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钟4
三、人体疾病论
要搞清楚如何治疗疾病,要先弄清楚人体为什么会产生疾病,而疾病又是什么。
在遇到一种疾病的时候,西医首先找以下原因:
①是否是病毒造成的?
②是否是血液成分变化?
③是否是激素水平改变?
④是否是身体组织异常?
⑤是否是基因缺陷?
然后,根据找到的异常因素一一进行纠正和治疗。这是西医常见的思路,其治疗手段因为具有针对性,效果也往往立竿见影,值得信赖。
但是,西医又存在不少弊端:①杀死病毒?病毒多种多样,还会产生变异和耐药性,则研制对抗和消灭病毒的药物显得永无出头之日,而且,杀死病毒的药物,往往也会杀死对人体有用的细胞,对身体危害很大,属于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疗法;②清除血液中的有害成分?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是,人类的化工水平远远达不到那么高的程度,血液中的物质种类多样,一则很难做到中和一种有害成分而对另外有益的成分秋毫无犯;二则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往往含量很低,为了治疗疾病,不得不让大部分的无用甚至有害成分进入血液,带来二次污染;三则剂量很难精确,药物本身往往是有害物质,为了保证疗效,往往是适当过量使用的,容易造成肝肾代谢的负荷加大;③调节激素水平?这个更加是野心勃勃的计划。人体内的激素种类就多达75种以上,肽类激素,氨基酸类激素,胺类激素,类固醇激素,每一种激素对身体的影响都是复杂微妙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剂量极其微小,控制非常困难,同时,饮食的影响也无法忽略,每个人的饮食环境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如何找到最合适的剂量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也往往最大最复杂。④组织异常?手术呗!可是,手术切除身体的一部分,其破坏很多都是损伤、消耗性和不可恢复性的。所以,即使是西医,一般能够采取保守治疗的,也绝不轻易使用手术。⑤基因药物?目前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据说是下一次科技**的重点突破方向之一。
相对而言,中医治病的思路则完全不同。中医的理念中,压根就没有什么感冒、咽喉炎、高血压、肝炎的概念区分,这些不过是疾病的症状,而非本质,中医对疾病本质的描述大致可以用虚实和正邪来定义。
所谓虚实,就是人体脏腑及其他器官、组织功能的强弱,脏腑虚,则易受邪气侵犯。所谓正邪,就是免疫系统的负荷状态,免疫系统是主导人体是否生病的决定性力量,如果外来致病性因素,诸如病菌和毒性物质对免疫系统的侵犯程度超出了负荷,则邪气盛,疾病生,就需要扶正祛邪,加强脏腑器官的功能,提高免疫系统的能力。
事实上,如果对一些中药和西药进行对比分析就会发现,它们很多是具有同样的药理的,大部分都是激发特定的肾上腺素或者脑垂体分泌,短时期内提高身体的机能,来帮助身体免疫系统杀死侵犯身体的致病性因素,或者进入一种良性循环,逐渐纠正或者消除致病性因素。区别在于中西医的辨症理念不同,西医是独立的辨症,中医是系统的辨症。在西医眼中,各种疾病是独立的,或者有限伴生的,因而容易忽略和破坏免疫系统本身,疾病被治好了,以为是药物杀死了病菌,其实,药物只是刺激了身体,切换到了特殊的模式,然后,免疫系统杀死了病菌。而中医用药,从最原始的理念,就是帮助身体脏腑充实、协调,从而增强人体机能,逐渐消除疾病。
所以,西医见效快而往往治标,中医见效慢,却往往治本。中医的疗效通常更加具有系统性,治疗一种病症,反而意外的同时把别的病症也治好了的情况屡见不鲜,因为它本身就是通过改善身体机能,增加免疫力的方式来消除疾病的。
更何况,中医有很多疗法,是根本不用药的。这就更加能够体现出中医依靠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治病的理念了。比如说中医推拿、刮痧、针灸和拔火罐,同样可以治疗很多常见疾病,疗效也非常显著,还很好的避免了药物对身体的伤害。
在此理念之上,中医创立自己独特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七情六淫的致病学说,发展了望闻问切的诊法、六经论治的治法、四气五味的药理学说、经脉学说等等一系列让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世界范围内特立独行的理论体系。中医这么好,为什么还是有很多治不好的病呢?即使是中医所擅长的慢性病,仿佛也并不都那么见效。这就需要仔细琢磨一下了。
古语说“上医治人,中医治病,下医救命”,最差的医生,只会起死回生。可是,天底下根本就没有什么起死回生的事情,即使有,也往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生了肿瘤,就开膛破肚、锯胳膊锯腿,命是救了,人也残了。何况,导致肿瘤的病因并没有因此去除,多活几年,老地方一样要生肿瘤,只不过,不必担心,病人肯定活不到那个时候了,因为这种治法对身体伤害太甚。
中医治病,妙手回春。可是,有些病治得好,断不了。因为,导致生病的根源不除,还是会继续生病。该休息的时候拼命消耗,该运动的时候,却坐卧不动,该出汗的时候,拼命吃冷饮,该保持寒冷的时候,又贪图温暖;纵声色之乐,贪口腹之欢,藏泄失序,逆时而行,焉能不病?然而,如今的中医能做到善于治病的就已经极其有限了,更不用说治病之余,关心你的生活习惯,告诉你病治好了还要改掉致病的坏毛病了。
上工治未病,就是要注重养生。可是,如果已经生病了怎么办呢?那么,就先把病症治好了,再改掉那些致病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方法养生,就可得以延年益寿。所以,有些疾病,并非治不好,而是人自身的原因。一边补水,一边漏水的事情,并非只存在于小学数学题中。
导致疾病的,除了那些外伤以及人自身的原因以外,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外感性或者内伤性因素。那么,中医所认为的致病性因素是什么呢?
