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最强本科生”揭晓

11月12日下午,2020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本科生)答辩会在法律图书馆报告厅举行。15位候选人先后分享各自在清华园的成长经历。

答辩现场视频

15位候选人完成答辩后,现场评委投票,选出了前10名。

一起来认识他们:

蔡烨怡

在自动化系的本科学习之外,蔡烨怡还与医学院、机械系、信息学院的同学组队,进行了“基于脑机接口的半机械蜜蜂飞行控制系统”的SRT项目研究,并承担项目的学生负责人。蔡烨怡和小伙伴们将外部电信号和昆虫脑电信号建立联系,诱导飞行行为。其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并获得了清华大学第37届挑战杯二等奖和最佳新秀奖。

谢廷玉

谢廷玉的推研成绩专业第一,曾获一二·九奖学金、英华学者奖学金、人文学院院长奖学金等,在牛津大学交换期间,过半课程取得A或者A+。

“思接今古,道贯中西”。谢廷玉曾用八个月时间梳理“塔克-伍德命题”四十余年的争论,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发表文章,该文章同时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张晨

张晨成绩优异,推研学分绩排名全系第一,学分绩平均3.8,其中由计算机系和数学系开设的课程全部为4.0。正是凭借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张晨在进行科研创新的过程中也显得游刃有余。

在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专场上,张晨与队友仅用2/3的规定时间就完成了所有赛题,实现清华大学在该竞赛上的首次夺冠。几年来,张晨和团队在国际大赛上屡次获奖,成绩斐然。除了征战竞赛,张晨以实际需求为工程应用背景,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面向国产众核处理器的高效锁,便是张晨针对“神威·太湖之光”的技术发展进行的科研项目,而研究的结果也转化成论文发表在了顶级国际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上。

刘泓

在介绍人汪玉眼中,刘泓不但学业成绩优秀,还有勇于挑战的精神。在不断努力下,他共有91学分取得了A或A+的优异成绩,推研成绩排名电子系第二。

对于科研,刘泓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敢啃硬骨头,提出了对可迁移特征的独到理解,并提出有理论保证的算法,学到可迁移特征,改善迁移学习的效果。随着探索的深入,刘泓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顶级会议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三篇论文,Google Scholar累计引用86次,并成为清华计算机科学A类学术会议期刊审稿人。

解海鹏

解海鹏曾入选能动系“学术优才”计划,进行“页岩损失气评估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目的是为我国页岩储层含气量评估提供更准确的方法。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更精确的数学模型,大幅提高了实验效率。连续两年在年度综合考核中均获优秀,“一颗勇敢的心,让我勇于进行科研探索”。

刘素嘉

目前,刘素嘉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SCI期刊论文、1篇EI论文,获得清华大学“挑战杯”二等奖、清华大学优秀SRT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科技之星水利创新大赛一等奖。在自身科研之外,她努力发挥引领作用,担任清华大学“未来灾害调控”兴趣团队队长,以团队制度带动科研积极性。

王佳恒

在老师的指导下,王佳恒开展了量子声学这一前沿方向的探索;他曾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维学院研修,学习Transmon电荷量子比特、微波腔的制备、Qutip应用于模型的仿真计算、低温系统的使用和电子设备的操作;他对于量子声波与超导电路的耦合的研究入选国际会议Quanntum 2020,他在这场会议上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口头报告。

宫栋宇

宫栋宇借助“星火计划”的平台,得以和Jan Theeuwes教授取得联系,并在今年年初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研修。期间,宫栋宇独立完成了四项心理物理学实验,得到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并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的身份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了SCI期刊 Atten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上。

王雷捷

怀着对文理通识的热爱,王雷捷进入了新雅书院,并选择了计算机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他曾作为英华学者赴牛津访学,访学期间,在计算机课程之外,他还修习了共计44学分的哲学课程,均获得A-及以上评定。

