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社】二战空降战术

搬运自微信公众号海宁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Elite系列第136号:二战空降战战术-World War II Airbone Warfire Tactics。原作者Gordon L Rottman,绘图Peter Dennis。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特种空降武器

注意图A1到A4a采用了相同比例,图A4b至A5为较大的比例。

大多数空降部队使用的是标准的步兵武器,一些尺寸更为紧凑的武器得到开发以利于伞兵跳伞时携带。为达到这一目的它们或采用折叠枪托或可以拆解为两部分(所谓的可拆卸武器)或只是简单地将枪管变短。在战争的后几年,轴心国的空降部队再没有机会执行重要行动后,这些特种武器就不经常出现在战场上了,常规武器已经够他们用的了。

起初美国伞兵准备了一种带衬垫的所谓“格里斯沃尔德(Griswold)包”,这个包钩在降落伞右肩背带的一个扣上,是用来装拆解好的加兰德M1式步枪的。然而,这种半自动武器的复杂性会使步枪手无法在着陆区快速将它们重装,因此很多这样的包在部队一级被用来装其他种类的不可拆卸武器。折叠枪托的点30口径M1A1式卡宾枪(图A1a)的使用很有限,很多部队得到的都是传统的采用木制固定枪托的M1式卡宾枪。帆布枪套(图A1b)是跳伞时用来携带M1A1式卡宾枪的,它会通过套环挂在腰带的右侧;枪套的顶部带有索套用来固定在小腿位置,但这显然会造成着陆时的危险,所以索套要么系在膝盖以上,要么就干脆不系。

日本人也发展出了一种可拆解的步枪,但对于1942年就到来的空降行动,这种7.7毫米口径的二式步枪的装备显然有些晚了。另外,日本人还开发了一种带可拆卸枪托和可折叠手枪式握把的冲锋枪。

一些标准制式武器对于伞兵来说也是理想的选择,比如德国的采用折叠枪托的9毫米口径MP40型冲锋枪。在一些军队中,为新设计的冲锋枪配备折叠枪托或可伸缩枪托已成为普遍现象。德国的7.92毫米口径FG42型步枪(图A2a)则是一个罕见的例子,这种专门为伞兵开发的武器涵盖了步枪、冲锋枪以及某种程度上轻机枪的功能。作为选择性武器的这种“伞兵步枪”(Fallschirmgewehr)从左侧装填20发装弹匣,这是种创新,但也有缺陷,比如全尺寸的步枪弹药与短枪管的组合会产生巨大的枪口闪光。这种枪最初采用冲压金属枪托、后掠的手枪式握把以及靠后置的两脚架,之后生产的采用了木制枪托和改进的手枪式握把,同时两脚架移置接近枪口的位置(图A2b)。另外,缴获的法国的MAS 36型针型刺刀可以刀头朝前或朝后****管下方。

美国的60毫米口径M1式以及M1A1式火箭发射器,也就是所谓的“巴祖卡”火箭筒由于尺寸过长,伞兵跳伞时无法携带,所以在空降兵司令部的要求下,M9型和M9A1型火箭筒(图A3a)被开发出来。它们可以被拆解成两个31.5英寸(约80厘米)长的分段(图A3b),然后装在一种特殊的袋子里供伞兵携带。

英国人的2英寸(约51毫米)口径步兵排用迫击炮长27英寸(约69厘米);伞兵们装备的一款特殊的空降兵版2英寸口径迫击炮尺寸则裁剪到19英寸(约48厘米)。和基本型一样,这种迫击炮也可以发射9.6英寸(约24厘米)长的高爆弹(图A4b)和烟雾弹(图A4c)以及9英寸(约23厘米)长的伞兵照明弹(图A4d)。

被称为“甘蒙手雷”的英国82号手雷(图A5)虽然不是专门为伞兵生产的,但却是由第1伞兵营的亚瑟·甘蒙(Arthur Gammon)上尉设计的,它被英美两国的空降部队广泛使用,因此这种手雷也与伞兵们产生了普遍联系。弹力织物制成的黑色袋子可以塞进不同数量的塑料炸药,从而成为对目标物进行爆破的武器;它既可以用于对抗装甲目标,也可以在逐家逐户的争夺战中派上用场。炸药的导火线是“常备”的,在拔掉安全针然后将炸药掷出后,飞行过程中一条重力带会松开从而激活导火索;最初使用的4英寸(约10厘米)长的重力带被证明长度过短,短到甚至威胁了使用者的安全,之后它被11.5英寸(约29厘米)长的带子取代。

