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特效针灸速成讲义
一、董氏奇穴特效核心奇穴
本篇精选董师公及杨老师最常用特效奇穴三十余个,条分缕析,深入阐释。这是董氏奇穴最精华最核心的部分。杨老师曾云:“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
讲义中提到的奇穴均按董公原文,以“部位”、“解剖”、“主治”、“取穴”、“手术”来论述,文字有欠精确处,以讲课内容为准,特别提出:此处之“解剖”,非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解剖,与董门秘传掌诊真诀有关,讲课中会略有提及,点到即止。临床发挥部分,乃本篇精彩内容,请做好笔记。
【木穴】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计有两穴点。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躁。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还巢穴】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
【木火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朗诺元帅半身不遂,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手术:皮下针向小指方向横刺。
注意:第一次限用5分钟,5日后限用3分钟,又5日后限用1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妇科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痛经、月经过多或过少。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
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制污穴】
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解剖:桡神经浅支。
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手术:以三棱针刺出黑血当时见效。
【重子穴】
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
【重仙穴】
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及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心细分支神经。
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
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
手术:一寸半针,针深一寸,一般针一针(重子)即可,二针齐针成倒马针,效果更佳。
【大白穴】
部位: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解剖: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坐骨神经痛。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
手术:用一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灵骨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解剖: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中白穴】(又名鬼门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连接处五分。
解剖: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脏病之腰痛、酸痛、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
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是穴。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下白穴】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一寸五分。
解剖:肾肝分支交错神经,心脾神经。
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腕顺一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
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肿、重性腰两边痛、背痛。(女人用之效更大,两手不宜同时用)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是穴。手术:针一寸至一寸半。
【腕顺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手指掌骨外侧,距腕横纹一寸五分。
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一寸五分是穴,意即在腕顺一穴后一寸之处。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心门穴】
部位: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去肘一寸五分陷中。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主治:心脏炎、心跳胸闷、呕吐、干霍乱。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距肘尖一寸五分是穴。
运用:禁忌双手用穴。
【肩中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二寸五分。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特效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症、半身不遂、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
取穴:手臂下垂,自肩骨向下二寸半中央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木妇穴】
部位:在足第二趾中节正中央外开三分。解剖:心之副神经。
主治:妇科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经痛、子宫炎、输卵管不通。
取穴:当第二趾第二节正中央向外开三分是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四分,贴趾骨下针(用细毫针,粗针痛苦)。
【火硬穴】
部位:在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距足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
解剖:心脏支神经。
主治:心悸、头晕、胎衣不下、骨骼胀大、下颏痛(张口不灵)、强心(昏迷状态 时使用)、子宫炎、子宫瘤。
取穴:当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注意:孕妇禁针,禁灸。
【火主穴】
部位:在火硬穴上一寸。
解剖:心脏支神经。主治:骨骼胀大、心脏病而引起之头痛、肝病、难产、胃病、神经衰弱、心脏麻痹、手脚痛、子宫炎、子宫瘤。
取穴:当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取之,即距火硬穴后一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至寸半。注意:禁灸,孕妇禁针。
【门金穴】
部位:在第二跖骨与第三 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
主治:肠炎、胃炎、腹部发胀及腹痛、盲肠炎。
