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第84期|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复发动脉瘤

第84期

作者:邓益东* 葛慧剑 孙瑄 刘爱华

单位:北京天坛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 刘爱华;张宝瑞协助整理

病情简介

患者,男,32岁。
主诉: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20个月复查。

现病史:

患者于2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眼胀痛、复视,急入当地医院,查头部MRI提示颅内动脉瘤,完善DSA显示右侧海绵窦段动脉夹层合并夹层动脉瘤,瘤约7.7 mm*17.8 mm,瘤颈约8.3 mm。于2019-3-01日、2019-8-12日行支架(Solitaire 6 mm*30 mm,LVIS 3.5 mm*20 mm)辅助下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今年5月行DSA复查显示动脉瘤部分复发,近期来我院,门诊以“颅内动脉瘤”收入院。

体格检查:

一般系统查体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胸CT未见明显异常

MRI(2019-02-24,术前)

DSA(2019-03-01,术前)

DSA(2019-03-01,栓塞后)

DSA(2019-08-09,造影)

DSA(2019-08-12,栓塞后)

DSA(2020-05-11)

术前诊断: 

右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

手术方案:

全脑血管造影+右侧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术

术前用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 0.1 qd(5天)
氯吡格雷片 75 mg qd(5天)
阿托伐他汀钙片 20 mg qn(5天)
手术风险:
1.动脉瘤破裂出血;

2.血管痉挛,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手术材料
Navien(RFX058-115-08)
微导丝(Sychro 0.014 in*200 cm)
微导管(Rebar-18)

WILLIS颅内覆膜支架(4.5 mm*16 mm)

全脑血管造影:

右侧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

栓塞手术经过:

患者取平卧位,全身麻醉成功后,右侧腹股沟区消毒铺巾单,右侧股动脉行 seldinger穿刺,置入6F动脉鞘。在150 cm超滑泥鳅导丝的导引下,经6F动脉鞘,置入5F单弯导管,行弓上血管造影:右侧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瘤颈处复发,动脉瘤内见血流滞留。将 6F Navien导管超选入右侧颈内动脉岩段。导引导管位置满意后,接高压肝素盐水持续稳定滴注。行三维血管重建,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调整至合适的工作角度后,路图引导下由 Sychro-14微导丝将Rebar-18支架微导管超选入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Navien跟进到C7段,撤出微导管,在 Sychro-14微导丝导引下置入支架WILLIS(4.5 mm*16 mm),多个投射角度辅助下,支架缓慢释放,完全覆盖动脉瘤颈,工作位造影及标准正侧位造影显示动脉瘤填塞完全,载瘤动脉通畅。之后撤出导管系统顺利,结束手术。拔出动脉鞘,穿刺点缝合止血满意后,使用压迫器压迫穿刺点压迫止血,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麻醉复苏后,患者意识清醒,对答准确,四肢活动好。

术者思考:
患者既往有2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史,术后动脉瘤均明显复发,患者血管内的上两次介入手术的两个支架无疑增加了此次介入治疗的难度。治疗上可以选择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或颅内覆膜支架。考虑到该病例具有较高的瘤颈复发风险,手术即刻纠正瘤颈的血流冲击,可能会有效减少复发的机会,故选用Willis覆膜支架。

Willis覆膜支架是一种新型国产血管内支架,覆膜支架由钴基合金支架与聚四氟乙烯膜组成,可隔绝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在术中即刻阻断动脉瘤内的血液循环,并保留颈内动脉通畅,实现动脉的解剖重构,做到即刻对动脉瘤的治愈,是相对为理想的治疗材料。

专栏主编

刘爱华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导

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中心 副主任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党支部书记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党建书记兼秘书长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生物医药秘书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工结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兼青委会主任委员

获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人物、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入选“北京登峰团队”、“北京高层次人才”、“北京学科骨干”、“北京科技新星”等,脑血管病研究先后获省部级奖6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7篇(包括Neurology、Stroke等SCI论文63篇),已获国家专利5项,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5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