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成果】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环境渗透
摘要:幼儿园品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之首要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玩耍、学习、成长所接触的一切事物,不仅包括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有形的物质场所(可称为“硬环境”),还包括幼儿园营造的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可称为“软环境”),所以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创设优秀的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的品德养成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树立“环境育人”的理念,本人理论联系实际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着重论述了环境建设对幼儿品德教育的渗透及育人功能。
一、“硬环境”建设对幼儿良好品德教育的渗透
“硬环境”也可以称之为空间环境。对幼儿进行道德美的教育,空间环境的创设是重要手段之一。幼儿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都明确指出这一点。多年来,我园一直高度重视“空间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对楼廊环境创设和班级区域环境创设以及室外环境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设计。
(一)充分发挥楼廊文化的的育人功效
首先,我园将“培养良好习惯,成就孩子未来”这一办园理念与各楼层环境创设巧妙相融,发挥楼廊环境文化建设的育人功效,让每个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会“唱歌”,让幼儿与环境“对话”。为此我园设计了可互动、可操做性的主题互动式墙面。具体设计是:三个楼层根据不同学段设计不同主题的楼廊文化。如小班楼层以生活习惯为主题,创设了“自己系纽扣”、“喂动物宝宝吃饭”、“我会擦鼻涕”等生活情境,孩子们在看、试、想、做中逐渐发展协调能力、逐渐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从而促进孩子自我服务的品德能力的提升;中班楼层以培养规则意识为主题,创设了“好行为规则棋”、“好习惯飞行棋”、“交通安全规则棋”等“棋文化”主题教育环境,让孩子在玩玩乐乐中慢慢懂得做事要遵守规则的道理;大班楼层则以良好的社会性品质为主题,创设了“今天我值日”、“我是小小播报员”等服务性主题教育环境,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质。不同楼层的楼廊文化环境的创设,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功效。
其次,充分利用空间环境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幼儿在目之所及之处能够看到主题墙面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我爱我家教育等。如墙上粘贴我国古老的建筑的图片、不同民族的服饰的图片、丰富的物产图片等都让孩子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与富饶;而“孔融让梨”、“囊萤映雪”、“闻鸡起舞”等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传统故事图片又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幼儿从小知礼、立志。每一面有故事的墙就是一面会说话的墙,充分利用“润物无声”的楼廊空间创设育人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彰显了育人特色。
(二)充分发挥班级“区角活动”的育人功效
区角建设是当今幼儿教育广泛被重视的育人途径,它兼“硬环境”与“软环境”双重功能。它需要一定的空间,它还具备“主题”。因此,幼儿园班级的区角建设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或真实或虚拟的主题环境创设,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不同主题的体验带来的满足与愉悦,极大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的养成和智力发展,因此对幼儿的身心成长非常重要,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此,我园在区角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保证每个班级不少于五个区角。同时以教师团队为依托,定期开展班级区角设计大赛,鼓励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创设主题不同、风格各异的“角色区、科学区、益智区、建构区、阅读区、音乐区、美工区”等区角文化。但是由于条件有限,如此众多主题的区角不可能在一个班级落实,教师们又创造性提出了每个班级的区角主题可以不与其他班级相同,这样可以在同一年级轮流到各个班级使用不同主题区角的设想,这一建议马上得到认同。5年来,我园轮流使用区角效果非常显著,孩子们在区角活动时常常是流连忘返,乐不思“家”。有一次大班有几个幼儿在建构区活动,当时他们在搭建一座拱形桥,但是由于意见不一致,这座桥好长时间没有搭建成功,到了回家的时间,老师告诉孩子们家长来接你们了,可是谁都不愿走,都专注地在塔建这座桥,时而还有独到的设想,最后终于搭建成功才高高兴兴回家了。这个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建构类区角对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专注能力的培养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班级区角建设,进行环境育人也提高了每位幼儿教师的育人能力与素养。
二、“软环境”建设对幼儿良好品德教育的渗透
所谓“软环境”从幼儿教育学及心理学上一般指幼儿园营造的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它包括的内容较多。如人文环境、课程设置、幼儿一日活动、家园合作等。在“软环境”育人方面,我园多年来坚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实践性探索。
(一)良好的教师行为是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核心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等都会潜在地影响幼儿,所以我们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方面特别注重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现在的幼儿教师大多为90、00后独生子女。他们从事幼儿教育,无论在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进一步正确的引导与强化。为此,每学期我园都按照《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幼儿园教师岗位职责》等相应的管理章程制定计划,定期培训,在制度上严格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大力表彰,引导年轻教师时时处处注重自己优雅的气质、文明的举止的养成,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让幼儿在“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育人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和谐的师幼关系是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关键
幼儿园中的师幼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的,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幼儿园中,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是创设良好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融洽的,幼儿才能有安全感,才能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社会化发展。为此,我园提出了“以阳光管理、塑阳光教师、育阳光幼儿”的管理理念,先后制定了“教师誓言”、“教师承诺”、“教师公约”等教师管理条例,举办系列“让微笑写在教师的脸上浸润在孩子的内心”签名志愿活动,努力营造充满爱的人文环境。多年来,我园教师在这种爱的文化熏陶下,一批批年轻教师成长起来。每当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她们都能蹲下身子,面带微笑,认真倾听,站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孩子们在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慢慢懂得礼让、合作、尊重、守纪。去年,我园有个出名的“淘气包”。在幼儿园,只要他想做什么,就要去做,想要什么就动手去拿,根本不管老师和同伴在干什么。老师于是与家长进行了沟通。据家长反映该幼儿在家也是如此,唯有尽量满足他的各种要求才能“安静”一会。家长为此感到十分无奈,希望老师帮助其改正。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采取的教育手段是没有严格的束缚、管教,而是找寻他身上的亮点,在小朋友面前不断表扬他,让他逐渐形成自我认可和自信,从而实现自我约束。同时老师还经常在班级活动时或给他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抚摸,让他感到老师对他的特殊关爱。经过半个学期的管理,这个“淘气包”渐渐不再好动和我行我素,现在升入中班了,他已经能安静的听课10分钟左右,家长反映回家也安静很多了,有时看书能在20分钟左右,变化真是太大了。更重要的是他对老师产生了深深的依赖。从这个孩子的变化我们看到和谐的幼师关系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老师如果把温暖的阳光洒在了孩子的心田,在“共情”中静待花开,没有呵斥、指责、疏远,有的只是温暖和爱,孩子们就会像花朵一样绽放。这正是“阳光管理塑阳光教师,阳光教师育阳光儿童”。
