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记忆:五排水库的旧时光
旧时光宛如一张张的老照片,泛着黄却又记录着曾经;就算早已经发脆变硬,但是我仍不忍心丢弃,而是存放在我内心最深处,让我们在回忆中一遍遍重温着幸福的味道......
前段时间,影友学渊向我寻找关于五排水库建设的图片,可是我找来找去都是这些年拍的,建议他到有关部门去寻找,没想到他还真找到了一些过去的老照片,还给我传来了几张,于是加上我拍的,就有了这一组五排水库的旧时光。
五排水库应该算是我们武胜的第一大水利工程,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工作关系才开始接触这个工程,对它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五排水库位于我县飞龙镇刁家岩村,长滩寺河流经此地,两岸地形陡峻,水面狭窄,因当地人泅水能以五掌而渡,故得名五排水。鉴于五排水的地形地貌,非常适合筑坝修建水库,所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省政府就为我县规划了五排水库工程。然而,没想到的是,该工程从大跃进时开工,到文革后期建成,竟然经历了长达17年的建设工期。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经过省有关单位的勘察规划,大坝选址于刁家岩村的五排水处。大坝设计高度45米,坝底长50米,顶长300米,坝底宽276米,顶宽5米。库内蓄水4900万立方米。
1958年10月1日,五排水库大坝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据介绍,大坝共需填泥土约120万立方米,拟三至五年建成。初步计划,每方土按五个工日计,共需工日6000万个。
那时候,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机械化程度很低,建设全靠民工体力劳动。为了调集一万民工,县委专门召开了全县区乡领导干部会议,动员全县人民支援建设。同时,从县级机关和区乡政府中,抽调了二百多名干部,到水库工地参加施工管理。
县委还专门成立了五排水库党委和五排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财务处、后勤处、工程处。民工按军队模式组团,计有飞龙区团、中心区团、烈面区团,万善区团,外加两个独立营,既石工营、炮工营。说是征调民工一万人,实际上到1959年1月底,陆续到达的民工也只有八千多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后,五排水库因基本建设压缩而停工了,这一停就是三年。1963年春曾根据省委副书记杨超的指示复工,但很快又被叫停。一直到1970年秋才开始复工,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五排水库大坝工程终于在1975年12月全部建成。
五排水库大坝建成后,于1977年在坝后先后建成两座发电站,
两座发电站共装机三台720千瓦
至1992年,五排水库共建坝后电站五座,装机七台,总容量为2000千瓦,年发电量约450万度,
这些电站的建成发电,为武胜的电力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五排水库的管理和养护,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1972年3月15日,五排水库灌区渠道工程建设重要项目三溪渡槽工程破土动工。
三溪渡槽工程从凉亭子起,经陆家堡、百宝山、天鹅坟至仰山庙,其间跨越九沟十岭一河,全长4公里。形若长龙卧岭,气势雄伟,实乃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一道奇观。
该项工程是以十座桥拱串联而成,桥身高处34.5米,低处10米左右。单跨为10米、15米、20米,三种规格以大小不一的桥拱组成,共有主拱153跨,拱肩附拱270跨。
经过三年的艰苦建设,三溪渡槽工程终于1975年3月竣工。
三溪渡槽的建成,标志着右干渠改道成功。它为五排水库右干渠三溪段,缩短主渠10.5公里,减少渠道工程占地150余亩,节约工程投资百分之四十左右。
群英渡槽
令人遗憾的是,在旧县工作期间,我还意外的发现了这里的一些未完渡槽工程。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未完渡槽应该是五排水库灌区渠道工程的一部分
农村实行大包干后,这些没有建设完的水利工程设施也就慢慢的变成了那个年代的遗迹。
五排水库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特定产物,也是上世纪武胜水电事业发展的缩影。虽然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但如今的五排水库仍在发挥着它的作用。历史也不会忘记,当年那些为五排水库工程建设而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作出巨大贡献的建设者们,他们的功绩永载武胜水电史和广大人民的心中。
参考资料:
冯林《武胜龙门阵——五排水库历沧桑》
郑仁荣《九沟十岭舞长龙——记武胜县三溪胜天渡槽 》
杨天志《回顾五排水库第三次复工建设始末》
相关内容,点击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