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博会看外资药企在C端的发力
对于处方药而言,“合规”始终是悬在医药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尤其是外资药企,不仅要遵守原有国的相关法律,还需要遵循中国的公司法、合同法、民法通则以及关于药品等的法律法规。
不同于CSCO等行业学术会议,满屏的临床数据和治疗证据用以佐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博会高端洋气的展台,昭示背后是个不差钱的金主,似乎在向每一位参展者诉说“选我!选我!选我!”那么在此次进博会上,药企们采用了哪些比拼模式,来吸引参观者的眼神呢?
进博会上的跨国药企展台位置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区是业界巨头扎堆之地,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参展药企纷纷提前预热,无论是新药还是全过程解决方案,“创新”成为关键词。创新药要想触及患者,显然离不开医生尤其是某个领域KOL的话语权。几乎每一家药企都邀请了其产品覆盖领域的相关专家来站台。
辉瑞亮相的5款创新治疗产品
以辉瑞公司在此次进博会亮相的5款创新产品为例,该公司就邀请了5位不同领域的医生,分别讲解这类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
与辉瑞这种直白的“代言”方式相比,诺华在进博会上的展示相对更加含蓄。该公司选择与多家眼科医疗集团合作,举行了“愈见光明 全新视界”眼健康联盟启航仪式,并邀请了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上海市一医眼科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中心主任许迅教授做了专题报告,宁光院士,孙兴怀教授通过远程视频对联盟成立寄语。
谈到诺华的眼科药物,大家最熟悉的非Lucentis(ranibizumab,雷珠单抗)莫属,这是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anti-VEGF疗法;FDA批准的第一个糖尿病黄斑水肿药物;第一个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头对头试验中击败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的药物。就在10月8日,FDA还批准了其另一款眼科药物Brolucizumab,这是唯一一个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只需要三个月注射一次的anti-VEGF疗法。
在赛诺菲的场子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巍教授介绍,近年来中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迅速增高,2016年的临床数据显示,中国儿童中已有12.94%患有该疾病。并且,患者常常合并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辉瑞、默沙东、礼来、勃林格殷格翰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但是其在进博会上的签约次数并不少。
部分举行签约仪式的药企
上世纪八十年代,乙型肝炎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中国也因此戴上了“乙肝大国”的帽子。与此同时,默沙东研发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并于1986年在美上市。
1989年9月,默沙东同意以700万美元价格将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中国,并指导和培训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这件事情放在今天,可能就是一件业内正常的商务拓展(BD)交易。
但是默沙东公司在进博会上开展了一场“走心”的“乙肝疫苗技术转让中国30周年特别活动”,重现30年前中美公共卫生史上的一段难忘历程:一部《大爱无疆》的纪录片将观众带回到30年前中国“谈乙肝色变”的年代。
在默沙东乙肝疫苗技术转让30周年纪念会上,默沙东中国总裁罗万里表示,“2019年正值乙肝疫苗技术转让项目30周年,也恰逢第二届中国进博会召开。我们选择在这里纪念乙肝疫苗技术转让30周年,不仅是借助进博会这一广阔平台庆祝中国在乙肝预防领域取得伟大成绩;同时也希望与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如何为持续提升中国公共健康,支持中国政府实现‘健康中国2030’而共同努力。”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则展示了其在华首个生物制药商业化合同生产(CMO)服务平台。据勃林格殷格翰总经理罗家立在进博会上透露,目前全球一半以上已经上市的生物药是以委托生产的方式由勃林格殷格翰生产制造。
礼来公司也在其展台上回顾了入华来的光辉历史:1918年,礼来通过将全球第一个海外办事处设在中国上海,第一时间将胰岛素商业化生产引入中国,1923年第一位中国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使用该胰岛素……
结语
按照我国广告法等相关规定,处方药只能在医药学术刊物上做广告,不得在非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发布广告,不得以公众为广告宣传对象。而在美国,处方药是可以直接面向患者,甚至是在电视上宣传广告的。例如“药王”Humira每年仅砸在电视广告上的费用就高达数亿美元。
因此在我国,处方药的销售更接近于B to B模式。据进博会官方数据统计,每日进出上海国际会展中心的人次在10万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非专业且具有一定购买力的人士。对药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面向C端人群的曝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