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绝技:柳枝接骨神术(三)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是斯人速临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门!
采编:张元;作者:十念生
据统计我国约有柳属植物210 种,至少在距今2500 年以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这类树木。古人往往将杨柳并称,或者用杨来指代柳,因此前文中提到的杨木接骨的记载很自然地被认为与柳枝接骨相类。《诗经》中有“折柳樊圃”的记载,柳条还可以用来编成筐、箱、箧等生活用品。除了普通家庭使用外,柳树还被用作行道树美化环境,人们依其喜水喜荫的特性,种植于河堤之上,可以起到固堤的作用。柳树是春天的标志,它除了给人以春天的信息、美的享受外,还可净化空气,维护人体健康。
柳的作用还不仅仅在于其外在形质,在中药里柳树多个部位均有药用价值。据明代《本草纲目》记载,柳絮、柳叶、柳枝、柳根白皮乃至柳胶、柳寄生、柳耳、柳蠹均可入药,治疗如吐血咯血、金疮出血、面上恶疮、黄疸初起、齿龈肿痛、风虫牙痛、耳痛有脓等多种常见疾病,且多为单方,使用起来非常简便。
柳枝接骨最吸引人的地方显然并不是这套标准的西医外科手术流程,而是其中的中医因素,特别是柳枝和鸡血的使用。柳在中国不但是随处可见的植物,同时它在社会文化中也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因此对柳枝的使用非常符合中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柳絮:亦名柳子,性凉柔软,做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絮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叶: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
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在骨折治疗中使用柳枝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其中说:“用米沙木篦子,绵绳夹缚,夏月柳枝为条夹缚。”柳枝在这里是作为外部固定的夹板材料而被采用的,取其质韧体轻且有弹性,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塑形,因此适宜外部用药和关节活动。
武汉市中医院在1958 年的柳枝接骨报告中指出,“(柳)属世界凡300 种,我国境内约为50 种,而武汉以旱柳、水柳及河柳为多见,我们所用的柳枝即为旱柳或水柳”。
武汉大学生物系在关于柳枝接骨的文献中提到:“我们所用的材料,是就近在武汉大学校园里取的。武大校园有好几种柳树,我们用的材料,是水柳,又叫垂柳,学名为Salix Babylonica。柳枝接骨中的中医因素除了柳枝和中药膏剂外,还有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对于鸡血的使用。
类似在伤口上滴洒雄鸡冠血这样的做法,今天看起来仍不免觉得超出了常识的范畴,但是运用鸡冠血入药的做法,中国的古代医家早已有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明代李时珍(公元1518 ~ 1593 年)的《本草纲目》,其中关于鸡冠血的部分写到:“冠血咸而走血透肌,鸡之精华所聚,本夫天者亲上也。丹者阳中之阳,能辟邪,故治中恶、惊忤诸病。”
雄鸡
明代倪朱谟编著的《本草汇言》(公元1624 年)中对鸡冠血的功能与疗效有类似记述:“鸡为阳禽,冠为阳分,冠血乃诸阳所聚,大能祛风活血,使阳气充溢,反阴为阳,从里出表,凡风中血脉而口角偏,或中恶卒死而惊痫客忤,或痘疮初发而闭逆不出,或毒虫咬伤而疼痛不止。”
中医认为鸡属阳禽,而鸡冠乃是诸阳所聚,所以鸡冠血至清至高,用鸡冠血治病,可以起到祛风活血、使阳气充盈、以血治血的功效。
清代医生叶桂(公元1666 ~ 1745 年)的《本草再新》中亦认为鸡血可以“治心血枯,肝火旺,利关节,通经络,鸡冠血兼理血分气分,无血可生,血多可破,气弱可补,气逆可舒,补中益肾,利水通经。”鸡冠血主要被用来发痘、定惊、解虫毒,类似的做法在一些地方性医学集刊中也有出现。
用鸡冠血解虫毒,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医药实践中也有记载,如《老五斗彝族医药书》中记载治疗蜈蚣咬伤:“取鸡冠血15 克生饮用并涂搽病灶。”除了活血解毒,鸡冠血甚至可以被用来挽救性命。
明末清初潘楫的《医灯续焰》(公元1652 年)中记录的“鸡冠血方”云:“治小儿不知所病便死绝方。右取雄鸡冠,临儿口伤,割血滴入口,下即活。”
清代王翃的《握灵本草》(公元1683 年)中亦载,“卒中恶死,取雄鸭,向死人口断其头,沥血入口。外以竹筒吹其下部。极则易人气通即活也。雄鸡冠血亦同。……鸡冠血雄者良。鸡冠血能治中恶卒死。又治浸淫疮,不早治,周身杀人。以鸡血日涂三四次。”这里,鸡冠血不但能生血、解毒,还有续命活人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