B:在埃本埃马尔堡垒之战中的“格兰尼特”突击大队,1940年5月10日

德国伞兵攻占比利时人守卫的位于阿尔伯特运河和默兹河连接处的埃本埃马尔要塞的战斗是空降部队对关键目标进行低成本高回报作战的经典战例,至此,这种新型的奇袭作战模式开始在战争中出现。理论上讲,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防御工事,埃本埃马尔要塞可以造成常规地面进攻的巨大伤亡,但陆军却又不愿意依赖羽翼未丰的伞兵。最终,是施图登特少将设法说服了总参谋部认定这次行动的有效性。虽然攻击主堡垒是整个行动中最著名的阶段,但为夺取堡垒附近的桥梁也有其他的滑翔机和降落伞突击小组加入行动。沃尔特·科赫(Walter Koch)上尉的突击大队拥有437名志愿兵,他们大多来自第1伞兵团第1营,其中362人(包括滑翔机驾驶员)实际参与了这次行动。这次任务证明了空降行动需要庞大资源投入的事实。4支人数超过90人的突击部队各乘坐9到12架DFS 230型滑翔机,滑翔机的总数为42架,此外还投入了58架Ju-52型拖曳/运输机。后者中的6架在三座桥上每座都投下了大约24名伞兵。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压制了比利时的防空火力,也阻碍了他们部队的行动,同时一架轰炸机负责向突击分队空投弹药。

虽然比利时的保卫者在防守计划、指挥和控制方面有许多失误,但这次行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所有德军人员的精心排演,以及滑翔机机降伞兵的高度积极性。要降落在堡垒上的“格兰尼特”突击大队的11架滑翔机中有2架因为缆绳分开而未能加入实际战斗,所以最终9架滑翔机上的61人要独自面对大约650名堡垒守军。

本图中,文策尔(Wenzel)上士的第4小队的一半成员正在攻击Mi-Nord机枪炮塔的射击孔;他们已经用塞在埃本二号装甲圆塔顶部潜望镜孔内的1公斤炸药把圆塔的“眼睛弄瞎了”(B1),而50公斤空心装药的炸药则杀死了圆塔内的守军——这是此类武器首次在战斗中使用。之后,他们继续用12.5公斤装药的炸药炸开一处射击孔(B2);这时文策尔(B3)和他的一名手下在另一个射击孔上吊装上大约呈半球形的50公斤重炸弹,还有一名伞兵(B4)在第3处射击孔内插上了一支烟雾罐。“格兰尼特”突击大队在半个小时内就摧毁了要塞的关键武器,并使被围困了剩余守军束手就擒,而他们自身只有6人阵亡,18人受伤。

5月10日的照片显示这个班用泥巴涂抹钢盔作为伪装,穿的则是不带大腿部口袋的纳粹空军第一版套腿连身跳伞服,跳伞服上仍然保留着陆军版的右胸前鹰徽。同时他们还穿着第一版的侧边系带跳伞靴。

C:在布隆埃瓦尔(BRUNEVAL)的英国第2伞兵营C连,1942年2月28日

28日凌晨,约翰·弗罗斯特(JohnFrost)少校的连的人员所组成的这支“杰里科”(Jellicoe)小队的成员正准备从南面袭击悬崖顶部的别墅(C1)和维尔茨堡雷达装置(C2)。训练期间和从海上撤退后拍摄的照片都显示小队的所有成员穿的都是第一版的棕绿色华达呢“跳伞服”,它们直接仿制自德国的同类服装。一些人在“跳伞服”右袖子顶部佩戴他们自己的降落伞飞翼资格章,而士官的军衔徽章只佩戴在右袖子上。这些人混戴着第一版(C3)或第二版的伞兵钢盔,两者都有模压的硬橡胶边缘,前者有一个突出的护颈后檐;所有的钢盔都用绳网罩住,Y字形的黑色皮脖带则连接护住下巴的衬垫。跳伞时,基本的37年版织物载具装备以战斗序列穿戴在夹克里面,落地后再把它们穿在夹克外面。战斗服和靴子都是惯常式样的,但许多人还携带了费尔贝恩·赛克斯(Fairbairn Sykes)军刀,军刀的钢尖头皮刀鞘被缝在右裤腿的外侧。数量庞大的MkII型斯特恩冲锋枪似乎为了这次行动已经装备给了弗罗斯特(John Frost)少校的连队。

右上角放大图:地图显示了进攻期间不同小队的行动路线。他们最终成功地从海上撤离,其中包括六名伤员、缴获的雷达设备的重要部件以及俘虏。行动中英军两人死亡,六人失踪。

图例文字自上而下依次为:碉堡;机枪阵地;雷达设施;路障;伞降区。

D:德国伞降入侵克里特岛,1941年5月

这是德国在二战期间实施的唯一一次真正具有战略意义的空降行动,但它几乎以失败告终,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空中运输部队的训练和协调不足使得空降部队降落的地方要么离防守方的目标太近,要么就直接落在了目标上方,或者意外的或是计划中的着陆点太过分散。英联邦军队的抵抗比预期的要强得多,空降行动在白天进行的脆弱性也比预期的要大很多;随后来自海上的增援部队也因英国皇家海军的拦截而损失惨重。

