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最有哲理的诗,短短四句,就让我们知道人生最后皆幻影

一位七岁的孩子能写出怎样的诗呢?现在的孩子小赫赫不知道,但是在古代,七岁的孩子真的是不敢低估。家住义乌县城北的骆宾王,在他七岁时,就以一首现在无人不知的《咏鹅》惊诧了众人,一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是多么的形象啊!同样是七岁的年龄,深受唐玄宗喜爱的缪氏子(姓缪的孩子)就用一首经世济民情怀的《赋新月》入选《全唐诗》: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另外杜甫、王勃、张九龄、韦温的大名也早在七岁时响彻文坛。

难道神童诗人只能在唐朝,宋朝表示不服!

第一个站出来的就是黄庭坚。他带着他的七岁作品《牧童诗》来了,其中的讽刺意味十足,手法老练、思考深度之深,实在不像是出自一位七岁的小孩之手。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一个七岁的孩子竟然已经将人生看透,在诗中进展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似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对自己的孙辈所作的一番教导:名利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虚无缥缈的,切不可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追名逐利上,而是要用最平和真实的心态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否则最后只会是一场空。古代极早的开始传统教育,使得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写出绝美的诗篇,但是像黄庭坚少年时就可以用上帝视角,在道德的最高处俯视芸芸众生,写出如此深刻的诗句却少之又少。少年成名的黄庭坚在后期的发展中得到老师苏轼的真传,其文风更像一枚针,瞬间就能刺穿人们心中最为软弱、社会上最为真实的一面。晚年的组诗《杂诗七首》,就写得既生动又深刻。其中,开篇第一首就是七首诗中最具哲理的:

此身天地一蘧(qu2)庐,世事消磨绿鬓疏。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华发已生,岁月蹉跎

第一句就直抒胸臆,深刻至极:天地就像是一间屋子,而人就生活在其中。每个人都被人生间的琐事所烦恼,这些烦恼让乌丝变白发,年轻时不懂的道理,到了老了才明白怎么回事!可是已经晚矣!一切都来不及了。前两句的深刻思考,可以说先是从思考中抛出了一个疑问,究竟是什么道理让人如此后悔呢?此句作为开头,突出了作者的思想境界之高,晚年的黄庭坚回想自己的一生华发已生,但是仍旧壮志未酬,在岁月蹉跎中不得志,但是也只有无奈的感慨。似乎他想起了自己在少年时发出的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豪言壮语般这样的感叹。

及早从幻想中醒来,认清自己三四句“真得鹿”与“梦为鱼”分别是两个典故。前者是引用《列子集释·周穆王篇》中蕉鹿梦的故事,后者出自《庄子·大宗师》的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毕竟几人真得鹿”,人生在世,很多人在追求着权势富贵,有几个人真正想过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呢?追求权力富贵的人真的就很幸福吗?他们以为自己是一条无拘无束的鱼,却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无端忙碌而已,最后仍旧是一无所有,所有的过往全部都是虚幻。

黄庭坚的这首诗写得通俗易懂,其中没有什么佶屈聱牙的词汇与典故,开头就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其后再用两个典故说明了这个世界上人们的“幻想”,他想用这样直接的语言告诫人们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早日从争名夺利的幻影中走出,面对最为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内心最纯真的一面,而不至于到最后一无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