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手机进课堂应用思路探析
目前在市场上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软件,基本可以满足师生进行互联网教学,成为普通教师开展教学的好工具。因此,如何建立好适合于在教育教学中的思路框架,正确地让教师和学生手机进课堂就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和任务。
区别于传统的教育,在手机进课堂引入的新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教师可以利用手机App来实现如下几个功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规划适合其学习的重要内容、记录并保存学习者的个人学习过程、支持并参与教师引导的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给予反馈和评价等等。
信息时代教育范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因此新教育范式对于媒体技术的需求正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以手机进课堂为例,我们从监管、平台及功能和资源三方面进行分析。
监管属于最高层级,平台的管理和资源的管理都由管理者进行设计以及监控,是所有工作开展的监控,即领导层。平台及功能是手机进课堂的各种应用功能,资源则为手机App上资源的建设,形式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师需求进行设计。
监管
教师可以利用手机进课堂将课程通知,以及课程相关内容和拓展知识等上传至手机进课堂服务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一定的任务。教师还可以登录后台,具体了解到上传资源中,哪一些资源下载量相对来说较多,哪一些讨论内容学生发言较为积极,通过这样的数据分析,探索出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教学策略。
对于课程管理员,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设置课程考核标准,二是由App自动记录学员的学习进度,三是对学员所完成的教学活动质量进行评价。此外对于资源上传和发言内容等,教师都有审核的权利,保证了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完整性。
平台及功能
碎片化的学习需要平台支撑,好的便利的平台可以推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应用的创新和进步。表1是几种学习平台的概念、特征及掌握其典型应用。
资源
手机进课堂的资源主要包括多个方面。
课件:教师会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让助教上传关于本次课程的ppt,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下载,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对教师的课程进行复习。
媒体素材:媒体素材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资源。
问卷调查:助教或者教师可以在手机进课堂中设置问卷调查,让学员们可以随时进行答题。
此外,在手机进课堂中还存在资源的流动和重构,即资源的流动效应。在手机进课堂中的资源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进行流通和转换,资源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利于资源的积累和对个人的资源定制,手机App的资源建设有助于解决资源分布不合理、重复建设、条块分割等一系列问题,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资源优化的内在动力。
资源可分为三类:结构化资源、碎片化资源、精华资源。
结构化资源
由教师事先上传的资源,在互联网中圈出一个专供学习之用的虚拟环境,学习内容与资源建设依主要按照传统的学科与课程知识体系进行设计,包括一些课程的PPT、辅助教学的一些网站链接和视频等。旨在帮助学习者学习比较具有系统性的整门课程的知识体系。
碎片化资源
主要由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讨论内容由学生自发提供,是学习者围绕个人兴趣和需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与重构。
这个碎片化资源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是一种类似于蜘蛛网式的结构,即学习者应该像蜘蛛织网一样,围绕问题解决的需求,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零存整取的方式将知识“碎片”整合为围绕中心的网状结构。
网络上的知识以个人和团体为核心形成一个个蜘蛛网状的结构,形成无数个“小中心”或“分中心”,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整体,每个人都具有发言权,都有自己的一小片空间。
碎片化资源是每一个可以进入云班课的学生都可以提供的,它是自组织的,不一定是大而全的结构和体系,而是根据问题需求建设的。
这类资源主要用于局部的需求而不是普适性需求,以针对性强、简单、合用、小成本、易更新、不重复为原则;这类课程资源可作为统一的、普适性和标准化资源的补充。这类资源主要来自学生讨论以及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作业资源。
精华资源
主要是抽取碎片化资源中的优秀资源进行整合,之后再不断整合成有科学依据的免费资源,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更新不断使资源扩大,使得整个App具有更强的更专业的生命力。
例如话题讨论模式:教师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组建讨论区,将论坛模式和网站内的各类资源进行融合,可形成新的资源库。
此外还可以将优秀的讨论资源集中起来,又成为新的精华资源,不断给予整个网站资源注入“新鲜血液”。这样三者相互流动,相互循环可以解决当下很多平台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
整个资源的建设不仅仅是教师或者助教,而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起为资源的添砖加瓦,汇集每个人的智慧,使得云班课成为学生们智慧汇聚的宝地。
尚存的难题
手机进课堂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在泛在化学习的情境下,极大丰富了大学生们的学习空间,而对这种手机进课堂学习环境,学生们的学习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第一,学习习惯和使用的挑战。借助手机进课堂的要求学习者需要要一定的信息素养,有一些大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对于手机软件的使用有一定的难度,要进行手机进课堂的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改变学生的习惯。
传统课堂中的教师教授,学生习惯了听课,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并进行思考。在手机进课堂引入后,学习从“边看边思考”的过程转变成了“边看边操作”的过程,影响了学习的深入和思维的发展。其次,技术的多样性为学习带来兼容性和标准化问题。
第二,学习资源的挑战。由于手机进课堂学习追求“移动性”、“便捷性”,所以移动终端的选择应尽量微小便捷,这使原有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这些设备上已不再适用,或只能以某种简化的形式显示出来,严重影响了原有数字化资源的可用性。
此外,手机进课堂的超媒体性使参与者对信息交流的全过程具有平等的控制权,参与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地交流信息,真正实现信息的交互传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手机进课堂的信息源,就使得信息变得复杂多变,上传到手机App上的资源有可能是虚假或者是不健康的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手机进行教学辅助。教室在课堂中的辅助教学功能外,还要使学习者能够在“碎片化”的环境下尽可能完成每一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其次,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如何设置有趣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学习,而不是作为娱乐的工具。
本文作者单位为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直播课:盛宴来临
本文刊载自《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7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