伞降和滑翔机降部队分两波出动:第一波是在5月20日上午,西部集团的目标是马莱迈(Maleme),中部集团的大部分部队则瞄准了卡尼亚(Canea)。当天下午第二波空降部队到达,中部集团的剩余部分在雷提莫(Retimo)附近降落,而东部集团则降落在了伊拉克利翁(Heraklion)。克里特岛上仅有的三座机场分别位于马莱迈、雷提莫和伊拉克利翁,而卡尼亚是该岛的首都和海军基地所在地;机场和港口的安全必须得到保证,以便能接收更多的空降和海上增援部队。最初的计划要求第5山地师的第100山地步兵团在西部空降,而该师的剩余部分连同第7航空师的支援部队一起作为增援部队待命,他们将通过空降或海路的方式到达伊拉克利翁。鉴于卡尼亚、雷提莫和伊拉克利翁的情况的不确定性,施图登特将军明智地把主要的努力方向转移到占领马莱迈机场上去,在那里德国伞兵取得了较多的战绩;但当他们从西边开始进攻马莱迈企图包围防守方时,战况发生了逆转。到了5月24日英联邦军队的司令部决定从南部海岸的Sphakia撤离,撤离行动从27日开始,于31日结束,但仍有12,000名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和克里特岛本地的士兵阵亡于此。皇家海军在克里特岛附近水域也因德国空军的攻击而损失了许多战舰。

两图皆为克里特岛地图,上图时间为1941年5月20日,下图标注时间为1941年5月21日及之后。

上图图例自上而下依次为:英国人的控制区;德国人的着陆点;德国的攻击波次。

下图图例自上而下依次为:英国人的控制区;德国人前进线路;英国人的撤退线路。

E:在梅登(Medyn)的苏联空降兵,1942年1月

在之前的进攻已经将德国的中心集团军群一分为二的情况下,1942年1月2日晚到3日凌晨,苏军进行了两次协同空降行动——在空投区7.5英里(约12公里)之外,协同的苏联第33、第43和第49军开始向前推进。只有31架飞机可以提供用来支持这次行动以及随后的空投和机场着陆行动,而极寒天气和厚重的积雪将会对这两项行动产生阻碍。

在北部,第210空降旅第1营的380人将负责夺取古谢沃(Gusevo)附近的村庄,同时摧毁连接古谢沃和Gireevo之间沙尼亚河(Shanya)上的桥梁从而切断通往梅登的公路。随后他们向东攻击德国在Pitovo和Fedorovka的阵地,并与第43军遥相对应。最终该营在1月11日与第43军的部队会合。

在南部的米亚特列沃(Myatlevo)附近,200人的西线伞降突击分队加上来自第250独立步兵团(营)的另外200人负责占领位于Bolshoye Fatyanovo的机场,并等待该步兵团的其余人员被空运进来。在这里,一些负责空投的飞机被敌军的防空炮火赶走了,事实证明,德国人的抵抗过于强大,然后再加上跑道上厚厚的积雪也阻止了运兵飞机的降落。尽管如此,空降部队仍然继续对机场的德国守军展开进攻,并在之后设法吸引住了整个地区敌军的注意然后他们还设伏攻击敌军车队并炸毁桥梁;1月20日,仅存的87名幸存者最终与第43军取得联系。虽然这次行动无法实现所有的既定目标,但苏军使用数量很少的伞兵就能够严重阻碍德军的行动和补给,并最终帮助拉开了两支被分割德国军队之间的差距。

左图为1942年1月3日至8日时的两军阵地态势图,图例自上而下依次为:苏军的计划伞降区;苏军实际伞降区域;苏军空降部队移动线路;德国人在1月3日时的战线。

右图为1月11日至20日时的两军阵地态势图,图例自上而下依次为:1月11日时的德军战线;1月20日时的德军战线;1月11日时的苏军战线;1月20日时的苏军战线;苏军空降部队移动线路;夺取的德国人据点。

