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1亿年轻人成为同班同学
来源: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
有句话说得好,也许在 B 站,你能看到年轻人的复杂。
年轻人一边刷着鬼灭之刃、天官赐福;一边又看着风犬落泪,为说唱呐喊。
转头在鬼畜区看《张三犯罪实录》,又会去认真听罗翔讲课,在评论区整理视频知识重点。
不要轻易定义年轻人。你以为 B 站的小年轻们还在沉迷于娱乐、看番,他们却解锁了 B 站的另一种姿势——学习。
靠刑法和相声结合出圈的罗翔,是 B 站有史以来涨粉最快的 UP 主,也是继老番茄之后第二个粉丝破千万的 UP 主。即使你没听过罗翔的课,也一定见过他战术性撇嘴的表情包,或是耳闻过“法外狂徒”张三的传说。
罗翔既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也是 B 站知识区顶流,他的千万“罗师粉”,证明了 B 站年轻人的学习热忱。
犯罪心理到红楼梦,B 站的课有多野
B 站的知识区是个神奇的地方,它拥有一种魔力,让每个无意间点开的同学不知不觉看完一小时的内容,刷完“你币有了”“谢谢老师”,第二天还准时来报道。
这年头,想要快乐学习并不容易。硬核的干货总是滚进收藏夹吃灰,搞笑的科普又常常失去严谨和专业性。但是在 B 站,总有 UP 主能让知识和有趣挂钩。
到底是什么视频,让习惯白嫖的年轻人一键三连?又是什么课程,能让注意力分散的学渣们反复研习?
让年轻人最欲罢不能的,莫过于知识区好玩的小众课程,这些在大学里永远也抢不到的课程,同学们自发在 B 站收集整理起来。素描、吉他、犯罪心理学、红楼梦,甚至是网红教授陈果的思修课和耶鲁大学的博弈论,都能在 B 站找到。
你可以自学编曲,争取早日成为鬼畜届的新星;还可以在一节节公开课里,学到应试课堂里不曾出现的“爱、死亡与孤独”。
当然,还有年轻人最有动力学习的脱单指南。不少人已经开始在弹幕里寻找男女朋友,B 站脱单,指日可待。
除了这些大学教授、专业大牛的精品课程,在 B 站知识区,还有各种技能满点的 UP 主,给你提供“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才会出现的冷知识。
“晚睡晚起到底行不行?晚睡晚起是熬夜吗?”“木块能延伸多长不会倒塌?”“发呆时,眼前常常出现的蚯蚓状漂浮物是什么”,这是 B 站最火的 3 个冷知识视频,播放量均超过了 300 万。
这些看似无厘头的内容,其实涉及了生理、物理、医学、地理等学科的知识。也许你永远也读不懂概率论、动力学,但化解成“如何加速沙漏下落让饭店免单”“如何成为麻将高手”“上厕所时如何科学压住水花”这样通俗的问题,谁都想要一探究竟。
每天刷刷 B 站,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谁也无法拒绝这份由求知欲驱动,而不是考试和分数驱动的学习状态。
当然,除了这些好玩又野的知识,你也可以在 B 站一本正经地搞学习。
B 站最热门的 15 个课程里,数学和编程课占了一半。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简直是伴随着中国学生成长的噩梦。在学校里学不好数学,就来 B 站偷偷补课。
而全民编程热的浪潮下,连小学生都要学编程,难怪“零基础入门学习 Python”的课程排名第一,达到 1233.8 万的播放量。至于是不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废”,那就不好说了。
北京大学的《变态心理学》紧跟在编程、计算机、数学等热门课程之后,这种组合不免让人遐想非非。还有不少被首页推荐引来的同学在评论区感叹,“是什么原因让我与各位变态在这里相遇”。
此外,榜内还有两个语言类课程——日语和英语。毕竟是在 B 站,日语作为追番必备的技能终于赢了英语一次。
2100 万人天天来 B 站上“一节课”
别看这届年轻人追星,游戏个个能打,搞学习他们也是认真的。过去一年里,在 B 站观看学习内容的人数已经接近 1 亿。
如果一节课是 45 分钟,在 B 站知识区看完 45 分钟的视频算一节课,2020 年 1 月,单日在 B 站成功“上完一节课”的就有 1428 万人,8 月份则增加到了 2131 万人。
要知道,一天能看 45 分钟的学习类视频并没有那么容易,这超过 2000 万的人,都是在 B 站重度学习的用户了。
3 月和 7-8 月是大家在 B 站上课的两个高峰,前者受疫情影响,后者则是暑假,都是年轻人最“闲”的时间段。闲在家里,这群“伪学渣”们也在偷偷学习,一点没落下。
如果单日上一节课还不够有说服力,还有这么一群人,坚持每天学习一节课,并且持续时间超过了一周,把 B 站当成了自己每天报道的校园。
今年 1 月,有 6.7 万人每天在 B 站知识区观看了 45 分钟以上的内容,并且连续坚持了一周以上。到了 8 月,这个数字增长到 45.2 万人。
在 B 站知识区,小众好玩的高能课程、“不好奇会死星人”最爱的冷知识和专业的学术公开课各有受众。虽然数学和编程占据了热门课程的半边天,但整体来看,关注人数最多的学科领域,其实是心理学。
2020 年,有 1921.9 万人在 B 站观看过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其次是历史和生物。
心理学在 B 站的课程,几乎涵盖了入门的各个分支。除了热门的变态心理学,还有心理学导论、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许多视频的播放量都在十万以上。
同样是上课,很多课程明明在学校里一听就忍不住打哈欠,为什么那么多人能在 B 站坚持听下来?
