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知识|印章边栏的破残和技巧!

印章边栏的人为残破,是文人篆刻经历了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早期文人写稿工匠刻制(例如赵孟頫)的多为牙、角、玉之类材质的印章,刚制作出来时肯定边栏不是残破的。后来文人直接奏刀刻制的花乳石印章,刚制作出来时边栏也不应该是残破的。比较后期的丁敬等西泠四家,也不见得怎么残破。

我们现在所见早期文人篆刻的边栏残破,大多是使用和流传过程中形成。有一个说法:一位治印者刻制一枚印章后老觉得不满意,一不小心将印章掉在地上将边角磕破了,发现效果大为改观,后来于是就有意将印边弄破。

据说开始时是将印章和卵石同放在一个布袋里摇,后来人们觉得随意性太大,干脆用工具有针对性地将需要的弄破部位弄残破。其实“掉地而发现”的说法不一定真实,如前所说,印章在使用和流传的过程中边栏会出现破损,这个破损肯定会引起篆刻家的注意,特别是当篆刻家将崇尚的目光投向遥远的秦汉,发现古铜印因岁月腐蚀而引起的边栏残烂有令人不可言喻的美感,篆刻家“会思考”(韩天衡语),在探索篆刻艺术时对边栏进行一定的加工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边栏到底是印章印文的附属品,边栏的风格必须从属于印文的风格,这也是“会思考”的篆刻家必然会注意的。直到近现代,仍有一些钟爱文静典雅的篆刻家对印章边栏采取不残破或少残破的方法。

黄牧甫不喜欢初期浙派笔画的“锯齿形”,说过大概意思的话:古人作印章,刚做好的时候线条肯定光滑的,为什么要效仿残烂后的效果呢?牧甫中、晚期印章作品笔画直爽凌厉,边栏也是不残或少残。

王福庵、方介堪、韩登安等也有不少印章的边栏是工整的。当然,也有许多篆刻家印文取的是苍茫、雄浑的笔画线条,其中最突出的是吴昌硕、邓散木等等,相应的印章边栏也会苍茫、残烂。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导致了边栏风格的多样性,不单是不同的篆刻家会如此,同一个篆刻家的不同作品也会因印而异,工整与残烂完全应以印文风格为依归。

吴昌硕:《安持精舍》

篆刻家在刻制印章的时候,人为地营造了边栏的残破,目的是什么呢?

1、造成一种历史沧桑感。工艺品制作出来的时候——例如瓷器——会有一种“火气”,印章凌厉的边缘也会使人产生“有火气”的感觉。岁月的“鬼斧神工”正是消除这种“火气”的手段。通过模仿岁月消磨的效果,可以达到一种“化境”,达到“残”而“美”的目的。不过应得注意:这种为消除“火气”而致“残”,应该是“小残”。下面谈到的⑵、⑶两种目的,却多多少少是营造强悍气氛、制造“火气”的。

2、强调“石”的材质感。好的篆刻作品应该具备“笔墨刀石”四品,而将边栏大幅度地弄残破,可以有如国画画山石的皴擦,凸显石材的刚硬粗糙质感。齐白石的晚年作品多有这样的处理。

3、印文“笔、墨”风格苍茫,边栏也弄残破而求风格统一。这个前面已经说过,吴昌硕等人是这方面的高手。

4、破出透气的空洞或延伸的空间。笔画的平行靠边会给人局促感,可以将紧靠的边栏弄破透气。平行粘边,两线宽度相加为一条线,可将印边那部分宽度局部甚至大部刻掉(注意这和“借边”稍有不同)。印文线条的端点粘了边,可以有选择地将部分粘点的边栏弄破,给人以遐想延伸的空间,在刻制圆形或不定形(也叫随形)印的时候特别常用这种方法。

5、模仿封泥效果以及其他特殊效果。封泥原指封针竹简的泥团,古人在上面钤压了白文印的印痕,变成像朱文一样的凸字,仿封泥印章实际上是模仿拓片而刻的印。因为是泥的拓片,所以边缘呈斑斓状、不整齐的随意形。在刻制仿封泥印时有意模仿边缘的斑斓。

(“书”右上一垂为粘边,将部分边框刻去。“心”左上、“画”左下均为破边令人感到笔画有延伸的空间。)

前面我们讨论了印章边栏人为残破的目的,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残破的手段:

1、削,直接用刻刀的刀刃削割。其实也是“刻”的一种,不过一般“刻”是指用刻刀的刃角刻,而削是用刀刃中间的刃口斜靠在石边上割。常用的削,有稍削去印边直线的两端,甚至削去印角,或令边栏略呈圆形(其实也是模仿印角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也可以用“晃刀”削印边,令其外缘出现一些波澜。

