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凝聚的桥,才经得起岁月冲刷
几天前刚好有点空闲时间,我独自驱车探寻了惠州的一座古桥。
这座桥叫跃鲤桥,位于惠阳区永湖镇。我在网上查了下资料,跃鲤桥始建于1891年,距今刚好130年。但是,网上对这座桥的地址却介绍的不够详细,只是提到它位于元岭村的麻溪河上。
导航到了元岭村,我沿着麻溪河元岭村河段来回走了几次,却始终找不到这个桥。到路边小店问路,小店的老板说他们是外地人,也不太清楚。最后我开车到一处村庄,问了当地一个居民,再仔细找了一个来回,最终才找到这座跃鲤桥。
原来,麻溪河改了道,跃鲤桥刚好位于废弃的老河道上,难怪刚才一直找不到它。
跃鲤桥是一座单拱石桥,桥内跨径30米,桥面将近2米,桥拱顶部至水面大约20米高,拱部顶端的厚度仅38公分。远远望去,跃鲤桥的半圆形桥拱的影子倒卧在水面上,两个半圆合起来如一轮圆月跃出水面。
在跃鲤桥的顶部,石头上打磨出了一块牌匾,上书“跃鲤桥”三个大字。在大字的旁边,还可以看见一行小字:“江逢辰题。”
江逢辰是惠州清末的大名士。他对惠州文化的贡献最大的地方,就是写了两句惠州人耳熟能详的古诗:“一直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这两句诗可以说是活生生的把惠州城市的文化档次提高了一大截。
走近跃鲤桥细看,我不仅为过去人们造桥工艺所惊叹。桥墩,桥身,桥面,全部用麻石堆砌而成,没有半点钢筋水泥等现代材料支撑。然而就是这种纯粹用石头建造的桥,却历经130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洪水冲击,依然屹立不倒。
在惠州,同样历经岁月沧桑而屹立不倒的的桥还有很多。前几年,我还去看过高潭泔溪村的甜济桥。甜济桥的历史更为悠久,修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有170多年历史了。
看着这些石桥,我不仅思绪有点漂远了。
近年来,关于塌桥,跨桥的新闻不断被曝了出来,有的是车辆压垮,有的是洪水冲垮。这些桥都是花费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和非常先进的现代工艺,钢筋水泥等现代材料建造的,为什么就那么容易垮塌呢?
我们来看看上文提到的两座石桥的修建史。这些古代的石桥,大多为乡绅牵头,乡亲们捐资修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桥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乡亲出行。所以不管是出资者,还是建桥者,都是在用心建桥,人们努力的唯一方向就是尽最大可能保证桥的质量。
这些桥,是用人心凝聚起来的。
而很多现代修建的桥,建桥的目的参杂了太多私心。谋划者有政绩的考量,从中谋利的想法,承建者唯一的目标就是在通过验收的基础上去赚取最大经济利益,甚至会把如何用各种手段通过验收当做主攻方向。桥的真正使用者,仿佛从来不在考虑之列,桥到底能用多久,更是谁也不敢打包票。
为什么人们老爱说“人心不古”?古代确实比我们现在更讲道德。
这些古代的石桥,为什么能历经岁月冲刷而不倒?因为它们是用人心凝聚起来的。
敬请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本公众号,东江学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