这就不得不提和你一起在 B 站上课的同学们了。
在 B 站,和沙雕网友的弹幕互动无疑是快乐源泉。该刷梗的时候不能掉队,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看到不同意见还能理性交流,保持思维活跃,自然不会犯困。
知识区的弹幕里,“老师”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高频词。课程开始和结束时打个满屏的“老师好”和“谢谢老师”,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
此外,紧跟老师思维的弹幕也不少,“听懂”和“听不懂”同时上榜,有人觉得“变态”,有人却说“简单”,有人选择“放弃”,有人仍然天天打卡“报道”。
当然,上课总少不了一些开小差的同学。有人关注老师的“口音”,有人研究老师越来越少的“头发”,虽然重点跑偏了,但也能给老师提供反馈,比如适当添加字幕,又比如上课戴个帽子(误。
不过,在 B 站上课,开小差也不怕,因为大家都会自觉地找到课代表。
要说 B 站最神奇的生物,当属“课代表”。他们无私奉献,默默付出,总会在弹幕里帮你做好“前方高能”“敲黑板”“以下内容全是考点”的提神预警。
更有课代表在弹幕画风逐渐走偏的时候站出来主持大局,发出“请各位同学不要交头接耳”的弹幕。怎么样,是不是有班长拍桌大喊“全班安静”的味道了?
除了弹幕,评论区里也少不了课代表,他们会以“总结”或“重点”开头,罗列出当期视频的核心知识点,甚至细化到每个考点对应的视频位置。遇上这么贴心的课代表,连 UP 主都会忍不住点赞。
不光争做课代表,甚至有不少用户会主动在评论区回答老师在视频里的提问,交上自己的作业。在中国地质大学的高等数学公开课下面,就有用户对习题课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和弹幕即时的短互动不同,评论区能发表的字数更多,话语里也包含了更多真情实感。例如“加油”“时代”“梦想”“后浪”“奋斗”这些正能量词语,体现了 B 站年轻人的理想与热血。
在 B 站学习的年轻人,不止关心考试成绩,更关注家国命运,敢于追求梦想。
在 B 站上课,同学们还自觉产出了一套弹幕礼仪,比如视频开头时刷“老师好”,视频结尾刷“谢谢老师”“辛苦了”。这些弹幕礼仪,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真实课堂的体验,也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尊重和喜爱。
并且知识类内容在 B 站快速崛起,离不开 B 站聚集的这群爱学习、会思考、能造梗又懂礼貌的同学,他们高质的学习需求也倒逼了 UP 主的快速成长。
比如在知识区 UP 主“真我心理BeMyself”一条讲述上瘾的心理学原理的视频下,有同学提出建议:“声音太沙了,建议换个专业麦克风。” UP 主雪颖看到后就当即回复,并表示争取下一期就优化这个地方。
这些 UP 主凑在一起,
世界上还有未解之谜吗
在 B 站,还有很多 UP 主像雪颖一样和用户一起成长,不断提供优质的学习内容。他们可能是大学教授,也可能是业界大牛和硬核技术流。只有你万万想不到的,没有他们不知道的。
我们统计了 B 站知识区的宝藏 UP 主,罗翔老师以领先第二名 537 万粉丝数的优势成了断层 C 位。硬核的半佛仙人以 490 万的粉丝量排名第二,主打学术、思想类知识短视频的观视频工作室则拥有 351.5 万粉丝,排名第三。
粉丝数最高的这些 UP 主,精通的领域从法律、社会、泛财经、科学,到文学、历史、学习分享,囊括了年轻人主流和非主流的知识需求。
根据统计,科学类的 UP 主最吃香,前 20 个 UP 主有五分之一均是科学类,例如“毕导THU”“回形针PaperClip”均是主打科学领域。其次是博物类的 UP 主,前 20 名有 3 个均在此领域内。
这些宝藏 UP 主,最热门的视频都在探讨什么问题?
我们统计了这 20 位 UP 主播放量较高的热门视频,发现罗翔最受关注的刑法视频是侵害女性权益的“韩国 N 号房事件”,达到 903.7 万次播放量。在刑法案件讲解之外,他入驻 B 站和 11 周年演讲的视频也获得了相当高的热度。
要做好科普,结合时事是很好的方式。
在这 20 条视频中,就有 3 条和疫情相关。比如回形针出品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系统解释了新冠肺炎发生和传播的机制,还有所长林超的《疫情后的新世界,我们需要了解的五大趋势》,探讨了疫情打垮全球经济后,中国年轻人的未来机会抉择。
还有的 UP 主则在创意方面做到极致,比如毕导著名的“肛体力学”,教人“上厕所时如何科学压住水花”。要么就像奇闻观察室和我是江无情一样另辟蹊径,揭秘几乎无人知晓的奇闻秘事,“吃播网红KateYup被绑架事件”的解析、中国十大奇案之首“重庆红衣男孩事件”的揭秘,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有知识、有大牛、有好的观众,B 站知识区良好的生态,正在源源不断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分享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上亿的中国年轻人愿意上 B 站来学习的原因。在 B 站成立那一天,没人能想到它最后还能成为一个学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