为花朵是转瞬即逝的”。转瞬即逝是什么意思?地理学家说图书中最宝贵的是地理书,它们永远不会过时。山脉很少会改变它的位置,海洋很少会变得干涸,我们书写的是永恒的事物。

在孩子们眼里很多地理书就是这么没意思。大人们觉得永恒的事物,有重大意义的地标,在孩子们看来一点用也没有。因为跟他的生活没有关系。这样的地理书孩子们不会喜欢。但是《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这套书,即使是讲一个自然景观,你也能感受到它温暖的人文关照。这个时候你会明白地理和人是这么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一起。我来贴一个内页,大家看看它是怎么讲神农架的?

咱们知道,地理是连接人和自然的纽带。做为历史发生的舞台,它就是连接从前和现在的纽带。《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这个纽带提示给孩子们。

就拿神农架来说。它是先聊聊术语,讲一下神农架的位置这么一个大致的印象。好,现在他们知道了神农架不是什么童话里的地方,是湖北省西部一片山区。在最高的山,叫神农顶。接着它就讲远古时期的神秘传说。传说呢这个神农在这里架起梯子、采过药材,神农架这个地名就是这么来的。这个传说的讲述就把历史和现在关联起来了,里头有人的影子。做为地理书,这样的讲述特别贴近孩子。

跟小王子里的地理书不一样的是,这套地理书常常会讲那些转瞬即逝的花草。虽然相对山川河流来说,它们每一株的生死轮回特别短暂,但是它们会讲述一片土地的位置、气候、地质史。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它们特别有意思,咱们看看神农架的植物都说了些什么?

“这里是中国东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交界地,也是南方亚热带和北方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植物成分非常复杂,是一个还没有完全向世人敞开的绿色宝库。

在上千种的植物里,最引人注意的是珙桐、银杏、香果树、水青树等远古遗留下来的活化石。有的树种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千万年,和大熊猫同样珍贵。因为这里没有冰川活动,也没有人类破坏,是一个天然避难所,它们才侥幸保存了下来。”

为什么神农架是绿色的迷宫?即使天上的神仙下凡,也数不清这里有多少树木。读了这段孩子们就明白原来这里是气候过渡带和天然避难所。

还有很多人文景观该怎么讲给孩子呢?我们看看这篇《乐音缭绕的石钟山》。

这篇里探讨山为什么能发出好听的音乐?他把苏轼那篇《石钟山记》揉进去了,它其实给孩子们再现了石钟山在有风浪的晚上演奏钟声和鼓声的场景。大部分孩子在这个年龄还没有读过《石钟山记,》这个对他们也是一个铺垫。它还讲到清朝的名臣曾国藩,曾经在石钟山驻兵。然后他发现石钟山下头有洞窟,里面可以装好几百人,像是巨大的共鸣器,水波涌进去,拍打四周洞壁,就能发出动听的回声。

这些故事信息含量很丰富,里头因为有人的出场,又特别亲切。孩子们读了自然就明白石钟山为什么叫石钟山,它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也知道了它的历史。

孩子们该怎么用这套书呢?

这就是有人文关照的地理讲述。莲子这儿已经独家首发了我们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很多人已经有了这套书。那咱们就用一点时间聊聊孩子们该怎么用这套书吧!这套书一共有14本,打开的第一页是一张中国地势图。

这是一张晕渲图。和我们合作的老师说,这是目前表现地形最直观的一种图。简单说晕渲图是模拟光打在大地上山川呈现出的影子。然后它可以在平面图上做出三维立体的效果。往后面翻,翻过唐晓峰老师的序言,大家会看到一篇中国地理总论,讲到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可以让孩子们在这幅中国地势图里观察一下。还有内文里提到的地点,他们也可以翻过去这一页,看看它在整个中国的位置、它的地形,看看大山和大河是怎么影响它的气候、植被,还有人们的生活。

这是一个总目录,我们可以看到这套书把中国分成14个部分。这个划分打破了我们平时的行政的界限,它的依据其实主要是地形和气候。基本是以大山、大河、盆地等为界限。这是一个特别尊重地理本身规律的划分方式。一本本读下去,我觉得孩子们对土地和人的关联会有很深的体会。

接着孩子们会看到《中国地理总论》。他们可以先跳过这两页,等全套书读完再看这个部分。如果觉得难以理解,其实中国地势图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他们可以在上面像玩捉迷藏一样,找找两页里提到的各种山脉、河流、盆地和高原。

我找了一张分册地形图。这一张是《天山南北》的。而在这14本书里每一本都有这样的地形图。这地形图跟任何一本书里的图都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是说它的范围,它正好跟这本书对应。这些图的设计特别好。刚才沙老师也提到,就是台湾原版图在大陆能不能过审?最终是真的没有过审。我们换图的时候特意找地图出版社,一张张沿着原来的范围切下来。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最新版的地形图。然后第二个不同的是它打了格子,横着有五行,竖着有七列。为什么打格子呢?看看下面这个页面大家就明白啦!

