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片甲骨缀合后决定了史书记载商王世系的真伪
商周的历史因为史料有限。所以史书的记载常常被后世学者怀疑。尽是由于甲骨文当金文等出土材料的新发现。才使商周的历史渐渐揭开了朦胧的面纱。史中记载商代的王氏非常清楚。但是名字都非常古怪。所以有学者怀疑这些名字,并非真有其人。而是后人杜撰添加上去的。
一、传世文献中记载的商王世系《史记·殷本纪》记载黄帝子玄嚣,其后娇极、其后帝喾、其后有契。在其后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按照《史记》的记载商人的世系演变是:黄帝、玄嚣、娇极、帝喾、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从成汤后还有太丁、太甲、太庚、小甲……,直到帝辛。这是传世文献中商王世系的主干,原文献记录要比这个复杂,还存在不少同时代有多个分支的情况。而且同是《史记》,《三代世表》中的记载与《殷本纪》的记载也存在差异,比如《殷本纪》中的“契”,《三代世表》写作“禼”。传世文献中还存在文字上的错误,比如“振”,应该是“亥”的讹误。这位商王亥在商代的发展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有所谓的“天乙”应该是“大乙”的错误。这条世系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大乙”商汤和帝辛商纣。这两个人在史记文献中提到的次数最多。一个是明君的楷模,一个是暴君的典范。
史书记载商王世系确实很清楚,但商离汉代已经很远了,史料是否可靠就成了一个问题。而且,史书所载的商王有些还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比如说“契”就是一个。说帝喾娶了简狄。简狄和她妹妹在玄丘河沐浴之时,突然有两只玄鸟飞来,落到河边戏水。等到玄鸟飞走时,两人发现岸边留下一枚玄鸟蛋,于是争抢鸟蛋。简狄一边跑,一边把鸟卵含在嘴里,却不小心吞进肚里,竟然怀了胎生下了契。这个故事也非常有名,后世流传不绝,以至于很多的神话小说也借鉴这个内容。当然,传奇故事并不能抹杀商契这个人的真实性。不过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类史料在使用时,就多了一分芥蒂。
二、出土甲骨文中的商王由于商代留下史料有限,所以对商代的研究很难深入进去。而且,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关于商代的事迹是否可靠都值得怀疑。特别是是商王的世系是否准确,传世文献的记载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这是商代历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自甲骨文发现后,这些问题才逐渐得以澄清。随着甲骨文研究的深入,我们现在可以确定,不仅成汤以后的发展有材料对应,成汤以前的先公世系也有很多可以找到印证材料。比如下面这三片甲骨:
这三片甲骨原本分散独立,后来王国维缀合了上、中两块,其后董作宾又缀合下。虽然仍然不十分完整,但是对于讨论商代的王系关系非常重要。三块缀合后的释文是:乙未,酒系品上甲七、报乙三、报丙三、报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十、大庚七、小甲三、……这段文字的意思是乙未这天举行酒、品、系祭祀活动,后面是出现的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小甲都是这天祭祀的对象,其后的数字代表祭品的数量。与上文所说《史记》中的商王世系对比可以看出这里有很多是可以对应的。只是在次序和文字上有差别。我们前面说过,《史记》的记载本身就有差异,与甲骨文有差异也属于正常。至于对读出现的差异,这是需要通过不断研究逐渐纠正的,并不是说出土文献就一定正确,传世文献一定错误,有时出土文献也可能存在误写的问题。但至少通过这三片甲骨可以十分确定,史书所记载的商王世系并非后人杜撰,所载事实大致可信。由此可以彻底打消对史书商王世系的怀疑。
《合集》1182中出现了“王亥”实际上,甲骨文除了这片甲骨外,还有很多涉及商王的内容,现在我们对商王世系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晰。过去古史辨大讨论中,对夏商周三代的很多事迹都提出了怀疑。以至于疑古之风蔓延过甚,很多本来可靠的事实也当成了传说。如今,地不爱宝,有赖出土材料,我们今天能够对以往的一些问题得以重新审视。
这里出现了“高祖”参考文献:《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