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之旅(七):薄荷岛——历史颇悠久,西方味更浓

“一个社会里最虚的东西,如宗教,成见,迷信,禁忌,行为的动机,对于权力的态度,历史的作用,个人和集体的道德,受教育和教人的准则,为什么不影响一国人民的作风,不影响一种文化的发展,不影响到各个领域,如投资,生产,贸易,经济增长率等等方面呢?“

——阿兰﹒佩雷菲特

踏上薄荷岛,第四个想不到的是,薄荷岛是个历史悠久的成熟岛屿,西方帝国殖民主义者留下的深深烙印在岛上处处可见。

薄荷岛究竟有多久的历史无从知晓,但薄荷岛的面积有大约4000平方公里,且物种繁多,气候宜人,不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欧)8000年前还处于3000米厚的冰盖之下,人类无法生存,所以,薄荷岛在12000年农业革命前的石器时代就应该已经有人烟了(这是我猜测的)。进入农业社会后直到今天,薄荷岛的居民一直以农业和渔业为生,靠种植椰子和大米,以及捕鱼为生,过着闲适恬逸的田园生活。

现在知道的是,16世纪,整个菲律宾群岛(包括薄荷岛)都沦为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薄荷(Bohol)岛原来叫Boho,是16世纪的西班牙殖民者用大舌音误发成了Bohol。据资料记载,1565年当地首领达图和西班牙登陆者米戈歃血为盟,正式接受殖民者的统治。受西班牙人的影响,薄荷岛居民大都是虔诚的天主或基督教徒,岛上有50座像模像样的教堂,而最出名、历史最长的就是下面这座巴克雷扬教堂。

巴克雷扬教堂简介:“建成于1727年,是该地区最古老的珊瑚石教堂。巴克雷扬教堂是亚洲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是菲律宾保存最完好的由耶稣会建造的教堂之一。”

1484年,哥伦布在说服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对其投资后,发现了新大陆,新发现带来了殖民地,殖民地带来利润,利润建立起信任,信任转化为更多资助探险的信贷。在这个循环过程中,西班牙帝国迅速崛起,西班牙殖民者的足迹遍及大部分欧洲、北美、南美和菲律宾群岛。跟随殖民者而来的是资源的掠夺(薄荷岛上的天然珍珠资源丰富)和文化的渗透。而这座巴克雷扬教堂就是文化渗透最具说服力的见证。教堂的入口处,耶酥像旁边还供奉着一尊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的塑像,塑像头戴金冠,手持权杖,但面部的肤色却本地化了,呈棕黑色,西班牙人种在此变成菲律宾人种了,挺搞笑的。

除了宗教传承西班牙天主教的衣钵之外,薄荷岛上的建筑至今依然保持着西班牙的风格。车行在路上,我对同伴们开玩笑说:“怎么感觉走进佐罗电影的场景里了。”别说,大家还皆有同感。当然,宗教和建筑之外,还有风俗习惯和行事风格(如候机大厅里有教堂和唱诗班,以及种种职业道德),这些个西方的文化因素已经深深地浸入进薄荷岛人的骨髓。

菲律宾1594年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爆发美西战争,12月10日,西班牙被美国打败,签署《巴黎和约》。美国政府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购买菲律宾主权,此后,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直到1946年菲律宾取得独立。菲律宾受美国影响的主要表现为,英语和菲律宾语同时成为菲律宾的国语。

宗教是西方的,建筑风格是西方的,风俗习惯(如节假日庆祝和婚丧嫁娶等)是西方的,行事做派是西方的,语言也是西方的(可以想象教育方式也是西方的),就连在薄荷岛上最大购物中心里出售的包装商品亦大都是西方的。

了解了菲律宾这段历史,就知道为什么在如此强硬的杜特尔特总统面前,亲西方的副总统莱妮·罗布雷多仍然有市场,有支持者,从而时时威胁着杜特尔特的政权,时时有翻盘的可能了。因为,经过了300多年西班牙的统治和100多年美国的统治和影响后,菲律宾人视己为西方人,在其骨子里,他们是倾向西方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