取穴:当第二跖骨与第三 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与火主穴并列。
手术:针深一寸至寸半。注意:禁双脚同时取穴。
【木斗穴】
部位:在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
主治:脾肿大(硬块)消化不良、肝病、疲劳、胆病、小儿麻痹。
取穴:当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木留穴】
部位:在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跖骨与趾骨关节后一寸五分。
解剖:(神经)足背侧神经。
主治:白血球症、脾肿大、消化不良、肝病、疲劳、胆病、小儿麻痹。
取穴:当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连接之直前陷凹中,距木斗穴后一寸处是穴。
【正筋穴】
部位:在足后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解剖: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是穴。手术:针深五分以内。
注意: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正宗穴】
部位:在正筋穴上二寸处。解剖: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距正筋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运用:正筋、正宗两穴相配用针。
【正士穴】
部位:在正宗穴上二寸处。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脊椎骨总神经主治:肩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宗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一重穴】
部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说明:一重穴位置在悬钟穴向前,即阳明经方向横开一寸处。
【二重穴】
部位:在一重穴上二寸。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一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三重穴】
部位:在二重穴直上二寸。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二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运用:一重、二重、三重穴同下针(即所谓倒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针。
【四花上穴】
部位: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廉。解剖:心支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哮喘、牙痛、心跳、口内生瘤、头晕、心脏病、转筋霍乱。
取穴:当外膝眼之下方三寸,在前胫骨肌与长总趾伸肌起始部之间陷中是穴。
手术:针深二寸至三寸,针深二寸治哮喘,针深三寸治心脏病。
运用:四花上穴配搏球穴治转筋霍乱,此时四花上穴须针深三寸。
【四花中穴】
部位: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肺之支神经、六腑之副神经。
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脏病、心脏血管硬化、心两侧痛、心闷难过、坐卧不安、急性胃痛。消骨头之肿胀。
取穴:当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
手术:三棱针出血治心脏血管硬化、急性胃痛、肠炎、胸部发闷、肋膜炎。用毫针针深二寸至三寸治哮喘、眼球病。
【天皇副穴】
(肾关) 部位:在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 解剖:六腑神经。
主治:胃酸过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病、神经病、眉棱骨痛、鼻骨痛、头晕。
取穴:当天皇穴直下一寸半,胫骨之内侧。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运用:治胃酸过多,倒食症为天皇穴之配针。
【地黄穴】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距内踝骨七寸。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肾脏炎、四肢浮肿、糖尿病、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滑精、梦遗、蛋白尿、小便出血、子宫瘤、月经不调、肾亏之腰痛。
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七寸处是穴。
手术:针与脚成四十五度扎入,针深一寸至一寸八分。
【人皇穴】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
主治: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糖尿病、小便出血、肾脏炎、肾亏之腰痛。。
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处是穴。注意:孕妇禁针。
【侧三里穴】
部位:在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牙神经。主治:牙痛、面部麻痹。
取穴:当胫骨前缘,即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侧下三里穴】
部位:在侧三里穴直下二寸。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牙神经。主治:牙痛、面部麻痹。
取穴:当腓骨前缘,即侧三里穴直下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侧三里穴与侧下三里穴同时取用,但单足取穴:治左取右穴;治右取左穴。
【外三关穴】
部位: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扁桃腺炎、喉炎、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
取穴:当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连线之中点一穴,中点与该高骨之中点又一穴,中点与外踝之中点又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通关穴】
部位:在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
解剖:心之总神经。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 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通山穴】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二寸。
解剖:心之总神经。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通关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通天穴】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四寸。
解剖:心之总神经。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通关穴直上四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注意: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不能双足六穴同时下针,仅能各取一穴至二穴下针,高血压者双足只许各取一穴。
【明黄穴】
部位:在大腿内侧之正中央。
解剖: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白血球症(特效)。
