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个国产新药,获得了美国和欧盟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罕见病的定义在各国不尽相同,在美国是指患病人群小于20万的疾病,而在欧洲则定义为患病率低于1/2000的危及生命或慢性渐进性疾病,这一比例在日本则被划定为1/2500。我们国家暂时还没有罕见病的官方定义。

罕见病患者群体小加之高昂的研发投入,使得药企开发治疗新药难以获得相应回报,由此催生了各国政府对孤儿药的激励政策。在美国,一个新药一旦获得FDA孤儿药身份,将享有税收减免、免申请费、研发资助、加快审批以及上市后7年的市场独占权,甚至还可能获得一张宝贵的优先审评券;欧盟的激励同样包括了费用减免和研发激励,上市后的市场独占权更是长达10年,并可酌情再度延长两年,在这段时间内其他竞争类似产品不予批准上市。

从新药研发的角度看,以孤儿药身份进入市场,享受市场独占期后再扩大适应症,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另一方面,对于来到美国市场的他国企业,因为FDA批准的药物相对比较容易进入本国市场,加之罕见病的发病率差异,若选对了适应症,通过美国孤儿药政策迂回获得国内注册的先机,更是一举两得的绝佳选择。

中国创新药研发企业近年来在勇闯海外市场的步履中一直屡有战绩,自然在孤儿药领域也有所部署。在此列举几个获得过FDA和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的国产创新药物,难免有遗漏,欢迎留言补充。

01

李氏大药厂:anfibatide

2016年的3月24日,李氏大药厂的首创一类新药anfibatide获得FDA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TTP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果不予治疗,死亡率高达90%。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多为血浆置换。国外报道的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状况。

在李氏大药厂的公开资料中显示,Anfibatide作为一个血小板1B受体拮抗剂,在健康志愿者的试验中, 能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在既往的临床试验中,有200多名志愿者与患者接受了Anfibatide的治疗,并验证了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02

百济神州:BGB-3111

BGB-3111属于BTK抑制剂,相比全球第一个上市的重磅BTK抑制剂伊布替尼而言,有更好的安全性、耐受性、生物利用度,更持久的疾病源抑制能力,有望成为best in class。BGB-3111也是百济神州所有在研新药中推进速度最快的产品,有望率先上市(见:有了新基友   百济神州这样走)。

2016年的6月23日,6月29日,7月20日,BGB-3111陆续获得FDA的3项孤儿药资格认定,分别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上三种疾病都属于与B细胞有关的恶性疾病。BGB-3111一举获得3项孤儿药资格认定是FDA对其临床价值的巨大肯定。

03

依生生物:YS-ON-001

2016年10月24日,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宣布,FDA已经正式授予其主打产品YS-ON-001治疗肝癌的孤儿药资质。肝癌在国内是较为常见的癌症,但在美国却归类于罕见病,背后除了环境和人种差异的,主要还源自于我国肝炎病毒感染者基数的庞大导致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

YS-ON-001是依生生物独立开发的具有生物免疫调节功能的大分子药物,具有促进Th-1型免疫应答、诱导树突细胞 (DC)、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化和增殖、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由M2型向M1型极化以及下调调节性T细胞等功能,实现在打破免疫抑制状态的同时,提升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在多个肿瘤模型动物试验中YS-ON-001均展现出了非常好的疗效,比如乳腺癌、肺癌、肝癌及其他恶性实体瘤。

根据依生生物公司网站的信息,YS-ON-001已率先在新加坡进入临床实验。但在CDE的药物临床试验等级与信息公示平台上,暂时没有查到YS-ON-001的临床登记。

04

LSK BioPharma:阿帕替尼

2017年3月1日,享有阿帕替尼中国地区以外独家开发权的LSK BioPharma公司宣布已收到欧盟委员会通知,阿帕替尼被欧盟授予治疗胃癌的孤儿药资格。

阿帕替尼是胃癌领域首个获得成功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2014年10月以晚期胃癌的适应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上市,在今年7月份刚公布的国家谈判成功纳入的药品名单中,阿帕替尼列位其中。

05

同力生物:(R)-praziquantel

2017年6月27日,苏州同力生物医药的(R)-praziquantel(左旋吡喹酮)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全球大约有2.5亿血吸虫感染患者。

吡喹酮是人工合成的吡嗪异喹啉衍生物,又名环吡喹酮,是世界公认的高效广谱抗寄生虫药物,是寄生虫病化疗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目前市场上治疗多种寄生虫病的首选药物。

吡喹酮是由左旋和右旋吡喹酮共同组成的外消旋化合物,科研人员从合成吡喹酮中拆分获得左旋吡喹酮和右旋吡喹酮光学异构体,并通过临床前和初期临床试验发现:左旋吡喹酮是吡喹酮的有效杀虫成分,而右旋吡喹酮是无效甚至有害成分;相同剂量下,左旋吡喹酮临床疗效比吡喹酮更好,右旋吡喹酮则几乎无疗效,味苦,而且是药物副作用的主要产生来源【信息参考自同力生物的专利文件】。

06

东阳光药业:伊非尼酮

2017年8月10日,东阳光药业的1类新药伊非尼酮(yinfenidone,HEC585)获得了FDA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伊非尼酮今年2月22日获得FDA许可开展临床试验。5月2日,伊非尼酮在科文斯(美国)I期临床试验中心成功完成2例受试者的首次给药。

IPF是纤维化疾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形式,但发病机制并不明确,3年死亡率高达50%,比癌症还可怕。美国的IPF患者大约有13万例,属于市场相对较大的一种罕见病,但目前获批的有效治疗药物仅有吡非尼酮和勃林格殷格翰的Ofev(尼达尼布),临床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伊非尼酮是由东阳光药业自主开发用于治疗纤维化的新化学实体。东阳光披露的信息显示,体外及动物体内药效实验证明伊非尼酮活性优于吡非尼酮百倍以上,同时具有很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安全性,推测伊非尼酮是吡非尼酮的me better药物(见:厉害了,东阳光1类新药「伊非尼酮」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上述6个国产创新药中,除了阿帕替尼已在国内上市外,其他均未在任何国家上市。但获得孤儿药的资格认定已经代表了初步的成功,能否借助加快审批制度结出硕果,我们拭目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