传统中医认为可以伤害身体的主要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先说七情,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同的情志,分别刺激伤害不同的脏腑,比如说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怒伤脾,恐伤肾等,其中的原理说起来话就长了。反正,这七种情志伤害是直接消耗脏腑功能的,所以,导致疾病不难理解。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致病因素的统称,我个人认为,归纳起来就两点——冷热。冷热又包含两种,天气的冷热,人体的冷热(这也是为什么医圣张仲景将其著作命名为《伤寒杂病论》的原因)。
我曾经读《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了解到关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然后,我观察自己手指甲上的半月痕,每次到了冬天,就自然生长到7个左右,而到春天就逐渐的减少,我平时的作息习惯非常的规律,因为身体不好,总是尽量减小劳累对身体的伤害,四季的饮食也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波动变化,然而,身体的元气就如《素问》中所说的那样,年复一年,有规律的变化,真的是很神奇的事情。
所以,我就反复的琢磨这个事情,它究竟有什么样的科学道理。直到我看到六淫致病的说法之后,结合我曾经历过的针灸、刮痧、拔火罐等各种传统中医疗法,我亲身试验过的静坐、桩功等养生功法,结合我仔细观察过的药物药性,借助中医经典中关于气血、脉络的理论,我终于感觉到有一些模糊的东西逐渐变得清晰,仿佛有一扇窗在我眼前打开。
冬天比春天的时候,身体元气充足,可是其他的条件并没有大的变化,变化的仅仅是气温和昼夜的长短。冬天夜长昼短,睡眠时间长,人体在睡眠的时候脏腑器官负荷下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代谢身体的毒素,生产更多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因此,元气得以充实。那么,为什么气温的变化,会让身体元气得以补充呢?因为,你的身体被病邪侵犯的强度降低了,免疫系统得到了休养生息,五脏六腑不必经常被调动潜能去做消防队员了。
为什么冬天的时候病邪反而少了呢?不是说六淫致病么?风、寒、暑、湿、燥、火,这里面可有好几个跟冬天有关系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之所以我把六淫归纳成冷热两点,并非妄言,一下子就要推翻几千年的中医理论。只是,如果让我引入一个概念,你就会认同我的看法了。
我们都知道,空气里面是有水的(以气相即水蒸气的形式存在),水有一定的**,温度高的时候,空气中含水量就高,比较湿润,温度低的时候,空气中的水结露冷凝析出,所以空气比较干燥(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气压,气压高,空气含水量高,气压低则含水量低)。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冷热和寒暑、湿燥其实就是一回事,因为温度的变化,导致空气湿度变化。我们常说水土不服,因为你适应了一个地方的湿度以后,去另外的地方,即使温度相同,也不容易适应,因为湿度不同,病菌的种类不同,你的免疫系统没那么快调节到位。而细菌、病毒跟人一样,同样喜欢温暖、湿润的生存环境,冬天的时候,温度低,空气干燥,自然降低了病毒生存的几率和在自然环境中的密度,则人体免疫系统受到的侵犯强度大大降低。而且,冬天的时候,人们着装注重保暖,体表干燥,其温度反而比其他季节的时候更高(夏天因为出汗挥发带走过多热量,体表温度反而较低)。
如果你注意自己的皮肤,就会发现冬天的时候有很多的死皮,这从侧面说明它受到侵犯的强度低了,所以新陈代谢的速度慢了,节省了很多的能量消耗。皮肤,其实就是人体第一道防火墙,所以,最轻的疾病,在腠理。
除此之外,冬天的时候容易上火,是因为空气干燥,人体的体液消耗过甚,容易产生阴虚火旺,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肝虚也容易导致上火,之后逐步深入后再详解)。
理解了这个之后,我们就可以更深入一点了。我说过,冷热又分天气的冷热和人体的冷热两种。天冷的时候,病菌侵犯强度较低,为什么身体受凉了还是容易生病呢?因为,病菌少不表示没有,你受凉的时候,身体的抵抗力就弱了。那么,为什么身体冷了,就抵抗力差了呢?很简单,血液循环差了。
身体受寒以后,会自然发抖,产生热量,帮助你维持体温和血液循环,即使真是因此而生病了,身体还会发烧,帮助你祛除寒气,杀死病菌(关于此点,后面会再次提及和解释)。但是,这只是缓解和稍微改善血液循环差的状态,并非完全扭转。
身体冷的时候,热胀冷缩,毛细血管收缩,所以,血液循环差,身体无法把含有免疫力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如果你裸露在外面的部分恰好是血液循环死区,防火墙就失效了。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就是说,如果人们能够保养谨慎,勿使致病的邪风侵犯经络,要是刚中经络,还未流传到脏腑,就给予治疗,四肢一感到不方便,就用调整呼吸,施用针灸、推拿,使得耳目口鼻以及大小便都畅通……穿衣服要调节冷热,饮食要注意甜酸苦辣,勿使人体有所衰退,疾病就不可能侵入肌肉皮肤。
这是指导人们对疾病作斗争的认识和方法,要求人们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就是对我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同时,这一段话还提到了很多治疗的方法,后面我们会谈到它们的原理。
当然,受点凉就导致重大疾病,那倒不至于。可是,长期身体寒冷还有一个坏处,就是大面积的区域毛细血管收缩不通,气血不畅。气血不畅,就会带来很多的相对严重的问题了。
在进一步深入剖析所谓气血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血液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泵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再通过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肺循环。
请留意这段话,它们是理解气血相对论和真气-经脉论的关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