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课题展:“6 1”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研究
“6 1”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研究
名词解释:“6 1”,第一是“导”,即导入,导学;第二是“思”,即自主学习,自读深思;第三是“议”,即议论,讨论;第四是“展”,即展示;第五是“评”,即老师点评;第六是“检”,即是当堂检测;这是以上的6个环节,最后的“1”是“用”,做到定时练习,巩固所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朝着可喜的方向发展。为了深化课堂改革我校领导团队带领一线教师赴河北石家庄精英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借鉴,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符合我校学情的“6 1”课堂教学模式。
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积极性欠缺,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较低;学习能力低,缺乏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和方式无权决定以;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传递和控制为主导。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校积极行动,引导教师学习各种教学理论,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并展开多层面的学习交流,广泛吸纳课改先进学校的经验,根据校情实际,构建适合我校的“6 1”课堂教学模式。
一、雪枫中学“6 1”高效课堂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是导,即导入、导学, (3~5分钟)。这个环节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或者借助多媒体展示实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要求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发本节内容的导学案,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当堂检测等。
第二是思,即自主学习,自读、深思。此环节时间大概10~15分钟。这个过程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与此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高度集中,紧张高效。
第三是议,即议论、讨论。(5~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交流,激活思维的同时做到不同灵感的碰撞,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做到相互帮助。
第四是展,即展示。(6分钟)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通过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和误点,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及时作出补充,八仙过海,各抒己见,同学们可以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第五是评,即老师点评。约9分钟,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此过程就像是打扫战场,老师讲的是规律,思路,方法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
第六是检,即当堂检测。约2分钟,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检验本节课落实情况,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6 1”模式中的“6”包含了上述的六个部分。其中的“1”是“用”,(大约40分钟左右)具体体现在:定时练习,巩固所学。通过练习、作业、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更好的实现有懂到会,有会到用 。练习的错题要自觉的及时订正,老师不定期进行检查。
二、“6 1”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步骤
1、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 (1)开展“一周一课一研”活动,观摩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集体备课活动,讨论学习交流
(3)组织教学骨干赴河北石家庄精英中学以及其它课改先进名校参观学习。
(4)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确立高效“6 1”模式。
第二阶段:探索实施阶段
- 开展青年教师解题大赛,以竞争促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 组织帮扶带,进行一对一师徒结对。
- 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组织全员参与的公开课活动, 开展名师观摩课,备课组长示范课等一系列的活动促进“6 1”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实施。
-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随机听课,有效地督促每位教师把“6 1”模式带进课堂。
- 学校积极地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校园媒体实时报道该模式下激情飞扬的课堂效果。
三、“6 1教学模式更深层次含义”
在传统教学中,是老师的满堂灌,一言堂,就像老师每节课都在复习,而同学们的有效听课率不足40%。而“6 1”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同学们对同一学习内容不同侧重地学习五遍。比如:“思”的环节,进行泛学课本一遍!之后对主要内容独立思考一遍。“议”的环节,小组针对学习重难点再讨论一遍。“展”的环节,小组展示了重难点的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最终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又是一遍!“评”的环节,听取老师详细点评,和拓展补充,又是一遍。“检”的环节,巩固应用,学以致用,又是一遍。此模式下,不会形成老师讲为主体,避免老师讲的越好,同学们变得越懒!在这个模式的操作中,老师就是想让同学们明白,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而讲明白才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
四、“6 1教学模式的要求”
1.课堂四要素:
强调书写规范、紧密联系高考、学习状态抓好、六个环节不少
2.六点要求:
课堂结构必须完整、教学容量务必适中、课件一定熟练运用
学生做到既展又评、老师只能点拨精讲、课堂注重效率提升
五、注意问题
1.“导学提纲”的内容:导学提纲既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思维导图,习题练习为主,尽可能少用叙述性语言,内容上呈现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用、通过学习可以达到)基础感知(将课本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可以设计成填空、简答、读背等形式,选用与本节课有关联的真题让学生思考、议论,如试卷、限时练中的压轴题、错题等)、真题试做(精选与所学或学过知识有关的高考真题)、课堂检测(包括小结,这部分很重要,要能切实体现当节课的学习效果,可以选用高考真题等典型性试题来测试。)
2.“导学提纲”的篇幅说明:在以往学案编写的基础上进行大幅精减,适当保留(1~2页)。
3.“导学提纲”适时发放: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决定在哪一环节时间发放,不一定非要在上课初发放,避免学生置课本于不顾、以提纲代替本。例如,我们可以关注学生看完课本再发放“导学提纲 ”。
4.关于限时训练:要做到每课必有一练;练习要做到精,不要出现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做的题,控制在60%学生能做完,尽可能地引入高考题。做到:凡练习必限时,到时间必上交,上交必批阅,批阅必打分,打分必排队,排队必公示。”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重点探索内容。可以以课题研究的形式促进我校教师教育观念的改革创新,使得教学观更为高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陈旧教学观念和陈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改革以达到高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