大家看到了,这个开篇会有一个缩小版的地形图,标的C2。然后你就明白,原来这个格子是为了方便孩子们定位它在这块儿区域的位置,而伊梨呢就在C2的位置。

这个就帮孩子们降低了看地图的难度,可以让他们像做游戏一样找找那些地点。通过这样的地形图呢孩子们会增长自信心说:哦,原来我也会看地图。如果带着孩子去自驾游呢,你可以让孩子在这张大图上找一找,他到哪儿了?走的哪条路?下一步该去哪儿玩儿呢?

这套书每一本都会先讲述那个区的总体自然环境。比如新疆,它的地形特征就是三山夹两盆。如果只看文字的话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然后孩子们也可以在地形图上用彩色笔勾出山和盆地的轮廓。对照图再去看文字就很容易理解。

我标的不准确,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翻过地形图呢就是我们的主文部分。在讲过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还讲了它早穿棉袄午穿纱的气候。用沉睡的大油田这种拟人的办法讲它的资源,还有它的美食。第二部分呢就是有趣的新疆之旅。而它会选择那些最能体现这个地方特征的城市景物、名胜古迹、风俗。就比如《天山南北》这一本,我们看看《藏在深山里的大湖》这一章。

它的主文部分从七百多年前,丘处机翻越荒凉的天山,忽然发现一个美丽的湖泊说起。然后讲了这个湖泊的各种景致。每年7月的那达慕大会更是有意思,人们在这里唱歌、跳舞、比赛摔跤、射箭、骑马。流动的货郎把草地装点的特别热闹。整个主文部分不会给孩子讲任何难懂的知识点。它会把知识点放在图说注释和专栏里。孩子看完了这个有意思的故事,可以再看看图说注释和专栏。

这个是赛里木湖的图说。它讲到了这个大湖的来源,它居然是地下水。还有湖水每年什么时候会结冰等等。这个地方就是纯地理的一些知识了,但它也讲的很生动,就好像你已经身临其境一样。

这个红色的框里的就是注释。这个是书里几乎最长的注释了。这注释也很好玩。比如这个就讲到那达慕大会。大部分汉族孩子没有见过这个场景,应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是看了这个注释之后他们就明白: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它还有一些起源是跟铁木真有关系的。我现在就略过不讲了。后面还有一个专栏,大概是这样的。

这套书里的专栏内容特别丰富,是给孩子们作进阶阅读用的。其实孩子们可以选择性的阅读,感兴趣就翻一翻,没有兴趣可以略过。它会讲到很多内容,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有意思的就像岁时节庆、少数民族、食物,就像深度旅游。比如《天山南北》这一本就有17个专题,从新疆的美食、棉花、骏马,到赫赫有名的葡萄沟、香妃墓,还有维吾尔族的民宅、塔里木盆地的地形,都有讲到。

像赛里木湖的这个专栏呢它就是看完了这个大湖之后呢,新疆有四个最美的湖泊。赛里木湖肯定是其中之一,那其余三个在哪里呢?好,它给孩子们介绍一番。它们有哪些地质上的秘密?有哪些动人的传说?它会简略的给孩子们讲。

做这套中国地理的感受

这套书的内容大体就是这样。对我个人来说呢,这套书做的时候特别折磨。我们做了一年半。书里头的1000多幅图换了两次。原来的地形图先是修改、反复修改、报审,后来不能通过,赶紧找地图出版社谈合作,然后让他们用最新版的地形图来做。整个审稿的过程也很抓狂。因为那个里头有密集的地理信息和数据。地理数据大都知道,是实时变动的,我们像地毯式搜索一样查对这些数据。后三小我们请了两位地理硕士毕业的编辑老师来复核,后来又请了一位八十多岁的编辑老前辈给审读一遍。

这个过程中我常常想:对地理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和孩子们一起看过《帝海巫师》的妈妈应该会记得,里头说过一个太古之力。嗯,就是“来自古老的,人类从未涉足其中的大地,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只有大魔法师才能召唤这种力量”。我喜欢这个比喻。

大地中就是蕴含着力量,地理中有变动不拘的东西,特别美好。我的孩子4岁了,他特别喜欢旅行,我们自由行的时候会带上他。他喜欢去陌生的地方,没有见过的树木花草、没有吃过的东西、没有住过的民居,甚至各种古寺和大佛,他都特别感兴趣。嗯,如果你的孩子恰好也才4岁,我觉得这些书可以陪伴他从小到大的旅行。

  1.  《旅之绘本》  新星出版社  适读年龄:3-6岁

  2.  《米先生的世界旅游绘本》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适读年龄:4-6岁

  3.  《地图(人文版)》 贵州人民出版社 适读年龄:5-10岁

  4.  《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新世界出版社 适读年龄:7-10岁

  5.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贵州教育出版社 适读年龄:7-10岁

  6.  《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新世界出版社 适读年龄:9—12岁

  7.  《徐霞客游记》 中华书局  适读年龄:12岁+

还有别忘了给孩子买几个手账本子。让他们贴贴画画,记记自己的旅行日记。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耐心听到这里。再次感谢亲爱的沙老师帮我开场加持,谢谢莲子姐姐这个场子。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