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2018同题诗会优胜作品点评(第九期)
【编者按】
《山海诗韵》编委会
十一月号主题:红 叶
出题:张靖晨
优 胜 作 品
代枫叶言
霜风一夜幻新丹,花爱春光我爱寒。
不枉红尘生一载,留些颜色给人看。
【张树路点评】
该诗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落笔。起句写出枫叶经霜变红的特点,承句通过百卉爱春我独喜寒的对比写出枫叶傲霜斗寒的品格,为结句做好铺垫。转句直剖心迹,恰如华阴老腔一声吼,将全诗的意境过渡到了高潮——“留些颜色给人看!”“颜色”一词一语双关:既言枫叶火红的颜色,亦言作者炽热的情怀!非对人生有深刻感悟者难得此语!结句似反用摇滚乐《给你一点颜色》之意,乃诗眼也!
【雷振斌点评】
贾老师这首诗,别出心裁,翻出新意,有诗味。尤其是“留些颜色给人看”,语带双关,亦庄亦谐。可探讨之处,“幻”字是否贴切?枫叶流丹是实景,非幻境。换作“焕”字如何?
【徐培波点评】
诗以第一人称(代枫叶),从枫叶的外在特征与内在品质进行立体描述。起笔扣题,写枫叶外貌,承句引至内心,转句宕开切入人间,结句“颜色”呼应起句“新丹”,一笔甩开,留给读者玩味,颇得咏物诗之妙旨。该诗通篇章法有度,意脉通畅,用语简约,韵味悠长。惜“一”字为不规则重字,避之为好。
题红叶
含情出御沟,学士自堪留。
千古风流事,还看橘子洲。
【张树路点评】
此诗通篇无一个丹枫红叶之类的字眼,却暗含了诗歌所描写的对象——红叶。诗的前两句是写“红叶题诗”的典故。“红叶题诗”是唐代上阳宫女韩氏在红叶上题诗后抛于宫墙边的流水中,而为墙外赴京应举的学士卢渥所得。后来韩氏被遣出宫,恰恰婚配卢生。后世常常以此引喻为良缘巧合。诗的后两句是暗用毛主席1925年写的《沁园春·长沙》中的词句。此诗妙在四句两用典故。唯前后衔接略显生硬。若写成五律,中间进行铺垫,或许更好些。
【雷振斌点评】
徐老师此诗,言简意赅,余味悠长。诗中隐括“红叶题诗”和毛词《沁园春·长沙》中“橘子洲头”两个典故。第三句是承转,然此“风流”非彼“风流”也。挑剔一点,若转句和结句的衔接交代得更清楚些,似会更好。
浪淘沙·红叶
长夜忍霜寒,日火如煎。何妨舞作蝶翩跹。最是秋思难与诉,灼透心肝。 信手拾红笺,欲寄无言。一腔火热为谁燃?莫怕枝头留不住,已烙心间。
【张树路点评】
该词全以一个“情”字谋篇布局,在丰富的情感面前,一切诗词的写作技巧似乎都显得多余。红叶夜忍寒霜,昼煎日火,在秋风中摇如蝶舞。无限愁思,难于诉说,内心焦灼,肝肠寸断!古人写愁,多言白头。此处却写因愁“灼透心肝”,真新奇语也!下片“欲寄无言”亦言愁思之沉重。反问之句愈彰情感之炽烈!红叶飘摇,纵然零落成泥,但那份情感,却永“烙”心间。词中炼字大胆,“煎”“灼透”“燃”“烙”既写情感之炽烈,又暗写了叶“红”之特点。而“忍”“煎”“舞” “诉”“灼”“拾”“寄” “燃”“留”“烙”一连串动词的运用,使全篇气脉畅通,一气呵成!
【雷振斌点评】
姜老师此词,如火如荼,如煎如烙,令人印象深刻。将红叶的颜色写透了,情语也写透了。唯“日火”、“火热”,以及“灼透心肝”、“已烙心间”略显重复,如能斟酌替换更佳。
【徐培波点评】
张炎《词源》论咏物中说:“诗难于用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摹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尾,斯为绝妙。”该词上片以日夜交替,寒热温差的变化点出红叶的成因,继而引出季节。过片入情,以设问句为读者留出想象空间。结句笔锋一转一收,升华主题。全词结构安排收束得当,景语及情语使用恰到好处。逻辑有序,整体画面清晰而明朗。咏物寄托,似与不似间,这也给词作增加了许多朦胧的美感。红叶意象一般代表回忆与相思,“煎”“灼”二字稍显硬。
欢迎赏读更多优胜作品,转发并留言:
【品鉴】2018同题诗会优胜作品点评(第五期)
主 编:汪冬霖
编 委:
汪冬霖 马新安 姜美玲 马瑞新 张靖晨
刘学刚 贾乐玉 张敬爱 李桂强 朱本喜
姜琳琳
本期责编:本喜
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欢迎留言与转发,山海诗韵因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