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剂』补益汤>补气>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头痛疗效观察(期刊论文)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5-0433-01
顽固性头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以反复发作性头痛,时发时止,缠绵不愈为特点,发作间歇期正常。由于其发病缓,病程长,发作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于2000年1月~2002年12月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头痛4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1例顽固性头痛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7~54岁,平均45.9岁;病程最短16天,最长2年余,平均78天。头痛主要表现为额部及两侧太阳穴胀痛,每周至少发作2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h,舌质淡润,脉细弱微弦。有偏侧痛重者6例,搏动性痛者12例,伴巅顶痛者2例,爆裂样痛者3例,头痛连项者7例;伴眩晕6例,恶风寒6例,低热2例。全部患者无1例高血压病史及头部外伤史,均排除颅内肿瘤可能。
1.2 治疗方法 临床运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组方为:黄芪30g,党参25g,当归15g,陈皮12g,升麻10g,柴胡15g,白术15g,炙甘草5g,蔓荆子10g,川芎10g;如巅顶或全头疼痛者加藁本10g,细辛3g;如两侧太阳穴搏动性疼痛者加菊花10g,钩藤10g或香附10g,白芍10g;头痛连项加羌活10g,葛根10g。
2 治疗结果
治愈(1个疗程内头痛消除,伴随症状消失或大幅度减轻)28例,好转(1个疗程内头痛及伴随症状减轻)10例,无效(1个疗程内症状、体征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92.7%。全部有效病例随访3个月,疗效稳定。
3 体会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时代名医李杲《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此方是以甘温为主的补剂,以“甘温除热”法而独树一帜。笔者根据补中益气汤为甘温之剂,能补其中,升其阳之性,运用于治疗顽固性头痛,取得明显效果。因考虑到此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久病入络,可导致正气内虚,阴阳失调,脑脉失养,故余临床经验体会是:首先要辨清头痛是外感还是内伤。内伤头痛特征是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剧,兼有内伤证候,且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时间往往可长达半年至数年左右,伴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余认为一切内伤诸疾均可伤及诸阳生发之气,而脾胃之气乃诸气升发之始,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李东垣在《东垣医集·内外伤辨惑论》中曰:“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清窍失养,故发头痛。故立补中益气汤意为补气升阳,使浊阴自降,清窍得以充养,体现了“若欲通之,必先充之”的治疗特点。加味蔓荆子、川芎祛风止痛,与上药同用,共奏益气升清,祛风止痛之效。
作者单位:666400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03)
(编辑 阳光)(陈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