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他深入人工智能公平研究,在具体的案例中理解公平,最终获得“闯世界”计划A级评定,并受导师邀请,于大四继续研究。“正是受益于文理通识的教育,我能够跳脱出算法本身,去认识算法背后热血的人。”王雷捷说。

陈逸贤

陈逸贤师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高研院客座教授林潮继续进行探索,被评价为“十余年来在清北指导的最优秀的学生”。除了强大的学习能力,陈逸贤还在课外出征国际公众演讲比赛,赴伦敦与50多个国家的冠军同台演讲,标准的口音不仅让他在比赛中收获了全球六强的荣誉,还让他有能力帮助园子里的同学,为《科技英语视听说》这门课程录制了30余篇课文范读。

在大学三年间,他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在上海参加国际行星系统会议并作报告、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受邀作论文讲解、在德国海德堡Exoplanet Ⅲ会议作海报展示……7次国际会议参会/展示经历让他在全球各地都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

据了解,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于1989年设立,是学校授予在校学生的最高荣誉。今年是特等奖学金评选办法修订后实施的第二年,在以往评选的基础上,学校一方面强调以德为先,引导和培育优良的学风,另一方面也严格评审的流程,充分发挥公示环节的监督作用,希望特等奖学金的获得者,能够充分地体现清华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勇气和担当。

“中国谢尔顿”火了,能打的不仅仅是颜值。

在清华大学公布,特奖候选人消息之后,评论区是这样一番景象...“有颜有才,上帝太不公平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网友口中的这位物理系同学,,不仅仅颜值能打,还被称为“中国谢尔顿”!

据介绍,初入数理大类的陈逸贤同学广泛地涉猎不同方向课题,通过SRT中分析费米望远镜探测数据,对天文方向产生了兴趣。

大一下开始,明确了方向的他,成绩迅速进步。在基础课程之外,陈逸贤还选修了天文系研究生课程,完成了30分钟的全英文报告,给授课的白雪宁教授留下深刻印象。在进一步确定了行星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后,他努力投身科研,师从的林潮教授夸赞他为近十年来自己教过的最优秀的清北学生。

目前,在天体物理这一研究方向上,他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3篇论文(小编:估计很多人也看不懂,我就不列了)

不仅物理很强,英语也很强

早在2017年,陈逸贤在杭二中读高三时,他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拿到高中组总冠军。读大二时,他第二次参加21世纪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第二次拿到冠军。

网上仍可以看到当年他比赛的视频:

为什么英语这么好?陈逸贤自己说:“我的父母都是大学的英语老师,所以从小有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老妈给我拿了一本《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串读,每天给我半英半中地读一点,一周读一章。从那时候起我就特别喜欢读原著,初高中的时候也是一周刷三本这种速度不停地看。”

上初中后,陈逸贤成了英国科幻电视剧《Doctor Who(神秘博士)》的“骨灰粉”,先后翻译了几十集,曾经梦想要当这部电视剧的编剧。课余,还写了十多万字的英文科幻小说,他说当时在网络贴吧里,自己是大神级人物,有一群粉丝在追随。

“初三后学习紧起来,我就不玩贴吧了。现在我人已经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我的传说。”

除此以外,陈逸贤还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语言能力,促进基础科学的研究和交流。仅在大学的3年期间,他有着7次国际会议的参会/展示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陈逸贤课余积极参与文体活动,3年来跟随集体参加了10余场校级演出。而其本人,还是校艺术团合唱队的一队队员。

从来没有什么天才学霸,只有厚积薄发!看完你还打算睡懒觉吗?

考博经验、博士生活、博士感悟等相关文章:

后台回复“8”或“八”获取:

《博士研究生自我放弃指南》

《人大博士告诉你谈恋爱的9个经济学原理》

《一个北美文科博士的留学感悟:过河卒子,生活残酷》

《博士越来越难考?看看这些985 高校的要求及建议!》

《人大教授聂辉华:如何成为一名一流的经济学博士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