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的哲学史太难,这个30岁的男人会用一篇文章告诉你
1
直到现在,还不免时常想起《低俗小说》里萨缪尔·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扮演的男主角朱尔斯(Jules Winnfield)。
一个为老大杀人无数的枪手,每每杀人前背诵一段半真半假的《圣经》语录,却在被连射数次却毫发无伤之后幡然醒悟,从此浪迹人间,不知所终。
昆汀没有告诉我们他后来的何去何从,但我却禁不住为他构思了很多人生结局:或者遍读人类经典,找到终极归宿;或者寻找一生,在等待中了结自己;更或者悟到自己之前的醒悟无非另一种执迷不悟,又做回杀手。
我喜欢这个不知所终的开放式结局。在醒悟之后,朱尔斯并没有立刻投入对上帝的信仰中去。真正驱使他放下屠刀的,是他意识到了自己对命运和世界的无知。过去杀人时背诵的那段语录,自己对之毫无理解。自以为是的信念,原来无非是入戏太深的幻觉。
2
在第一次看过这部电影后的若干年,我离开了自己本科所学的商学专业,改学哲学。
现在想想,之所以朱尔斯打动我,倒也不是因为商学这个专业充满了杀手般的硝烟味道,也不是因为自己遇到了什么生死奇迹,而是因为朱尔斯能够重新推倒自己过去的全部信念,重新把已有的答案变成问题,甚至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换句话说,他让我突然发现之前的自己,无非只是在背诵一些规定的人生台词而已。这既让我感到沮丧,但同时却发现了更多的希望。
任何选择都会有代价,改换专业也是一样。
最大的代价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中都不能完全确定自己是不是还在背诵台词。
每过几年,我都发现过去的自己没有完全摆脱演员的设定。但代价同样也是收获。
最大的收获是,我开始懂得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没有彻底完成的那个时刻,而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推倒重来、重新检讨的决心。
3
在这方面,我庆幸自己当初选择哲学的决定。和立刻投身某种信仰不同,学习哲学,答案永远比解决重要。尤其是熟悉了如此纷繁多样的哲学观点与价值取舍之后,你真的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已经有人提出过,而所有的答案,都已经被人质疑过。
会气馁吗?有一点,但更多的还是满足,因为自己看到了人类思想更高的可能性。这的确要比浑然不觉自己的无知更幸福一些。
从这个角度说,作为职业,哲学未必能带来超出投入太多的回报,但作为志业,我却像是一个幸运的小偷,发现了永远也搬不完的财富。这种永远也搬不完的状态,才是这种生活方式最迷人的地方。
因此,我更愿意用林中小路而非纪念碑或者高山流水来形容哲学。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塑造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哲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操作手册,而是永远充满未知的历险与旅行。
这并不是说,只要永远静静做一个没有取舍的观众就好。最终仍然会有一些哲学道路更吸引自己,而另外一些分叉的世界,则可能永远不会走入太深。但无论如何选择,都要比未经反省的不假思索更经得起考验。
4
人生在世,总需要活着的道理。当自己接受了一套道理,而且还能理解很多与自己不同的道理时,自己就不再是醒悟之前的朱尔斯了。
因此,朱尔斯当然能够重新做回老本行。我相信如果有一天朱尔斯做回杀手,他会真正明白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会比过去的自己更加坚定与无畏,而且这种无畏还能带着一丝自嘲。
学习哲学,不意味着必须抛弃已有的生活去选择学术道路。与初学哲学时的心态不同,现在的我不再认为人生决不能背诵台词,相反,背诵台词也是人生的一门必修功课。
但与没有接触过哲学时不同,哲学让人在走上人生缤纷多彩的剧场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也懂得他人的角色,更懂得除了表演,还有谢幕后的生活。能够自由地在背诵台词与放下屠刀之间切换,就达到了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真正和解。
5
为了让这种和解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为大家奉献上了《哲学闪耀时》这档哲学课程。在准备过程中,我屡次想到这十几年学习哲学的经历,还有这个杀手悔悟的故事。我真的具有了一些智慧吗?我想如果有的话,那也要归因于对这些思想巨人的学习。
哲学,绝对不是一条不食人间烟火的自我放逐之路。相反,这些伟大的心灵比任何人都更为深刻地理解人类的真实处境。
人类需要意义,正如饥饿的人需要面包。
尼采说,即便追求虚无,也不能没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