F:空降进攻:美国第82和第101空降师,诺曼底,1944年6月

1944年6月5/6日夜间盟军空降兵开始着手对诺曼底的进攻,动用了3个空降师的这一行动是迄今为止此类作战中规模最大的。英国的第6空降师在计划中的桥头堡的东边着陆;这张图描绘了D日(登陆日)美国第82和第101 空降师在西侧远端的行动和部署情况。他们的任务是阻挡住德国增援部队接近滩头的前进路线,以及确保海滩前往内陆的路线的安全。第82师空降在了Ste Mere教堂的西北和西侧,相比封锁了科唐坦(Cotentin)半岛并保证了跨越梅特列河(Merderet)上大桥安全的第101师,他们深入内陆的距离更远。第101师伞降的位置接近犹他海滩的西侧和西南侧以及科唐坦半岛的北部,用以确保穿越大面积洪涝区的四条堤道西端起点的安全,进而夺取杜沃河(Douve)上的桥梁并封锁住滩头的南翼。伞降和滑翔机降部队分散的范围很广帮助了这些任务的完成——虽然是无意识的,但降落范围的广阔完全迷惑住了德国人,他们派出部队向不同的方向急行军以回应在广阔地区内多处空降地点的报告。

图例自上而下依次为:第82空降师着陆区;第82空降师移动路线;第101空降师着陆区;第101空降师移动路线;德军移动路线;德国炮兵连。

G:美国伞降信号员,诺曼底,1944年6月

大多数国家伞兵通过伞降或是通过释放滑翔机着陆的方式都是“盲目的”,它们依靠飞行员驾驶的准确性、辨别地标的能力以及在敌军炮火下保持编队的能力,所以很难对空降行动充满信心。只有美国和英国广泛使用了伞降信号员这一岗位;战术层面,他们是没有机会投入战斗的,但只要他们投入工作,就会运用多种手段让运输机有很好的机会准确识别地面的伞降区或着陆区。

被称为“尤里卡”(Eureka)发报机的PPN-1型和PPN-2型无线电信标可以向安装在领队运输机上的所谓“里贝卡”(Rebecca)接收机发送信号。图G1展示了装PPN-1型无线电信标的载具包,它固定在降落伞背带上。图G2展示了与PPN-1型非常类似的PPN-2型无线电信标拆包后是如何放置的(注意伞兵身上可以装10支汤普森冲锋枪弹夹的临时制作的弹夹包)。图G3人物手持着标准的SGR-536型“手持对讲机”,它经过改进连接上了BC-619型天线,这样就可以当作一台导航发射机来使用;人物的脚边还有一台M227型信号灯,它可以肩扛,也可以放在三脚架上。图G4显示伞降信号员们正在铺设AL-140型信号板,它采用高可见度的樱桃红色;这类信号板尺寸为12英尺×30.5英尺(约3.7米×9.3米),正面为红色、橙色或黄色,背面为白色,可以组合排列成字母代码来标记特定的伞降区或着陆区,或者展现其他信息。侧边的带子通过钉子可以把信号板固定住。另外伞降信号员还会使用的工具器材包括了闪光信号灯、彩色烟雾弹以及火盆。

H:农福尔岛的美国第503伞降步兵团,1944年7月3日

相比战斗跳伞,空降增援远非想象中的“惬意”,而且早期先驱们无法预见这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1944年7月2日,在第158(独立)步兵团于新几内亚西北部的农福尔岛执行一项两栖作战任务时,他们面对的日本守军的兵力和斗志都是不可知的,而如何在未来的行动中迅速保护住这里夺取的日本人的三条飞机跑道变得至关重要。因此,美军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天将第503(独立)伞降步兵团空降到该岛(“乒乓球行动”)。当时虽有如下的选择,但数量有限的登陆艇运送他们登岸需要往返多次花费时间太长,而坑洼泥泞的飞机跑道让机场的可使用区域颇为拥挤,这也让通过飞机运兵变得不切实际。于是,大批伞降这些增援部队成为了最快的方法。

从新几内亚的霍兰迪亚(Hollandia)登机的这一行动并非毫无危险。作为伞降地点的Kamiri跑道250英尺宽5000英尺长(约76米宽,1524米长),位置非常接近新几内亚岛的西北海岸;高大的森林一直生长到机场边缘,那里满是日本飞机的残骸、美国的卡车、水陆两栖车、推土机、帐篷和堆积的物资。跳伞高度只有400英尺(约122米)。两架引导的C-47运输机的机组人员(又一次地)没有重置他们的高度表,在只有175英尺(约53米)的高度就执行了跳伞行动。软泥覆盖下的飞机跑道实际上都是岩石般坚硬的珊瑚,7月3日第1营的739名跳伞者中有72人伤亡。尽管美军尽力清除跑道边缘的障碍,但在第二天第3营的跳伞行动中,685人中仍有56人受伤;最终有59人多处骨折,而指挥系统中的许多指挥员都受伤了。最终第2营的跳伞计划被取消,他们被空运到附近的Biak岛,最后的60英里(约97公里)路程由船运来完成。虽然2个营因为跳伞而遭遇了9%的人员伤亡,但他们的及时到达还是加快了对农福尔岛的占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