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倜分享浙博《心放俗外 · 定州古塔文物展》
佳展回顾
心放俗外:浙博定州古塔文物展
周倜分享
【静志寺】
隋代已经存在,经过唐武宗会昌灭佛后,寺院毁废,宋初新建地宫。塔基地宫位于定州贡院院内,系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兴建,内藏自北魏、隋、唐至宋太平兴国年间历代递藏供养舍利及各种遗物。地宫出土的舍利经过北魏、隋、唐、北宋四次瘗(yì)埋,使用了内外七重葬具。地宫绘有恭迎佛祖升天的壁画,出土汉代至北宋期间金、银、玉、石、瓷、木、铁器及丝织品等文物700余件,战国到北宋的钱币共27000余枚(博物馆里的介绍是27000,在网上看到的数字是2700,差距有些大,暂以博物馆的为准),珍珠22颗。
【净众院】
根据《创修净众院记》碑铭文,寺院创建于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地宫建于北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其中遗物多当时制造。推开地宫两扇用大铁锁锁着的石门,彩画满壁,定窑石釉刻莲花纹龙首大净瓶等文物直立于石函之上,内出土银器、瓷器、石刻等文物106件,是继静志寺塔基地宫面世后定州历史上又一次考古大发现。
净众院塔基地宫建于北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座北朝南,砖室方形,穹窿顶南壁设石门两扇,门前为拱券甬道,地宫用于秘藏舍利之用。共出土文物l06件,主要有银塔、银棺、银瓶、石函、石棺、琉璃葫芦以及北宋早期的定窑瓷器55件。塔基内现保存有彩色壁画,内容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奔丧情景,穹窿顶彩绘花卉、凤凰,整个画面构思协调,画技高超,线条流畅,不失为壁画佳作。
净众院塔地宫复原
北宋至道元年(995)石函
鎏金錾花云龙纹银塔(北宋)
腹径3厘米,底径1.8厘米,高7.8厘米鎏金部分脱落,荷叶盖,盖沿内卷,瓶身盘口,长颈,颈饰竹节纹,丰肩鼓腹,下收为圈足,瓶身肩部錾刻一圈覆莲纹,瓶身饰云龙纹,最下部饰一周仰莲纹。
鎏金錾花银舍利塔(北宋)
鎏金小银瓶(唐宋)
鎏金银棺(北宋)
鎏金錾花刻字净瓶(北宋)
又出土鎏金银净瓶,高26.8、腹径11.4厘米,插簪长14厘米。银质鎏金,捶凿焊接而成,胎体轻薄。此瓶小口细长颈,颈中部附一相轮式圆盘,广肩,腹丰满,假圈足外撇,肩部附一大口葫芦形流,口扣平盖。
盖与流之间以一银链连接。肩及下腹錾饰俯仰宝装莲花,纹饰朴实秀雅。颈上圆盘面有铭文“张氏李氏刘氏王氏崔氏梁氏张氏□□吴三弟子愿生生供养”。出土时口部插一鎏金银簪,簪头为一佛像。银净瓶器形、纹饰与同出白瓷净瓶相同;显然此种器形适合金属器物,就是说白瓷净瓶器形来自金属净瓶。
鎏金錾花凤凰纹三兽足银熏炉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錾花银棺(北宋)
錾花金棺(北宋)
鎏金铜五钴铃(唐五代)
高27.5 厘米。五钴铃为佛教密宗法器之一,因柄端被切划为五部分,所以称五钴铃。铃口五曲形,内悬棒状铃舌,铃身表面以带饰分为上下两层、左右五面的10块装饰图格。带饰交叉处雕饰宝相花,图格内为立佛、坐佛及凤龙等图案。柄部用细条带纹切成椭圆形的画格,画格中为宝珠;柄端铸出外棱犀利、带倒刺的四钴围绕着中心的四棱锐角的矛尖的造型。
铁阿育王塔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
鎏金铜坐佛像(隋唐)
鎏金铜观音菩萨立像(唐)
鎏金铜坐佛像(唐)
鎏金铜弥勒坐像(唐)
鎏金铜观音菩萨立像(唐)
鎏金铜力士像(唐五代)
铜七佛造像(唐五代)
鎏金铜佛立像
北齐天保六年(555)
铜弟子像 鎏金铜弟子像(唐五代)
金漆木雕弥勒佛像(五代北宋)
木雕佛像龛(五代北宋)
鎏金铜菩萨坐像(唐)
彩绘木雕力士像(五代北宋)
鎏金铜天王像
唐-五代 高15.5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鎏金铜天王像,唐代。定州博物馆藏。高15.5厘米。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为佛教护法神。铜质鎏金。头戴金翅鸟宝冠,蹙眉暴眼,鼻直口阔,胡须卷曲,面相威严。肩披斗篷,顺势自然下垂于身后,腰部紧系软甲。左手握金刚杵,右臂曲至胸前,五指平伸,腕部饰箍。下着长裤并于脚腕扎结。足登软靴,踏恶鬼于脚下。
鎏金铜力士像
唐-五代 高14.6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鎏金铜力士像,唐代。定州博物馆藏。高14.6厘米。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为佛教护法神。铜质鎏金。头戴明珠宝冠,宝缯卷曲披肩,颈筋暴突。上身和双腿裸露,全身肌肉毕现,腰系裙。左臂扬起,右臂托锏夹于腋下。赤足站立。
彩绘描金石菩萨立像(隋)
隋大业二年石函函盖
隋代石函和鎏金铜函与此外一件盖形石志、一鎏金银碗、一鎏金银塔、绿、白相套的二玻璃瓶,组成了一套“上下累叠,表里七重“的舍利容器。
静志寺地宫藏隋大业二年鎏金铜函
盖面为护法,四面为菩萨及护法,每面两尊,花纹主题为佛教故事。铭刻为:“大隋仁寿三年五月廿九/曰静志寺与四部众修理/废塔掘得石函奉舍利有/四函铭云大代兴安二年/十一月五日即建大塔更/作真金宝碗琉璃等瓶上/下累叠表里七重至大业/二年十月八日内于殿内”。
北宋定窑白釉龙首净瓶
定窑白釉划花波浪纹法螺(北宋)
白釉波浪纹法螺,通长19.3、口宽8.4厘米。造型仿天然海螺。壳为螺旋状,中心耸起锥形体,喇叭口。尾端有吹孔,发音洪亮。螺侧有一小圆孔,用以调节音量和节奏。胎白而厚重,质地细腻。釉色洁白透明,垂釉泛青,尾部无釉。
石舍利塔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片由作者提供
欢迎转发
谢绝未经同意直接拷贝到自己公微号发布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大辽契丹: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国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展》
舆服首饰器具陈列中的彩色嘎拉哈: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大辽契丹: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国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展》
从莫卧儿到奥斯曼土耳其的域外神工玉器: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四
近代俄国日本与西方的异域情调: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三
周倜分享:《18-20世纪西洋到东洋——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