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演员银幕上擅长塑造高干,演技不输李仁堂,却57岁去世,身后还一无所有


如今再说王尚信这个名字,各位有没有感到有点陌生?
但如果我说起他之前在银幕上所塑造的那些角色,我想也许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吧。
是的,他就是曾在重拍版电影《南征北战》中扮演我军师长,在《佩剑将军》中扮演贺坚,在电视剧版《高山下的花环》中扮演雷军长的那位演员。
各位对他昔日的影视剧形象,是否还记忆犹新?
但这么多年来,却很少有人会专门说起这位演员。
渐渐地,大家对王尚信这个名字,也就不再熟悉。
今天,雅清就想跟大家说说他。说说这位已经被很多人所遗忘的表演艺术家。
1931年,王尚信出生于河北省良乡。
他之所以能走上文艺之路,与他读书时的老师有关。
这位老师名叫管桦,是位地下党。他很看好王尚信,就重点培养他,并安排他在《兄妹开荒》等秧歌剧中出演角色。
这使少年王尚信从此爱上表演,并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就考入进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因为王尚信拥有得天独厚的个人条件——身材高大魁梧,又长得浓眉大眼,气质很硬,声音又很宏亮,所以他很快就成为了台柱子。
在青艺的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如《刘胡兰》中的村长,如《洞箫横吹》中的刘杰,如《三代人》中的李玉和,如《李双双》中的喜旺等,都是那么栩栩如生。
60年代,他还曾在话剧《青松岭》中扮演过万山大叔,非常成功。
关于万山大叔这个角色,各位更熟悉的,自然是李仁堂所出演的那个版本,毕竟他曾先后两次携此角亮相大银幕,并一鸣惊人。
但实际上王尚信版的万山大叔,与李仁堂相比,也毫不逊色。也可以说,他的演技,是完全不输李仁堂的。这一点,在后来王尚信主演的电影中,就可见一斑。
王尚信登上银幕的时间不算早。
他所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是《燎原》,拍摄于1962年。他在其中扮演男主角雷焕觉。
那年,他31岁。
他因此成名,被更多观众所熟知。
当时有很多电影片约找到他,但都被他推掉了。为什么呢?因为剧院有很多演出任务,他无法分身。
因此更多的时间,他是在话剧舞台上,塑造着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
后来,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王尚信所扮演的角色,大多都是高级干部的形象。
我想,这与他的外形、气质以及深厚的表演功力有关。
他的身上,仿佛自带强大气场,让人不得不服。
比如《南征北战》中的我军师长,在1952年的老版中,这个角色由著名演员陈戈扮演,其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台词,但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在1974年重拍的新版中,王尚信扮演的师长,凭借富有激情的表演,同样达到了石破天惊,气势如虹的效果,令人难忘。
然后在1982年,他又在《佩剑将军》中出演了儒将贺坚,他通过沉稳含蓄的表演,将这个角色塑造得真实可信,感人至深。
1984年,王尚信出演了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他在其中扮演雷军长一角。
当他接到这个角色时,显得无比激动,拥有强烈的创作冲动。
然而真要演,却有些“打鼓”。因为他很怕自己的表演落入俗套,令观众不满意。为此,他花了众多时间沉浸在这个角色中,并为雷军长设计了许多能够体现性格和情绪的动作。
如在剧中,雷军长发火甩军帽的动作,就非常传神,十分生动地体现了这位高级将领的坚毅、豪爽、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而在烈士墓前的那场戏,他又处理得层次分明,情感细腻,面对烈士举手敬礼的画面,久久地印刻在观众脑海,挥之不去。
在王尚信的演艺生涯中,有一个角色,我觉得是难以超越的。
那就是《直奉大战》中的冯玉祥。
他的表演,完全可以用“神形兼备”四个字来形容。
首先他的外形,与冯玉祥很接近。
其次他的那种粗线条式的表演风格,也与冯玉祥这个角色,又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
他将真挚而深切的情感,全都倾注到了角色身上,再通过高超的演技展现出来,带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和风格,但却显得十分真实可信。
这实际上,就是内在功力的体现。
他在《直奉大战》中的表演令人回味无穷。他因此还获得了长影厂小百花奖。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部电影,竟会成为他最后的作品。
1988年7月26日,王尚信猝然去世,年仅57岁。
他看上去很牛高马大的样子,但实际上身体并不是很好。
多年的辛苦操劳,使他积劳成疾。
王尚信是中国青艺的台柱子演员,是真正的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然而他去世了,身后却一无所有,并没给家人留下更多财富。倒是他曾经塑造过的那些银幕形象,依然闪亮在光影的世界之中。
如今再说王尚信,不知唤起了各位怎样的记忆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