取穴:当大腿内侧之中央点是穴。手术:针深一寸半至二寸半。
【天黄穴】
部位:在明黄穴上三寸。
解剖: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白血球症(特效)。
取穴:当明黄穴直上三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
【其黄穴】
部位:在明黄穴直下三寸。解剖:胆总神经、心之支神经、肝之分支神经。
主治:黄胆病及明黄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明黄穴直下三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
运用: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同时取穴下针主治肝炎、肝硬化、骨骼胀大等各症,脾硬化、舌疮。
【中九里穴】
部位:大腿外侧中央线之中点。解剖:肺之区支神经、四肢弹力神经。
主治:背痛、腰痛、腰脊椎骨痛、半身不遂、神经麻痹、脖颈痛、头晕、眼胀、手麻、臂麻、腿痛、神经无力。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正会穴】
部位:在头顶之正中央。解剖:脑之总神经。
主治:四肢颤抖、各种风症、身体虚弱、小儿惊风、眼斜嘴歪、半身不遂、神经失灵、中风不语。
取穴:正坐,以细绳竖放头顶中行,前垂鼻尖,后垂颈骨正中,另以一绳横放头顶,左右各垂耳尖,此绳在头顶之交叉点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水通穴】
部位:在嘴角之下四分。解剖:肾神经。
主治:风湿病、肾虚引起的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肾亏、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当嘴角之下四分处是穴。
手术: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
【水金穴】
部位:在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
解剖:肾神经。
主治:风湿病、肾虚引起的疲劳、头晕、眼花、肾亏、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从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处是穴。手术: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
运用:水通、水金两穴均主治肾病,取穴下针时应就发青处针之。
【三金穴】
部位:包括金斗、金吉、金陵三穴。
解剖:心、肝交叉神经。主治:膝盖痛。
取穴:第三、四、五胸椎旁开三寸。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左通取左穴;右痛取右穴;两脚痛则双边取穴。
董氏
奇穴
二、董氏奇穴特种针法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本班介绍董氏奇穴最常用的三种针法: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
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
董氏针法操作非常简单,仅用“正刺”、“斜刺”、“浅刺”、“皮下刺”,以及“上转”、“下转”、“留针”等方法,没有那些复杂的操作术式,甚至不去刻意追求补泻手法的操作,而讲究以特殊的针法,激发内在潜能,使补泻过程在无形之中完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董氏针法称得上是至简至易、返朴归真的自然针法,身心并调、形神合一的上乘针法。
这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处。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倒马针法也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其针刺方法为:于一个部位同时取一组穴位刺之,一般情况下同时取2~3穴,如此刺之可加强疗效。在正经穴位的针刺中亦可仿用此倒马针法,如同时刺内关与间使。
董氏奇穴善于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多年大病、久病难治之病,往往通过刺络放血,豁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于刺络放血之后立即止痛。在董氏奇穴临床应用上,全身上下,无处不可放血,董氏奇穴刺络法的最大特点是远离患处放血,效果甚好,此与常的阿是穴刺络放血方法相比,则是更进了一步。
董氏奇穴治疗疑难杂症
一、头部
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2.针灵骨,立可缓和疼痛。
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甚佳。
2.针中九里,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效果甚佳。
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疼痛。 2.四花中点刺,效果亦佳。
3.五虎四。
头晕:1.血压高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降血压,止眩晕。
2.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二、眼疾病
高血压引起的眼花:五岭穴放血,再针下三皇。
偷针眼: 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
目干涩: 1.针明黄有效。 2.配光明效更佳。
迎风流泪: 1.针木穴特效。 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3. 久年老病,可于三重穴先行点刺。
三、鼻疾病 鼻部各病,驷马穴皆有特效。
鼻塞: 1.感冒鼻塞,针肩中,有卓效。
2.针门金亦有效。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驷马、通天、通关。
酒渣鼻: 1.正本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三四次即愈。
2.背部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有卓效。
中耳炎: 外踝四周散刺出血。
耳痛: 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
耳鸣: 1.泻驷马,补肾关,可即停止。 2.曲陵用泻法,再补明黄,亦可停止。 3.针驷马,无名穴放血。 4.腕顺—、二。
5.驷马、肾关。 6.中九里。
五、颈项疾病
瘰疬: 1.针三重、六完,取患侧穴位非常有效。
2.三重放血,再针承扶、秩边,效果极佳。
甲状腺肿大:1.先于三重放血,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2.针足千金,足五金。
颈项皮肤病: 针肩中有效。
项强: 1.针正筋、正宗立能转侧。
痄腮:耳背放血。
肩颈痛:肾关。
落枕:1.重子、重仙。 2.正筋、正宗。 3.木留。
七、上肢疾病
手指麻:针肾关,复溜特效。
腕关节痛: 针侧三里,侧下三里特效。
手臂不能举:1.针肾关特效(对侧)。 2. 针四花中亦特效。
3.针足千金,足五金效果亦佳。
肩凝:(五十肩)1.针法同手臂不能举。 2.针肩中亦有效。
肘关节痛:1.针灵骨特效。2.中九里亦效。3.四花中特效。
八、下肢疾病
坐骨神经痛:1.针灵骨,大白特效。 2.针鼻翼亦特效。
3.金林点刺亦佳。 4.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大腿痛: 1.针叉三特效。2.金林点刺亦特效。3.七里、九里。
足跟痛 1.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2.针五虎五。
膝盖冷痛:1.针单侧通天,通山。 2.肩中。
膝盖痛:1.针肩中有特效。 2.三金穴点刺对久年膝痛尤有特效。
3.中间亦有效。 4.胆穴。 5.心门。
踝扭伤:1.委中点刺出血特效。 2.针小节尤其特效。
小腿胀痛:1.针次白特效。 2.针肩中亦佳。3.精枝放血尤佳。