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故事会】龚增元|退休这些年(七)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云峰诗友会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诗联年度热帖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黄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链接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

作 者 简 介

龚增元,湖北罗田人,年逾古稀,微信昵称老者,现居乡下老家。大学文化,从亊中学教育近半个世纪。酷爱文学,退休后尝试写作,所写文学作品多发表于纸媒、网络公众平台,《九天文学》特约编委。著有《耆年杂集》《乡土情缘》。

退休这些年(七)

龚增元

《耆年杂集》这本书集个人内部出版后,不少亲朋好友、昔日同学同事、历届学生纷纷索求,我都一一赠送。尽管文字平淡粗浅,叙事简单直白,没有文学韵味,难怪,体内什么细胞不缺,独缺文学细胞,可能父母家穷没读书是个文盲,他们没有文学细胞也就没有这个遗传吧。

那些朋友同事学生拿到书后,绝大多数对本书给予了充分肯定,给我鼓励,有的在微信中还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让我醍醐灌顶。
让我备受感动的是,《九天文学》主编、著名诗人、青年作家赵嘉盟先生给书集写来了书评,用他特有的诗人、作家敏锐的眼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鼓励,鞭策我在乡土文学(尤其是写人物散文)这条路上愈走愈坚定,愈来愈觉得对文学就是一个爱、一份执着。让我由糊涂逐渐变得明白了一些。

赵嘉盟先生在书评中写道

龚老师退休多年,通过积累和创作最终完成《耆年杂集》一书,内容主要以故人往事为主,词釆不算华美,但真挚的情感犹如春雨滋润心田,总能让人静下来,仔细地感受这些汉字、词句的魅力,你会摆脱车水马龙的吵闹,倾心于每一次指针的跳动,你会忘却生活的疲惫,铸造一双更深邃的眼眸,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他在书评中还写道:

《耆年杂集》这本书的记录和回忆,就令我新奇和温暖。老屋,瓷缸,布鞋,三转一响……对于老辈人家来说,是珍贵的回忆,对于我们这些年青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穿越体验。从土砖瓦墙到宿舍公寓楼再到自家的两层小楼,从受尽苦难的奶奶父辈到子侄孙辈的美好生活,从缺衣断粮到温饱富强,这是时代留下的谜底,也是一辈人辛苦耕耘的收获,更是时代变迁、国家改革开放的福利。龚老师将自己的回忆与经历视为珍宝,将最爱的家人和友人悉数记录,看似平淡的一生,却蕴藏了时代的潮流,隐藏了时代的精神……对时代对祖国怀着一颗赤子感恩之心……他的文字中没有霓虹烈酒,高山草原,是充满泥土的芬芳和火热的光泽,像夏夜的月皎洁无暇。也只有用泥土和火烧筑的文章才能象人俑般鲜活永存,留住真情。

炽热的评说,鼓励着我在文学之路上蹒跚前行;文学之前辈扶持着一位古稀老人在文学的园地里奋力耕耘!尽管脚印深深浅浅,尽管秋后收获产量、质量没达到愿望,但我作了实实在在的辛勤劳动,那汗水是苦涩的,同时也是甘甜的。

我深深知道:我文学的底子薄,语言的功夫差。十年文革内乱时,正是我辈好读书的黄金时段,却被那荒诞的年月耽误了。回农村做了农民。做水库,挖沟渠,改田地,筑大堤,送公粮是我那段时间的必修课,不做冇得工分,冇得工分就没工分粮,就得饿肚子。白天累得个要死,一到晚上倒头便睡,哪有时间读我喜欢的文学作品。

现在虽说退休了,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读点书,但是人老了。拿起厚厚的文学名著,头昏脑胀,精力不济。但我还是坚持每天读个把两个小时。几年时间里,重温了经典的四大名著,重读了《家》《骆驼祥子》《鲁迅全集》《围城》《人生》《平凡的世界》《创业史》《白洋淀纪事》《莫泊桑短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红与黑》《堂吉诃德》等中外名著。

每读完一本书,我的心灵就被洗涤一次,情操随之被陶冶一回。尽管重读的效果不佳,前读后忘,但我在任教的几十年里利用课后跟学生一起阅读过上述那些书籍,重读也就有些印象。尽管记忆力差了许多。我在读的过程中,尽量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挖掘那些人物的描写,细节的描写,环境的描写在作品中所揭示的典型意义和作品反映的社会深度。不是紧要处一目十行,紧要处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像耕牛吃饱青草躺在牛栏的地上慢慢反刍。从中汲取精华来提高我的文学艺术素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