(三)注重潜移默化的一日活动教育“软环境”的育人功能
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渗透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其形成的教育环境是隐性的也是最重要的。它琐碎而平常,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但它却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它是常规的“软教育”环境。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与奠基就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的一日活动建设。一般说来一日活动包括学习、运动、游戏和生活。这些活动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哄孩子玩,它的设计是在教育理论支撑下的系列活动的开展,它必须是能够体现对幼儿品德养成的终极目标。为此,我园多年来高度重视幼儿一日活动的创设,杜绝随意性、简单化。在每天的每个环节中都注重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培养。如在入园时启发幼儿“问好”“再见”;盥洗时提醒幼儿排队不推不挤、节约用水,教育幼儿守纪律,讲谦让;进餐时要求幼儿要爱惜粮食,不挑食。做到碗里、桌上、地上都干净;午睡起床让幼儿自己整理小床、整理衣服,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轮流做值日生时让幼儿归纳玩具、摆桌椅、整理图书、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增强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在玩跳皮筋、跳绳、拍皮球等各类游戏时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器具;在参与走独木桥、摸人等游戏时,教育幼儿要勇敢自信等等。又如在进行语言活动时,教师们深入挖掘教材,拓展教材,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渗透。大班的刘春梅老师在上《换弟弟》一课时,为了引导幼儿逐步感受鳄鱼姐姐换弟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把教材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她在每一次姐姐换弟弟的情节后,总是添加一句话:“我弟弟不淘气”,“我弟弟不挑食。”目的是用人物来引导孩子逐渐改变自身的看法,从而抓住每一个契机对幼儿渗透自信的品德教育,效果非常好。一日活动教育表现在幼儿园的每时每刻,是幼儿园软环境教育的最重要体现。
(四)“自主式”育人活动是营造良好育人“软环境”的有效载体
幼儿园的主题教育是促进幼儿良好品德教育形成的最佳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的发展是教育的热点。
近年来,我园深入研究课改理论,在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自主式育人活动”,目的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育人“软”环境。在这里主要介绍我园最具特色的三项自主活动。一是“爱心小报童”的义卖活动。这项活动是幼儿在中央大街步行街上将30份报纸进行“一元爱心售卖”。在售卖过程中,孩子们从有些羞涩到主动大声叫卖,没有家长和教师的帮助,都是自主完成。偶尔遇到小挫折也自己解决,遇到不好天气时他们也不灰心、也不放弃,坚持卖完回家。看到他们认真的样子,教师们家长们都非常感动,行人也纷纷给与赞扬。这时孩子们的脸上更增强了自信和坚定。售报结束后,孩子们认真清点劳动所得,将所得的义卖善款再庄重地投入捐款箱,为需要帮助的孤残儿童献上爱心。这项活动我园坚持了5年,社会反响非常好,但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了坚持与感恩。第二项活动是“大手拉小手”活动。这项活动主要在在大班学年开展,具体做法是大班幼儿每周一天走进中、小班,自由与小弟弟、小妹妹结对,不仅帮助他们穿衣服,还和他们共同做游戏,目的是在活动中主要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感、规则意识及自我约束、榜样示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进入小学阶段培养了幼小衔接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们每周都盼望参加这项活动,活动时他们个个都像个小大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中小班的幼儿在他们的管理下言听计从,个个乖巧,有时让老师们都忍俊不禁。多数家长反映幼儿参加这项活动后有的幼儿还主动为家长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明显增强;第三项活动是我园天天开展的“小小接待员”活动。这项活动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设计的晨间活动。中大班的小朋友自主选择日期,有计划、有内容的在幼儿园的前厅开展接待活动,见到入园的小朋友、家长、老师、客人主动鞠躬、问好,并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一些小问题,让幼儿在每天不同的情境中独立完成语言沟通、社会交往、与人合作等任务,自主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以上活动的设置与我园的“硬环境”育人功能得到了互补,从而保证了幼儿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插入两张照片)
(五)营造家园合作教育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充分保证
家园合作是具有世界性的有效教育途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背景,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凸显出独特的教育功能,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的“软环境”。我园地处辖区的闹市街区,幼儿家庭成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低不一。家长离异、外来务工子女、祖辈抚养等占相当大比例,这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缺失。为此,我园通过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确立了家园合作的常态教育机制,主要做法如下:
首先是成立了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微信群,形成家园教育合力的软环境;其次是设立家长接待日。园长定期亲自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再次是科学设计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情感。第四是定期分类、分主题组织家长参加专家培训,让家长了解教育动向,知晓教育规律等。在家园共育中,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看到了教师的一日工作,真正意义上做到与幼儿园密切合作,构建家园共育的教育“软环境”,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助力。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依赖良好“软”、“硬”教育环境的建设与渗透。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把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的根植在自己的内心,做一名科学的、专业的育人工作者,为幼儿的德育教育做好奠基人。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勋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