2、敲,用刻刀敲打印边,这是最多使用的方法。敲可以是用刻刀的一边平面敲,但更多的是用刻刀的一个棱角去敲,如果刻刀另一端是圆的,也可以用圆杆敲。敲的力度和角度要视你要达到的残烂效果以及石头的坚硬程度而定。

3、刮,用刻刀的棱边刮。跟刀刃削不同,棱边一般都是锋利的直角(太圆滑的棱边就没效果)。刮可以消除其他残破方法产生的“火气”,特别是敲打之后印边会出现尖利的齿状,刮可以将其减弱。如果说其他方法是模仿“硬伤”,刮就是模仿“磨损”。

4、刻,用刻刀将空洞的破口、粘边的线或端点刻去。要注意刻断的边栏一般不要留下直角的断口,否则人为的痕迹太明显。

5、锤,如果刻刀的另一端是圆的,可以直接用刻刀的圆头去锤,但如果不是,就要另找圆头的工具了。锤是在较粗边栏的平面上选择位置锤,以造成粗糙斑斓的效果,锤的力度要注意。

这里讲的各种方法,主要着眼于朱文边栏,其实白文边栏也是一样的,只是朱文印章不单边栏的外缘要进行残烂的加工,边栏的内缘也可以考虑是否进行残烂的加工;而白文印章就只有外缘加工而已。

印章边栏的残破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残破必须弄得自然,是人为的,但尽可能做到不像人为的,而像是自然形成的。边栏的残烂是一个“营造”的过程,必须心中有一个大概的计划,比较复杂的应该在打稿时就要考虑,然后各种手段综合使用,必要时反复加工。不要盲目完全凭“偶然性”去达到效果。

文章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

  • 上海博物馆笔记(玺印馆小记)

    原文地址:上海博物馆笔记(玺印馆小记) 原文作者:缁衣人 X "晋归义氐王"驼钮金印西晋 篆刻是一门高妙的艺术,它以篆字的形式上通远古,又以简单的功用价值下接时世,用最简单的虚实技 ...

  • 印章边栏的破残和技巧

    印章边栏的人为残破,是文人篆刻经历了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早期文人写稿工匠刻制(例如赵孟頫)的多为牙.角.玉之类材质的印章,刚制作出来时肯定边栏不是残破的.后来文人直接奏刀刻制的花乳石印章,刚制作出来时边 ...

  • 印章边栏的破残目的和技巧

    印章边栏的人为残破,是文人篆刻经历了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早期文人写稿工匠刻制(例如赵孟頫)的多为牙.角.玉之类材质的印章,刚制作出来时肯定边栏不是残破的.后来文人直接奏刀刻制的花乳石印章,刚制作出来时边 ...

  • 篆刻知识 | 叶一苇谈“篆刻非印章”

    作者简介:叶一苇(1918.4.13-2013.2.26),男,字航之,号纵如,别署熟溪子.龙马山人,浙江省武义县人,西泠印社原理事,著名书法篆刻家,篆刻理论家,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原顾问,浙江省文史研究 ...

  • 篆刻知识点分享,印章边栏刻制技巧及印面构思、设计讲解

    篆刻知识点分享,印章边栏刻制技巧及印面构思、设计讲解

  • 治印如造屋,篆刻印章边栏的处理艺术,印边盘活印势

    印章的边栏是一枚印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有"治印如造屋"之说.造屋必有根基.墙垣.屋瓦.门户.印之边栏犹如屋之根基.墙垣.屋瓦.门户等. 因此,印边的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枚印章 ...

  • 篆刻之破残自然美

    篆刻之破残自然美

  • 「篆刻知识」:隋、唐、宋、金、元印章赏析

    隋代统一南北,年代虽短,印章制度却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动,印章以实用为主,印面变大,朱文印增多,印文线条开始缠绕折叠等等.自此,随着文人的参与,官印与私印开始彻底地分化了,并产生了许多全新的印章类型. 1 ...

  • 印章知识大全,这是最全面的篆刻知识了!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商 ...

  • 印章技法讲座|印章边栏分类(十二)

    朱文类之朱文栅栏式边栏 在方形的朱文边栏中间加上一竖画,将印面左右一分为二:有的在朱文边栏中加上了两三道甚至三道以上的竖画,就像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栅栏一样,故称这种边栏为栅栏式边栏,或叫竖栏式边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