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谈艺】国画大家方增先的人物作品欣赏

▲画家方增先

方增先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物画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人物,中国画坛“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他将一生的情感倾注在现代中国人物画个人风格的建立上,表达自己的精神气质及对社会的认识。他是一位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大家。

方增先作品

方增先出生在浙江浦江县西塘的一个小山村。他一直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喜欢山野里简朴自在的生活状态。农民淳厚的品质深深吸引了他,这种情感始终流淌在他的作品中。后来到杭州和上海工作后,他选择到西藏草原深处创作藏族人物作品,也是因为那里的人和景色有着他所向往的品质,让他觉得可爱可敬。上世纪80年代,他每年或隔年总要去草原住一段时间,并创作了蜚声画坛的《帐篷里的笑声》、《母亲》、《祭天》等佳作。方增先并不拒绝城市人物题材,他曾对城市的农民工比较感兴趣,试图深入他们、画他们。但毕竟已不是年轻人,很难接近农民工及其劳作现场。于是方增先找老家的包工头、建筑老板,通过他们请一些农民工一起吃饭交流。不过这种接触与他想要的心灵沟通仍有较大距离,最终只好放弃了这类题材。

方增先作品《海燕》

方增先作品《和奶奶在一起》

纵观方增先的艺术人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但在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艺术家自身拥有的特质。1954年,方增先研究生毕业留校助教。次年,浙江美术学院恢复中国画系,原本专攻油画的方增先转入国画系。天资聪颖、勤奋钻研的他利用学院的教学资源,博采中外各家所长,创造出一套融合西方素描法、人体结构法和中国水墨画的新颖的中国画人物表现方法。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中国画的人物造型问题,走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方增先创作的《粒粒皆辛苦》、《说红书》、《艳阳天》均是他写实人物画的典范之作,也是“新浙派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蕴涵着艺术、历史、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的丰富价值和意义。

方增先作品《粒粒皆辛苦》

方增先作品《祭天》

以积墨法为例,方增先受到中国山水画积墨法的启发,将其引入自己的人物画创作,用以增加所画人物的厚重感和质感。他用积墨法绘制的人物,给人凝重而沉郁的审美感觉,带有岁月的沧桑和苦涩味,与传统中国人物画的笔墨所传达的文人式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有很大不同。从乡村走出来的画家方增先认为,这恰好可以表现自己内心一直关怀和敬重的对象——那些质朴的农民和牧民们所代表的劳作大众。作品《家乡板凳龙》是他采用积墨法创作的成功之作,题材取自他家乡的传统民俗活动“舞龙祈愿”。在方增先笔下,可以看到用厚重的积墨画法表现的人物簇拥在一起,或抬头望天,或击打乐器,或低头行吟。人们呼唤着、期望着,那是生命的力量在顽强地撞击着命运。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方增先使用的积墨法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所展现的浑厚、苍凉与悲壮,是历代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经历过的集体体验。

方增先作品

正是在历史和人性的层面上关注着劳作大众的生存与命运,对人生的疾苦有着极大的同情,对生命的抗争有着由衷的敬重,才使方增先的艺术创作具备了人类视角的高度与大气,而这些品质在当今中国的艺术领域中恰是最为缺乏的。

方增先为《艳阳天》所绘的彩色插图:(一)

方增先为《艳阳天》所绘的彩色插图:(二)

方增先为《艳阳天》所绘的彩色插图:(三)

方增先为《艳阳天》所绘的彩色插图:(四)

方增先为《艳阳天》所绘的彩色插图:(五)

方增先为《艳阳天》所绘的彩色插图:(六)

方增先为《艳阳天》所绘的彩色插图:(七)

方增先为《艳阳天》所绘的彩色插图:(八)

方增先为《艳阳天》所绘的彩色插图:(九)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