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土壤类型界线2-无解的盐壳

2021年9月24日晚上八点半左右,我们科考分队在李德成研究员的带队下经过一天的跋涉,由甘肃的湟中县抵达了阿克赛县,这里是甘肃、青海和新疆的交界处。阿克塞已是青藏高原北部的边缘,大约是以当金山为界。

由青海西宁至阿克赛,一路上从半湿润区逐渐过渡到干旱区,沿路景观逐渐由农牧交错区到牧区,最后到了沙漠(图1下)和戈壁(图1上),植物类型也逐渐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稀稀拉拉的干旱植被。

9月25日的第一个观察点是茫茫的戈壁(图1上),地表遍布大小不一、杂乱分布的碎石,我们在几个点用工兵铲刮去地表的碎石,露出黄色的砂土,再往下挖了大概15-20cm左右,就是碎石和砂土混杂的层次,都没有发现B层的存在。我们在几个点滴稀盐酸都发现了强烈的石灰反应。李老师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里是砂土?我们经过简单讨论后认为,这里早期是洪积平原,所以是砾石和土壤共存,成土母质主要是风积黄土或黄土类物质,但因气候干旱,基本没有植被或植被覆盖度极低(<2%),在常年累月的强烈风蚀下,细小的黏粒和粉粒被大风吹走,而较粗的砂粒则留了下来,形成了如今的戈壁。我们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进行了检索,把这里的土壤划分为石灰干旱正常新成土。
图1 阿克塞戈壁(上)与沙漠(下)
在阿克赛附近广袤的戈壁滩上,却有着一大片生命的奇迹,沙漠中的绿洲-苏干湖湿地(图2),组成了昏黄大地上一抹亮眼的绿色。苏干湖包括大苏干湖(面积108 km2)和小苏干湖(面积11.6 km2),湖边盆地是哈萨克牧民的夏季牧场。这是我们今天的第二个观察点,虽然我们来的时节有些晚了,大片的草原有些枯黄,但依然不减郁郁葱葱。
图2 苏干湖湿地
干旱地区的草原与高寒地带的草原有些不同,干旱气候下的强烈蒸发,导致地下的盐分被大量带到并集聚于地表,所以此处很多地方地表上有着大量的盐壳或盐斑(图3左)。这里的草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土壤属于俗称的沼泽盐土和草甸盐土,前者主要分布在湖盆的低洼处,后者的地势略高一点。我们由湿地边缘向湿地中心边行边观察,多点探坑的观察结果表明,这里的土壤都有石灰反应,均为滞水土壤水分状况,土壤都有潜育特征。但令我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无论在沼泽盐土的图斑内还是在草甸盐土的图斑中,都出现了有盐壳(厚约2-5cm)和无盐壳的区域,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有盐壳的属于结壳潮湿正常盐成土,无结壳属于潜育潮湿正常盐成土。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段的卫星影像,勾绘出盐斑的分布区域,并以此勾绘出这两类的土壤类型的边界,但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这一地区盐壳交错出现的原因,按我们的理解,土壤的高含盐量和强烈的蒸发,这里更应是盐壳遍布的。我们一开始考虑是不是与微地形有关,但多处的观察结果基本否定了这一看法;又考虑是不是与植被类型有关,但多处的观察表明两者在草被类型和覆盖度上基本也看不出差异。这一难题直到现在还在困扰着我们,但我们相信,自然界不会错,欠缺的是我们的知识。

图3 苏干湖有盐壳(左)和无盐壳(右)的地区

图4 地表的盐壳与耐盐植物
土壤类型制图需要大量的野外实践,以积累丰富的“专家”知识;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有时候是非常错综复杂的,仅在室内“凭空想象”是无法勾勒出土壤类型的边界的;野外的经验积累,却也可以借由计算机集成各种环境变量,依靠一系列的算法汇总成一张张的土壤类型图。这个过程既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野外奔波,也需要“夜以继日,焚膏继晷”的室内认真思考总结。虽然辛苦,但是,当土壤图成图的那一刻,内心总是欣慰而兴奋的。

END

责任编辑:郝芮

土壤时空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